功利主義導向的思考方式往往使我們忘卻了生命的本質是一場歷程。
宥溫總是思考人與人的思維為何不同,世界上每天發生著很多她不能理解的事,人們又說理解別人或者讓別人理解你,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人只想表達自己的認知,自己所聽到的,這里面夾雜著自己的主觀臆斷。
宥溫開始減少爭論,多數時候表示贊同,但不參與討論。對有爭議的事情又很感興趣,但理智告訴宥溫她更適合做一個旁觀者。
宥溫與母親打了個電話,電話里還是母親的嘮叨,宥溫卻忍不住哭了。母親停止講話,一遍又一遍的問著宥溫發生什么了,是不是在學校又遇到煩心事了。
“我以前,你一嘮叨我就和你吵,我覺得我真的很不好,我為什么不早點理解你是在關心我。”
屏幕對面,母親看著宥溫,眼睛里也泛著淚花,“不晚,你什么時候明白都不晚,媽媽不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從來沒怪過你,你好好的,開開心心才重要。”
宥溫與母親說了許多小時候的事情,她與母親之間纏繞的雜亂的結從今晚開始慢慢打開。
宥溫說著,“你跟父親一直以來都待我很好,我想做的事,你們雖然嘴上罵罵咧咧,但是心里還是支持的,并且也會放縱我去做。”
對一個人偏見的產生,多數時候是因為你們互不相識,即便是相識也有可能花一輩子也看不清一個人。人對人都有偏見,你無法完美的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是有一個人會很滿意,那就是你自己。
宥溫,好好做你自己。
今天徐去部門開會了,宥溫就自己待在宿舍。在這期間,她的室友拿了一袋饃片給她嘗,宥溫吃了一口,是脆的。
“好像鍋巴,但又不是。”
室友很熱情的給她介紹這是什么,來自哪里,是什么牌子的。
徐回來的時候,還為宥溫帶了一根淀粉腸,她們今天一個下午都沒有聊天,直到徐工作完。宥溫想到徐工作很忙也沒有多打擾。
分享在宥溫眼里始終是一種治愈,不論是宥溫分享給別人還是別人分享給她。大學,是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在同一個地方匯聚,分享著不同的地域文化,大家都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又染上同一個習慣,日漸趨同。
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大家是鮮活的。秋日里泛黃的落葉回到生命初始的地方,又在來年春日再次萌芽,隨后變是夏的繁盛。
宥溫在黑板上寫著字,一筆一劃下筆很重,她寫的是李白的《將進酒》。是曾在高中學過的一篇,宥溫記得學它的時候是在疫情,那個時候唯一聽過的一節語文網課,就是講的這首詩。
“莫使金樽空對月。”宥溫自己都不知道是真的喜歡這首詩,還是在懷念。
人都是喜歡懷念的,懷念那些美好的事,好像記得美好的事大于不好的事,據說大腦會控制人體忘記那些不好的事。
最近宥溫在準備四級,這已經是她第二次考了,還是像第一次一樣平常心,心里暗示自己沒過也沒關系,大不了再來一次,但是看了看試卷又開始嘆氣。
宥溫:
日子過得好快,今天就十二月十三了,過了零點就是十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