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個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這句話我信了整整二十年。從剛出生時的赤手空拳,到現在二十來歲的一無所有,我始終不明白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直到有一天,我的父親如釋重負地告訴我:“咱家欠了十年的債,今年就可以還清了。”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活得很差的不只是我,還有我的家。
我的家,有翻溝里三個大車得虧命大還能活著的爸爸,有得病不想花錢差點喝農藥了斷了自己的媽媽,有自己生活艱難卻還身患“扶弟魔”病癥的姐姐,有跟著我饅頭蘸調料卻吃得津津有味的媳婦兒……
如你所見,我生活在人間黑暗狹窄的底層,但這并不妨礙我選擇在微光的指引中向上而生。
為了不辜負老天賜給我的硝煙滾滾的生活,我毅然決然地決定迎接這苦辣人間。
* * *
01.不足十戶人家的小村莊
我的家鄉——一個住著不足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如果把兩個沒錢治病而選擇輕生的奶奶也算進去的話,村里的人口數勉強可以湊到一個排的編制。
說到輕生,我怎么也想不明白,這兩位奶奶連死都不怕,怎么就沒有勇氣活下去?
村子不大,短跑冠軍蘇炳添用不了9秒83就可以從村南到達村北。村子靠山靠水,卻一年四季缺糧缺水。所以即使人數可以勉強湊夠,但如果真把這個村子當后勤供應排,也是不合格的。
小農場總共有兩輛三輪車,兩輛手扶拖拉機,八輛摩托車,十處房屋(其中三處危房),三十畝找不到手續的地,八十棵樹(其中一半被我小時候尿過),五十只羊(其中三十只被我罵過),四只狗(包含走丟了的那一只),六只貓(它們互相都有血緣關系)。
這個占地面積還沒一個別墅區大的地方,承載著我的前半生,承載著村里人的一輩子。
老人常說,走出大山就是有出息。所以無論走出去的人在外面干什么,去吃席時,他家里的老人都能把腦袋抬得老高,露出連一對大眼皮也遮擋不住的虛榮心。
這種行為是一種幾乎無藥可治的病——窮。
也許是因為窮,我的好勝心格外地強。從小到大,我總想跑得比別人快點,吃得比別人多點,就連斜劉海都想比別人長點。后來我右眼看東西模糊,左眼視力格外好,我終于明白,是要強的斜劉海擋住了我望向世界的窗戶。
生活在這個窮困潦倒的小村莊,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讓村里的孩子不再為上學發愁,讓老人不再為吃不飽飯擔憂,讓頂梁柱們不再為糊口而外出務工。
小時候,我經常在村西頭那條通向縣道的水泥路上跑步。一百米的路,那時候可以跑二十秒。左邊是大伯家的小麥地,右邊是我家的玉米地,經常跑到一半就會沖進去大伯家的小麥地,躺在地里凝視天空。之所以沒有躺進自家的玉米地,是因為媽媽說壓倒了玉米稈就打斷我的腿。
我看到這條路上有爸爸扛鋤頭的身影,那會兒他的發型還不是“地中海”;有媽媽追著爸爸打罵的身影,那會兒媽媽還沒有白頭發;有姐姐和我學騎自行車的身影,那會兒姐姐還沒有嫁人;有爺爺奶奶和我坐在驢車上去趕集的身影,那會兒他倆還不是掛在墻上的黑白照片;有李夢瑤的奶奶嗑著瓜子找我媽說閑話的場景,那會兒她還健在,那會兒也還沒有李夢瑤……
這條路上承載著太多回憶。多年過去,這個世界飛速變化,但這條路卻始終如一,沒有變長,也沒有變短,還是許多年前的那條水泥路。
許多年后,我并沒有變得很有出息。沒有給村子立起一根電線桿,也沒有給村子修上便利的自來水管,更沒有鋪上哪怕一米的水泥路。
對于沒出息這件事,除了我自己,似乎沒人在意。
小時候在我家門口的大槐樹下,曾有個大嬸對我媽說:“你這孩子以后準保好吃懶做。”我媽一直記到現在。
或許是大家聽信了大嬸的話,已經給我扣上了好吃懶做的帽子,所以對于我沒有給村里做貢獻這件事,他們倒也覺得理所當然。
也許是因為好吃懶做的天性,對于出身農村這件事,我非但不自卑,反而覺得慶幸和驕傲。就比如在農村到了飯點兒,我會學著大人的樣子端個碗在村里轉,一圈轉下來碗里總會多上很多菜。如果換作在城里,我端著個碗在小區樓下轉的話,大概率不僅吃不上更多的菜,反而被當作一個有精神病的傻子。
誰都想證明自己不是傻子,可是越證明就越像個傻子。
和城里打招呼的“你好”“Hello”不同,在農村,大家更喜歡問“吃了嗎”。其實在爺爺那個年代,這不是打招呼,這是真的在問你吃沒吃,沒吃的話可以去我家吃。
雖然小時候家里沒錢,但是我也沒有過過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吃不飽穿不暖的是爸媽他們。父母總是習慣性地把一切好的東西給孩子,然后自己吃苦受累。
偉大嗎?他們可能根本不懂什么是偉大,只是竭盡全力地當好爸爸媽媽而已。
爸爸媽媽也有爸爸媽媽,當我有了孩子后,我還是習慣性地把好消息分享給爸爸媽媽,他們肯定也想分享給他們的爸爸媽媽。不過,不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隔著墳頭,能不能聽到這些好消息。
小時候,我很羨慕李夢瑤,是因為她家四世同堂,人多,熱鬧,雖然日子也不好過,但家人之間的感情非常好,在我記憶里他們生活得很幸福。
李夢瑤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耳背,他在耳背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會耳背,所以也沒學過唇語。今年九十多歲的他,每天總是笑嘻嘻的,我每次回家看到他時,都會跟他打招呼。
我說:“爺,干啥去呀?”
他笑著看我:“哦。”
我說:“你吃飯了嗎?”
他笑著看我:“哦。”
李夢瑤的爸爸的爸爸每天都會放他那23只羊,比照顧李夢瑤還上心。李夢瑤的爸爸沒大我幾歲,喜歡玩《地下城》游戲,能一直玩到現在的原因是他能在里面掙點錢。我曾經也想通過打游戲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努力了,可是最后沒成功。沒成功這事不能怪我,要怪就怪我媽。因為她威脅我說,要么把游戲戒了,要么就打斷我的腿。
上次見李夢瑤時,她騎著還沒我小腿高的三輪小車,站在地頭看我爸點玉米稈。她看著火勢很大,便急匆匆地扔掉三輪車,跑到我爸旁邊大聲喊:“你點火,我要報警抓你,警察來了給你戴手銬。”
我爸逗她說:“警察來了,也只抓不識字的人。”
李夢瑤當時害怕極了,跑到自己的三輪小車旁邊,眼睛向上方翻著,字正腔圓地背起了《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撥清波……”
李夢瑤邊背邊緊張地望向我爸,我爸一本正經地望向空無一人的村口:“來了來了!”然后大喊:“李夢瑤在這兒。”
李夢瑤嚇得小車都沒顧上騎,“爸爸,爸爸……”地喊著跑回家去了。
就當我和我媽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時,李夢瑤躲在她爸身后又過來了,她用手指著我爸說:“他讓警察抓我。”
李夢瑤她爸問李夢瑤:“為什么抓你呀?”
“因為我‘鵝鵝鵝’沒背下來。”
她爸笑著說:“沒背下來,就讓警察抓走吧!”
李夢瑤朝著她爸的鞋子猛踩了一腳,飛快地朝著自己家的方向跑了回去,邊跑邊喊:“爺爺,爺爺,爺爺……”
我當時有一個念頭,被三個男人捧在手心的小女孩,長大后不知道會不會變得無法無天。
轉念一想,不管以后怎樣,起碼她在離開家之前,在這個完全屬于她的世界里面,她就是他們的天。
是呀,誰在家里不是天?
只有離開家后才會發現,天外有天。
我家后院住著的是我的三爺爺,和我爺爺是親兄弟,他的內向性格正好和三奶奶外向的性格互補。
自我記事起,我奶奶罵罵咧咧的形象就狠狠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早上五點起床開始,罵天罵地罵雞罵狗罵我爺,我就在這種“清新脫俗”的環境下慢慢長大。
爺爺奶奶不在了之后,每次看到三爺爺、三奶奶,我就會想起他們。
直到我去當兵之前,爺爺每天都會拄根拐杖、扛著鋤頭去地里鋤草。那段我跑著只需10秒的水泥路,他卻要花上10分鐘。有時為了能順路多采點藥,爺爺得走出去很遠,天黑之前一旦趕不回來,就會在大山里面迷路。他沒有手機,只有一把隨身攜帶的手電筒。
為此,爸爸經常在跑大車回來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上山找爺爺,又生氣,又無奈。
爺爺一邊說著他不想給別人添負擔,一邊隔三岔五地在深山里迷路。爸爸一邊對爺爺又氣又無奈,一邊成為爺爺。
生活就是這樣,有人鮑魚海參、別墅豪車、燈紅酒綠、環球旅行,有人為了糊口而掙扎在生活的邊緣。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我并沒有見過很多悲慘的生活,不過我在窮苦的縫隙中,看到了更多向死而生的美好,他們是在掙扎,卻是在為自己的希望掙扎。
勤勞,勇敢,善良,即使貧窮也從不可恥。
02.再也回不去的家
在家長眼中,什么最重要?
是學習。我媽說了,窮什么不能窮教育。
我深知我媽寄予我的期望,所以我異常努力,即使努力的方向有所偏差:只在小學的時候獲得過一次獎狀,還是“衛生標兵”。
學校給學生設立很多獎項,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培養才智體美素質。直到高考,我以289分的“優異”成績與北大擦肩而過的時候,我才忽然明白,原來我真的很講衛生。
于是那個身高一米七三,體重不到六十公斤,和學哥、學弟打架,畢業連同班同學都不認識,仿佛進錯班級,長相酷似彭于晏的男人,踏上了“馳騁沙場”的征途。
報名參軍入伍,我成功被錄取。父親回來告訴我被錄取的消息時,眼神中透露出歡喜、疲憊和委屈,我知道他為我的事沒少跑前跑后,也肯定以農民那套思維去跟別人打交道了。
雖然我也到了可以和父親碰杯的年紀,但我必須承認,我沒有父親當年撐起這個家的能力。
來到部隊的第一天,五湖四海的兄弟們就對天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當然,也有因為太想家而抱頭痛哭的時候。
五年特戰生涯,對我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新兵班長,他是個內蒙古漢子,滿臉紅斑,急了罵起人來雖然我一句都聽不懂,但是氣質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內蒙古漢子好勝心強,我自小好勝心也強,所以班長把我當作他的尖刀,無論什么場合,只要他說不能放棄,我絕對寧死不從。所以我很少給班長丟臉,當然也有。
當兵第五年休假結束回到部隊的時候,正好趕上單位武裝五公里越野比武,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如五雷轟頂,一個月在家沒鍛煉身體,吃了睡睡了吃,這要上去比武了不一定能下得來,便想著看看怎么能逃過這一劫。
每次比武連隊都有兩個“死亡”名額,就是可以有兩個人不用參加,我便厚著臉皮去找了班長,見到他之后又扭扭捏捏不知道怎么開口。
班長盯著我半天,他肯定知道我在想什么,就是等我開口。
我猶豫半天,他等不及了,問我:“你行不行啊?”
我就知道!但是我明知道他在刺激我,可就是受不了這刺激。
“誰不行誰是狗!”
這是我第一次讓他失望,即使他事后并沒有罵我,甚至晚上點名的時候專門表揚了我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在我看來,這比殺了我更讓我難受。
以往無論政治素質還是軍事素質,我在連隊從來都是抬起頭做人,數一數二的成績經常讓我飄得很高。但是這次比武,真是讓我明白了什么叫作“捧殺”。
短短的五公里,剛開始的三百米大家就不見了蹤影。雖然我雙眼發黑,深知連隊榮譽的重要性,但是我寧愿倒在地上也不想拖累戰友,不想讓大家給我背槍。
到達終點的時候,我只記得我身上的凱芙拉、槍和腰帶等裝具都沒了,一路上拽著我跑的人都是以前被我拽著跑的人。
有兩個同屆兵看著我,笑得上不來氣,問我是不是跑的時候喘不上來氣,我說是啊,他說他們是用背包繩兜著我脖子,才跑完了最后一公里。
沒想到我有生之年,竟能受此奇恥大辱。
晚上點完名之后,我雖然心里很不爽,但還是在小賣部買了一箱紅牛給大家分了分,之前沒買過,沒想到這么貴。
我給班長送過去一罐,他笑嘻嘻地看著我,我猜不出他當時到底是笑話我,還是想要安慰我,但是我可以從他的眼神里感覺到,就好像我媽經常對我說:跌倒了沒事,爬起來再跑。
我突然想到,這是我在連隊的最后一年,以后怕是不能跑了。
時間這東西,過程無比之慢,回頭看就好像一眨眼的工夫。
這五年有過絕望,有過深淵,有過與死神擦肩而過,取得過榮譽和掌聲,吃過苦,也看過最美的黃昏。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這個過程中,知道了自己為什么可以成為人。
世間走一趟,總會歸于塵土,要么平凡,要么瘋狂至死。
臨走的時候,班長說:“沒什么東西送給你,送給你一句話吧!”
“上場沒有退路,人生沒有落幕。”
回家的高鐵上,感覺怪怪的,為什么明明是回家,卻感覺好像離開家一樣。
生我的家,無論我走多遠,我依然能回來。
可讓我長大的家,在我長大之后,就永遠、永遠也回不去了。
大家喝著酒,說著戰友就是兄弟,以后一定不能斷了聯系。我看著他們的臉,這是我五年來睜眼閉眼都能看到的臉,看過來看過去,都那個樣。
有兄弟中途下車的時候,緊緊地握著彼此的手,嘴里的話變成了:有機會一定聚一下,下次再見了兄弟。
直到現在,大家都沒有再見過面,有時想想之前的生活,卻發現只能想起來我們經歷過的苦難,卻想不起來他們到底長什么模樣了。
有時候,再見是為了更好的重逢,有時候,再見就只是再見。
快到臨汾的前10分鐘,鬧鐘響了,我拿上背包安靜地走到高鐵的衛生間里,拿出自己的常服穿上,對著鏡子小心翼翼地掛上自己的軍功章,看著鏡子里左胸前滿滿當當的榮譽,窗戶透過來的陽光,讓它們比我更璀璨奪目,我對自己說:挺著腰桿,敬禮手腕伸直,左手緊貼褲縫……
之所以坐車的時候沒穿軍裝,是因為我不想讓大家知道我是誰;下車之前我穿上軍裝,戴上我的榮譽,是因為我想讓大家知道我爸媽是誰。
這些榮譽,是屬于他們的。
我跑步到他們面前,對著他們敬了個禮,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看我們,這一刻,我為我的爸媽感到驕傲。
于是我帶著我的驕傲,合上了我前半生的劇本,拉開了后半生的帷幕。
回家之后,我的家還是那個用9秒83就能跑完的村莊,不過有兩位老同志因為生活原因,選擇調離另一個世界工作。
這件事發生在我當兵的第三年和第四年,爺爺奶奶也在第一年和最后一年相繼離世。我當兵的五年里,老天好像是在洗牌,把家里的老弱病殘人員刷新了一遍。
發生在第四年的還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媽媽得了很嚴重的乳腺癌。
那段時間連隊正在組織駐訓,我連著好幾天做夢,夢見我媽得了病沒了,半夜老是哭醒。那幾天我害怕極了,終于等到連隊休息,趕緊給我爸打電話,讓他帶著我媽去檢查。我媽還說我多心,笑話我幼稚。
之后連隊便開始緊鑼密鼓的演習準備,這段時間我也很少跟家里打電話,后來我發現我爸和我媽基本不跟我視頻,總是打電話。這是件非常詭異的事情,因為一般情況下,只要我休息,上廁所他倆都恨不得開著視頻。
直到我姐告訴我我媽已經確診的時候,我才和她通上視頻,那會兒的她因為化療掉光了頭發,還專門讓我爸買了個假發,她害怕我看到她不美麗的樣子。
后來我跟連隊專門請了事假,提前在樓下理發店理了光頭,穿上軍裝,來到我媽的病床前,敬了個當兵以來最標準的軍禮,我怕她看到我不懂事的樣子。
所以說,你做的一切,老天不是看不到,只是一旦你動了心思,便看不到老天了。
之后我一直努力善良,我會給路邊流浪漢遞根煙聽他的故事,會撿掉山上滾落在路中間的石頭,會盡量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因為老天的恩情是需要還的。
但是我希望我永遠都別還清,這樣我就能永遠善良,因為我相信:善良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媽媽得病的時候,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咱別治了吧,浪費錢。”我猜當時她的心理跟村里兩個奶奶的心理是一樣的。她們兩個也是在得病花了很多錢之后,不想給家里人添負擔……
我知道她說這話是出于真心,但于我而言卻是最大的謊言,就和小時候聽到那句“媽不吃”“爸不累”一樣。
其實他們的選擇沒有對錯,不過是年紀大了想給后輩留點余地。他們只想自己走了之后,家里人可以過個好年,卻沒想過他們承載了多少家人的牽掛。他們的這個選擇,會讓這個世界上的一些孤單的人,沒了媽媽,沒了老伴,沒了奶奶。
電影《我不是藥神》里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生活的瑣碎,吐出來矯情,咽下去辣嗓子,百般委屈涌上心頭,話到嘴邊又覺得不值一提。生活就是這樣,又難過又難說。
03.百草枯有沒有解藥?
在我的印象中,我媽是個特別厲害的角色,我、我爸和我姐都怕她,在家里基本說一不二。爸爸是最不厲害的那個,還總愛喝酒,所以他們兩個人總是吵架。
直到后來,我知道吵架必須要兩個人一起說話才算吵架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爸爸一直都是在“受欺負”,并不是吵架。
從小到大爸爸從來沒罵過我、打過我。我小時候不懂事,有一次偷偷玩我爸的手機,那會兒手機上有很多游戲,小孩子永遠對游戲沒有抵抗力。
僅僅是因為中間需要發個短信才能繼續玩,我爸就被莫名其妙扣了四十塊話費,那會兒他起早貪黑跑大車一天都掙不了幾十塊錢。
雖然四十塊并不會對我的未來造成影響,但是在爸爸心里,肯定又加深了我不懂事的印象,可能這件事他早就忘了,但是這個游戲制造商讓我記到了現在。
媽媽因為爸爸喝酒的事,在小鎮上早已名聲大噪,大家都知道我媽除了愛干凈就是特別厲害,所以很少有人招惹她。
如果爸爸不喝酒的話,或許大家會發現,我媽除了愛干凈,還很善良。
噢,這樣講的話,我爸豈不是更善良?
其實我媽只對我爸“不善良”。為了不讓我爸喝酒,我媽讓他睡過平房頂,還砸掉過家里幾十箱的酒。
為此爸爸清醒之后,曾信誓旦旦地對媽媽說:“我以后,再也,永遠,都不會喝酒啦!”
就在昨天還說了一遍,村口的狗聽了都直搖頭。
在爸爸口中,喝酒是為了結識人脈。跑大車需要人脈,因為要別人給自己介紹活,所以他是逼不得已才喝酒。
后來我才知道,那些人介不介紹活先不說,他們就喜歡吃吃喝喝。爸爸老實,所以大家都喜歡給爸爸介紹活,可最后沒幾個干成的。
我有時候也為此很生氣,可說了他又不聽,說我不懂這社會的人情世故。
但那些一門心思鉆進錢眼里面的人,沒有人情,只有世故,不會善良,只會利用善良。
他倆都有自己的苦衷,但都是為了為對方負責。
爸爸從來不跟我們解釋,媽媽和他吵架,他也不當回事,以前媽媽發脾氣,我和姐姐嚇得不敢動筷子吃飯,爸爸嚇得不說話,后來才知道爸爸根本不是害怕。
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在這樣“多姿多彩”的生活環境下長大,回憶起來都想抱著爆米花。那會兒特別羨慕有些同學,他們的媽媽溫柔體貼,從不說臟話,那樣家庭的孩子出門都帶著與眾不同的氣質。
后來媽媽得病之后,雖然治好了,可性格與以前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她沒有再罵過我,更沒有打過我,按理說這已經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可我很害怕,我怕她想不開。
我發現她看我的眼神開始變得害怕了。
她小心翼翼地跟我商量,溫柔體貼地給我講道理,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我以后不養她。
反正,她開始時時刻刻看我的臉色。
所以有時候我很奇怪,當我沒端好碗把飯灑地上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害怕地看她有沒有生氣,而她會看我會不會發脾氣,然后急促地彎下腰收拾我犯的錯誤。
她在屬于她的青春里沒有過上好日子,終于熬完了自己最美的時光,卻依然沒等來好日子。
她年輕的時候窮怕了,拼盡全力地攥緊拳頭,現在窮習慣了,卻為了討好我而握緊雙手。
所以我要更快地長大,為了不讓她再穿幾十塊錢的衣服,別幾塊錢的發卡,用幾塊錢的護膚霜,零下十幾攝氏度卻舍不得開取暖器,洗澡舍不得開暖風,高跟鞋的跟粘了八百回還在穿,為了讓她得病不再想著拖累家人……
所以我要趁著她還沒有變成老太婆,抓緊時間長大。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某個富二代在朋友的介紹下才知道竟然還有外賣這種東西,說:“沒想到竟然還有這么便宜的好吃的。”
我還沒來得及自嘲,新聞后面又來了一句:
“她一口氣點了三千多塊錢……”
隔天有個朋友就給我發了個微信:
“兄弟,快幫我砍一刀!”
去KTV的時候,我們會挑下午搞活動的時段去;去網吧,會等到晚上9點后半價;去飯店,也一定會找一家門口寫了“今日特價”的飯店……
一次我和朋友出去吃飯,我們坐在商場樓下的燒烤攤,看旁邊的高檔酒店燈火通明,我們在想:那里面一頓飯能消費掉幾千上萬元,真的會有人去嗎?高檔商場里面,一件衣服動輒幾千上萬塊,真的會有人買嗎?
直到后來互聯網興起,我才知道,可能除了我自己,大家都能吃得起幾千上萬的食物,穿得起幾千上萬的衣服。
不得不承認,網絡讓我產生了真實的錯覺:全世界只有我,活得最失敗。
我當然明白這背后的種種,所以我不愿讓自己出現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中。
初二的時候,我每天的心思不在學習上面,而在和同學比吃穿上面,他們吃三毛錢的干脆面,我就得吃八毛錢的“小康家庭”;他們穿著運動套裝,我就得穿帶帽子的印著大寫英文字母“ADIDASI”的衣服;他們染個黃毛,我就得理個“殺馬特”……
我還曾要死要活地想染個白發,后來在我媽“溫柔體貼”的態度下,宣布放棄了。
我媽舉著搟面杖:“要么它斷,要么頭斷!”
那會兒我們可不管爸媽是做什么的,只要自己在學校不丟臉就行。
小學的時候,學校讓我們填信息,老師問我:“你爸什么職業?”
我說:“解放牌機動車運營管理。”
老師說:“你爸不開大車的嗎?”
然后就給我爸扣上了務農的帽子,又問我:“你媽什么職業?”
我說:“管理務農。”
老師問二狗:“你爸什么職業?”
二狗:“高危井底礦物質開采。”
老師:“你爸不下煤礦了?”
二狗:“就是下煤礦呀。”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除了在單位上班,剩下的都叫務農。
無論哪個年代的孩子,都會有攀比心理,比的不是自己的能力和未來,而是自己的表面。
長大了才發現,長得帥穿得好有什么用,去工地領盒飯又不能插隊。
那會兒學校很多同學的家里都有電腦了,而我家條件不是很好,所以即使告訴自己“你已經長大了該懂事了”,可還是阻擋不了虛榮心作祟。
媽媽面露難色,拒絕過我很多次,最后只能說“如果你這次考試能考到前五名,就買”。
于是我異常用功,沒想到我竟然開始學習了。
考試的時候,之前一直排名倒數的我考了第七名,這是個多么讓人激動的事情,回家的路上我笑得比第一名都開心。
回到家后,沒想到媽媽告訴我,說好的前五名,沒考到就是沒考到,下次考到了再說。
我心想我這么用功,最后還是沒能沒達到她的要求,可她怎么會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努力。
于是我一哭二鬧三上吊,義正詞嚴地對她說,你知道為什么我學習不好嗎?是因為大家都有電腦,大家接受的都是高等教育,而我只能接受有限的基礎教育。
媽媽一聽跟學習掛鉤了,于是一咬牙,讓我爸把過年的錢拿了出來,給我買了個電腦。
電腦買回來后的三年時間里,雖然我的成績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在倒數后五名之間徘徊),但是我的電腦也算發揮了它的作用:在所有同學中,我打游戲的水平夠他們練上一輩子。
當兵剛回來的時候,看到這臺電腦,想試試還能不能玩,卻發現早不知道壞成什么樣了,開機都開不了了。
我掀開媽媽蓋在電腦上的布,除了“W”“A”“S”“D”四個鍵有褪色,電腦被我媽擦得干干凈凈,像是新的一樣。
買它的時候,媽媽就把它當作改變我命運的神圣之物,即使它已經壞成了廢品,可是在媽媽眼里,它依然珍貴。
我又想到上學的時候,媽媽不同意買它,我在從學校到家的那段路上,不顧旁人的目光撕心裂肺地邊跑邊哭。
我那會兒在想,媽媽根本不知道,為了得到這個電腦,我付出了多少努力。
那會兒我也根本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了買這個電腦,付出了多少努力。
窮讓他們付出了代價,也讓我體會到了,代價下的卑微幸福。
雖然從小到大,過生日沒吃過蛋糕,沒進過星巴克,沒坐過過山車,沒參加過任何派對,但是并不影響我擺脫窮的決心。
我不想窮,所以我沒選擇打工,因為多少工資都支付不起這世間的任何一種大病的費用,所以我選擇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創業。
創業初期的時候,窮得晚上睡不著覺,很多次都想放棄,每天都很向往電子廠擰螺絲的生活,但是幸虧身邊還有一個能一直鼓勵我的女孩子。
她寧愿放棄很好的生活來到我身邊,跟我吃路邊攤,無條件支持我所有的決定,我知道她有她的理由,所以我問她為什么,她說我長得帥。
最難的時候,我們兩個人吃一碗刀削面都心疼得要死,在菜市場買菜都是一根一根買,一根蔥都要貨比三家,一根蔥三毛錢人家不賣,她說半天好話然后丟下五毛錢,還非要人家找兩毛錢。我說你可別丟人了,不用找了,又不是沒這條件。
我一度能從她身上看到我媽的影子,因為一個人對你好不好,和自己媽作比較就好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有次去逛街買衣服,剛進店里,服務員就對著她禮貌地說:給兒子買衣服來了?
她每天都很開心,就連在我最難的時候她都會說:“都會過去的,我相信你。”那姿態像極了我們指導員做戰前動員,每次看到那堅定的眼神,我知道,前面就是刀山火海我也得跳。
因為,這個世界沒幾個人會這么信你,既然有,那就得為她義無反顧、奮不顧身。
既然擺脫不了窮的標簽,那就先做窮的代言人,我又不害怕失去什么,因為本就差不多一無所有,正處于人生最低谷,所以每走一步都是進步。
窮不可怕,怕窮才可怕。
治愈窮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根源上擺脫窮的思想。
現在我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從一無所有到今天滿懷希望,取得了一些令旁人羨慕的成績,這離不開那些一直不離不棄陪伴在我身邊的朋友,感謝你們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幫我撐傘,也感謝那些阻攔我的朋友,幫我堅定信念。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女人,而我有兩個,不對,三個!寫下這段文字時,我的小棉襖剛好在我旁邊看著我咯咯地笑……
雖然每個人的起點都不一樣,有的人出生含著金湯勺,有的人穿布鞋蹚過人生路,但這些并不影響我們奔赴自己的未來。
時間不會因為我們累了、哭了就暫停一會兒,也不會因為我們悔恨就倒退回去。我們能做的,就是別停下來,沿著自己想走的路,勇敢地走下去。
成長的路上雖然有太多波折,但我們不能忘記善良與感恩,要知道,我們遇到的每件事,也許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劇本。
所有的苦難,都不是白白經歷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明白某個道理,如果我們明白了,就抬起頭面向下一道苦難。如果明白不了苦難真正的含義,我們就只能永遠徘徊在苦難當中。
在《人民日報》中看到過一句話:再見少年拉滿弓,不懼歲月不懼風。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而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而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地成長,而是開始修養自己的性情,那么你的人生,你的一切,才剛剛開始。
成長的道路上,有過狂風暴雨,有過雨后彩虹,有過悲歡離合,也有過久別重逢,我們正是在這些起起伏伏中慢慢長大。
趁著今天,來給自己的曾經,做個總結吧。
龍族(1-4合集)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