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考場作答
- 1978,我的文藝年代
- 莫閑莫清
- 2176字
- 2023-11-13 15:28:10
袁易吃飽喝足后,徑直往自己的小屋走去。
雖然前世今生,袁易都有甩不掉的孤兒體質,但是好在今生還有一處居所,不然跑去睡大街是真難受。
而且這個年代,大街還沒那么好睡,以后的年代,至少路邊還有長椅,現在毛都沒有,還沒以后安全。
袁易的小屋,雖然埋汰,但除了埋汰,幾乎全是優點。像漏風的墻面、漏雨的屋頂,那都是灑灑水了。
“好在,我出名了。”
袁易前世是個作者,也是一個導演,雖然都不著名,但是他腦子里的文化寶庫,加上天定的文化傳播使者。
這一世,絕對嘎嘎亂殺。
他決定考北電,只是因為想要更好傳播自己帶來的文學作品罷了。
而且,想要更好地傳播作品,必須拍影視劇,這是時代決定的。
八十年代是文學的年代,華夏的影視工業體系脆薄,甚至壓根沒怎么搭建。
在此背景下,文學是大眾最好的消遣物,是大眾最關心的精神娛樂方式,華夏文學得到復蘇的溫床。
幾乎后來華夏文學的門面人物、代表人物都是在這個年代成長起來的。
大堆六零、七零作家在整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發跡。
而后來,華夏影視工業體系愈加完善,屬于文學的關注自然而然地影視吸引而走。
在大眾視野里,文學好像一夜之間消失。作家們相比以往,開始變得緘默。
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但是袁易偏偏要曲線救國,既然大家對影視劇的關注度更高,那就通過影視讓大眾繼續對文學保持一份興趣。
這也算是袁易這個現在走在華夏文學最前列的文學先鋒自帶的一份情懷。
至于說高考,抱歉他還真沒放在眼里,一九七八年的高考就那么點難度而已。
放在后世,勤奮好學的初中生都能拿今年高考試卷的高分,一般層次的高中生甚至能拿接近滿分。
雖然說袁易的腦子里沒有關于今年高考試卷的詳解,但是也絲毫不怕,想當年他也是小鎮做題家過來的。
雖然不在學校多年,但他還是自信能拿高分的。
……
翌日,袁易昂首闊步走進考場。開始為期數天的高考。
這次的高考,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二次高考,全國統一命卷。
某種程度上來講,官府對袁易前身還是不錯的,讓袁易這么個孤兒念書念到高中,不然今天袁易也沒有資格參加高考。
今天的制度與以后的制度有些不同,后世就是小學生都可以去報名參加高考。
但是一九七八年不行,這一屆的高考必須要有高中文化知識水平才能報考,而且考完后不是像以后報完志愿拿著錄取通知書就直接入學。
這兩屆的高考還要有一次入學考試,過了院校考試后,才能入學。不過除了部分院校,這個入學考試有跟沒有的差別不是很大。
袁易報的是文科,其實報哪科都一樣,都是一樣的簡單。不過語文、數學、政治在這一屆是文理同卷。
第一場,考語文。
嗯,第一大題考句讀,給句子加上標點符號。太簡單。
第二大題,考組詞。簡單到懷疑是幼兒園的題。
第三大題,填關聯詞,也是小學生級別的。
第四大題,病句改錯,依舊簡單。
第五大題,命題作文,題目是《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
典型的政論作文。
這道作文題有些限制發揮,保險起見,多寫些語錄,多寫些標語口號,這樣很安全,得不了滿分,也拿不到低分。
要是判卷的給了低分,判卷人就危險了。
第六到八大題,是文言題,其實也簡單,初中生水平的難度而已。
題目后面附著“理科生不要求作此題。”出題組是多怕出的題太難啊。
在袁易如閑庭信步狀態作答的時候,旁邊的人一臉抓瞎,一點都不會寫的樣子。
見得這樣的場景,袁易才明白余華說自己當年寫小說是對著書一點一點學寫標點符號怎么用,所言非虛。
十來分鐘,袁易就答完了卷,趴在桌子上睡覺,
而袁易旁邊的仁兄此時也看淡了,在卷面上留下一首打油詩,題為《答卷有感》,詩云:
“小子本無才,老子逼我來。
考試干瞪眼,鴨蛋滾滾來。”
然后,這位仁兄見袁易睡了,索性也跟著一起睡。
第二場,考數學。
袁易本來還有些緊張,生怕考不好。
結果發現……就這?
袁易一起呵成解決掉前面所有考題,直接向最后那道“文科生不要求作此題”的壓軸題發起沖鋒。
嗯,這一題要難一點,要用到極限思維求極值,但是也不算太難,稍一發力,這道題就倒下了。
不過這場用時就長了些,因為袁易算得慢,不過最后還是圓滿結束。
第三場,考英語。
初中簡單難度的英語,太簡單。
第四場,考歷史。
第五場考地理。
這兩場都是些常識題,怎一個“簡單”得了啊!
第七場,考試科目是政治。
在袁易的眼里也是常識題,但是后世不關心哲學、不學政治的人眼里可能就不是常識題了。
不過,后世的人,憑借耳聽目睹也能答個七七八八。
至此,一九七八年的高考,完滿結束。
不出意外,滿分七百分的試卷,也就拿個七百多分吧,當然這是在開玩笑。
袁易雖然把不要求文科生做的題目都給做了,但是實際判卷不會加分。
所以保守估計也就能拿個六百八、六百九左右的樣子。
考完試,特指袁易考完試,他提前交卷了,一答完馬上就走。
袁易實在是在考場上睡夠了,而且考場上總是睡得不安逸,老有異樣的眼光盯著他看,給他帶來負面的睡眠體驗。
還不如在袁易那埋汰的小屋睡得舒適。
現在的考試制度不像后世那樣嚴密完整,也沒有那么強的監管,所以袁易能出來得那么快。
一出考場大門,他就看到已經算是面熟的《山花》雜志編輯。
袁易連忙揮手喊道:
“嘿!我在這兒呢!”
聽到呼喊,《山花》的編輯疾步向袁易走來。
……
于此同時,浙江海鹽。
尚未成為潦草小狗的余華失落地從考場走出,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參加高考,很不幸,他已經預料到自己會二次敗北。
“媽的,我還是去寫小說吧,艸。”
……
河南的劉震云就不一樣了。
走出考場的他喃喃自語道:
“我好像有點不小心,很可能要不小心把豫省的狀元拿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