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食堂話事
- 1978,我的文藝年代
- 莫閑莫清
- 2026字
- 2023-11-25 23:11:18
袁易想了想,說道:
“行吧,我們是要長期合作的,我還是想拉《山花》一把的。”
陳書友聞言有些無語凝噎,他竟沒想到《山花》已經到了需要袁易拉一把的地步了。
“行了,走吧。”
袁易對陳書友此言摸不著頭腦,問道:
“走哪兒去?你要趕我走?等我寫完稿子再說吧。”
“你誤會了,我是要帶你去食堂吃飯,我們這兒可不是京城,沒有滿漢全席可吃,就一般家常菜的水準,也談不上菜系。”
袁易回道:
“行吧,前面引路。”
陳書友聞言扯了扯嘴角,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經混到引路的份上去了。
這到底是袁易太行?還是陳書友不行呢?
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陳書友在前面帶路,袁易在后面跟著。
袁易跟隨著陳書友的步伐,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了《山花》雜志社的食堂。
這是一個寬敞明亮的空間,陽光透過大窗戶灑在干凈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斑駁。
食堂的墻壁上掛著幾幅攝影作品,展示著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熱鬧。
在這個年代能有攝影作品掛在墻上,算是難得。
更多的應該是“不許無故毆打顧客”。
不過員工食堂大抵是沒有這些的,《山花》作為文學雜志,這樣的裝飾算是增添人文氣息。
食堂的角落里,一棵盆栽的綠植靜靜地佇立著,為這個空間增添了一絲生機。
袁易和陳書友找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遠處的山巒在陽光下顯得更加青翠,近處的花草在微風中搖曳生姿。
得益于貴州的地貌,處處都是山,處處都能看到山。
看到明亮的小山,一時間袁易的疲憊也松緩過來。
袁易看著窗外的風景,心中不禁感嘆:“這里真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
陳書友看到袁易的表情,像是猜到了袁易內心在想什么,笑了笑,說:
“這里的環境真的很好。而且,食堂的菜品也很豐富,口味也很不錯。
怎么樣,要不要考慮下以后來《山花》做編輯?
只要我還在《山花》雜志一天,《山花》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這話的情分挺重的,現在上大學,大學生都會包分配工作,這個年代分配的基本都是對口的工作。
陳書友甚至愿意要專業不對口的袁易來做編輯。
袁易笑笑不說話。
這讓袁易怎么回話?
難道回話陳書友,說他居心不良,一心想給他“閨女”《山花》拐個“金龜婿”?
那樣太傷情分了,此時無聲勝有聲,還是什么都不說為妙。
“走吧,去窗口排隊。”
“嗯。”
言罷,袁易和陳書友一起去排隊。
等了一會兒,才終于從排到了窗前。
“今天的菜色不錯啊。”陳書友看著窗口里的菜肴,眼睛亮了起來。
說完,陳書友又轉頭看向袁易,說道:
“袁易,你這運氣是真的好,我們食堂菜難得有今天那么好,有兩道肉菜,看起來是色香味俱全啊。”
終于輪到他們打飯了,袁易拿起餐盤,從窗口前依次盛了飯菜。他看著盤中的紅燒肉、魚香肉絲和炒青菜,滿意地點了點頭。
“我們找個位置坐下吧。”陳書友拿著餐盤,帶著袁易走向食堂的座位區。
他們找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舒適。
一邊吃著,陳書友一邊開口問道:
“袁易,你目前什么打算?”
袁易一口吞下還在咀嚼的飯菜,用舌頭清理了下口腔,以免發音不全,回道:
“能有什么打算,多寫點稿子,給你們《山花》留點,我選點合適的北上在京城發,也不能厚此薄彼。
我李哥也幫了我不少,沒他的話,老陳你也未必能發現我。”
陳書友聞言有點不樂意,說道:
“誒,此言差矣。你當初要是來《山花》,那我肯定就能給你發掘出來!”
袁易笑笑不說話,當初他就是一個街邊背篼。
以保安大爺的彪悍,說不定進《山花》的大門都進不了。
而且,《山花》一直到后世都很少發先鋒實驗性質的稿子。
如果不是李陀愿意為袁易據理力爭發表《十八歲出門遠行》,從而使袁易成名并引起《山花》的注意。
陳書友與他袁易可能此生都無緣相見。
“袁易,你有沒有想過再做一期訪談?”
“什么?”
袁易有些吃驚,又是這樣的感覺,感覺被回旋鏢擊中。
“不是吧,老陳。你這是薅我創意啊。”
陳書友笑了笑。
“放心,這次的訪談稿都不用你寫!”
袁易扯了扯嘴角,正欲問點什么,結果陳書友又用話更快地堵住他的話。
“雖然稿子不用你寫,但是‘稿費’絕對少不了你的。”
不用寫稿,訪談打嘴炮就有錢拿?
這個,也不是不行。
好像也能考慮。
袁易想了想,回話道:
“行吧。什么訪談主題?”
陳書友見袁易答應,雖然沒在面上表現出來,但是心中的激動是難以抑制的。
袁易現在是走在華夏文學的最前列的作家,而在他陳書友領導下的《山花》雜志也快成為走在華夏文學最前列的文學雜志!
現在的雜志,有哪家有他們《山花》搞得花?
有哪家能這么捧一個作家,而且還捧出來名堂。
“我已經想好了訪談主題,就叫‘努力成就人生’。怎么樣?”
袁易嘖嘖嘴,表示不滿。
“什么努力?我從來靠天賦!”
嗯,穿越賦予的技能,可以看作老天爺賦予的,既然是老天爺賦予的,哪可不就是“天賦”嘛。
“什么?這樣會不會影響不好,而且不符合公序良俗。”陳書友皺皺眉頭。
袁易明白陳書友的意思,但是他只是對這個標題不滿而已,太陳舊,配不上文學先鋒的格調。
“老陳,我不是讓你把稿子寫成宣揚天賦的稿件,只是單純對標題有些不滿。”
陳書友聞言來了興致。
“哪你說說,能讓你滿意的標題是什么樣子的?”
“從背篼到先鋒作家兼狀元的養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