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審計實務(微課版)
- 田釗平 胡丹主編
- 840字
- 2023-11-16 18:27:40
三、審計分類
(一)按照審計主體的不同分類
按照審計主體的不同分類,審計可以分為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獨立審計三種。
(1)國家審計又稱政府審計,是指由政府審計機關代表政府依法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國有企業的財政或財務收支及公共資金的收支與運用情況所實施的審計。其特點表現為審計的法定權威性和強制性。
(2)內部審計是指由單位內部獨立的審計機構對本單位及其所屬單位的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內部控制的健全性與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的一種監督活動。
(3)獨立審計又稱注冊會計師審計、民間審計或社會審計,是指由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依法對委托人指定的被審計單位進行的審計。委托審計是獨立審計的顯著特點,其審計意見具有法律效力和鑒證作用。
(二)按照審計的目的和內容不同分類
按照審計的目的和內容不同,審計可以分為財務報表審計、經營審計和合規審計三種。
(1)財務報表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財務報表附注及相關資料進行的審計。這種審計的目的在于查明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是否按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公允地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財務報表審計一般由注冊會計師完成。財務報表審計是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并以積極方式提出意見,增強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
(2)經營審計是為了評價某個組織的經濟活動在業務、經營、管理方面的業績,找出改進的機會并提出改善的建議,而對一個組織的全部或部分業務程序與方法進行的檢查。經營審計對獨立性的要求不像財務報表審計那么嚴格。此外,內部審計人員、政府審計人員或注冊會計師都可以執行經營審計。
(3)合規審計是為了查明和確定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活動或經營活動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合同、協議和有關控制標準而進行的審計。由注冊會計師或稅務稽核人員就企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是否遵從稅法規定申報而進行的審計,就是合規審計的典型例子。合規性審計報告通常報送給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或外部特定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