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人生需要做減法
我是一名內容操盤手,一個你可能不太了解,但是跟很多人息息相關的職業:暢銷書背后的出版策劃人。
我大學4年,學的就是編輯出版專業,算得上是科班出身。
26歲,我就成了當時國內頭部出版公司“磨鐵圖書”最年輕的高管,帶領團隊創立過一個專門為企業家、商業大佬出書的財經圖書品牌——“黑天鵝圖書”。
30歲前,我就在兩家頭部公司擔任過高管,從運營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到執行副總裁,這些崗位我都干過。
30歲后,我連續創業,從知識付費到在線教育,目前是合生載物的創始人,也是“書香學舍”的主理人。我們現在的核心業務是:專注為頭部知識IP、創始人、企業家做書課共創的內容開發。
我個人的IP名叫“劉sir一書一課”,對應的是我自己最核心的一個能力,幫助老師和老板們做定位,策劃和打造老師和老板們最重要的一本書、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因為一個知識IP出書,往往最重要的是一本書的銷量,而這是他所有書的銷量的總和乘以2或3還不止。
很多外版經典,比如《定位》《金字塔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到本土暢銷書,比如張德芬老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高銘老師的《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余華老師的《活著》等,無一例外,都是如此。
如今,我已近不惑之年。20年來,我和團隊操盤了2000多本書,打造了200余套課程。
我帶領團隊和李開復、時寒冰、陳志武、羅振宇、于丹、余秋雨、韓秀云等眾多大咖老師都有過內容作品上的合作。
我也帶領團隊打造過很多開拓性的爆款,操盤經驗算得上豐富,代表性的案例包括:
幫助剛離開新東方的古典老師出版了《拆掉思維里的墻》,銷量上百萬冊。
在羅輯思維不到20萬粉絲時,幫助羅振宇老師出版了前兩本書,銷量數十萬冊,助推了“羅輯思維”品牌的發展壯大。
引進心理學領域最暢銷的書籍之一——《自控力: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暢銷十幾年,銷量數百萬冊。
引進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使之成為眾多學校校長、老師們推薦的勵志讀物,銷量破百萬冊……
我算得上在行業里嘗試過不少創新。
在磨鐵圖書的那些年,我打造了公司過去從未嘗試過的財經出版板塊,還主導過主編制改革。
從出版到做知識付費,我一直認為自己做的是新出版,在各平臺打造過不少爆款課程。
在創業的過程中,我帶領團隊做過付費課程、訓練營、私董會等幾乎所有的知識付費產品的形態。我也是“內容共創”模式的提出者,我認為專業化內容生產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我們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四個半天幫助頭部老師和老板們聊出一本書、做出一門課程、拍出一兩百條短視頻。最大化節約老師們的時間,同時最大程度挖掘他們的高價值內容。
我與肖廠長一起發起創立的“書香學舍”,也是一個期待在行業里影響更多的出版人、作家,順應個人IP時代,做出版創新和探索交流的陣地,聚集了眾多的暢銷書作家、頭部的知識IP老師、知名的出版人、策劃人、操盤手。
回顧自己過去的20年,我特別愿意合作的老師,就是那種認為自己只能做一件事、只幫別人解決一個問題就夠了的老師。如果一個老師跟我說,我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想做,我就會覺得他大概率做什么都很難做到極致。這些年,我幫老師和老板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幫助他們做減法。因為個人定位的本質就是在“少”里面看到更多。
今天,關注企業定位和品牌定位的人沒那么多了,每個人更關注自己,個人定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我跟很多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一本書定位的底層邏輯是你的IP定位,IP定位的底層邏輯是你的職業定位,職業定位的底層邏輯是你的人生定位。也就是說,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就很難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樣的工作;不清楚自己為了什么而工作,也大概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樣的IP;不清楚自己IP的核心價值是什么,也很難出好一本書。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總結,思維能力比較強的人。這一路走來,我發現自己這么多年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這套方法論真的很適合每一個朋友。因為定位不對,努力白費,沒有定力的努力很多時候是無效努力,沒有努力的聰明很多時候是自作聰明。
這本書之所以叫作《定位高手》,是因為我想把自己20年的心得總結,把我幫助眾多頭部知識IP和暢銷書作家做定位與放大他們價值的方法,結合我自己一路成長的體悟,分享給更多想要在這個時代發光發亮的朋友,讓每個人都能找準自己的定位,成為“定位高手”。
我深信這本書適合每一位在今天這個超級個體的時代想要被看見的朋友。你不一定能成為一顆恒星,可能也很難成為一顆巨星,但是你值得讓自己成為一個發光體。
如果你不甘于平凡,歡迎你打開這本書,找到屬于你的“人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