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三江,到桂林西站之前都是一秒接一秒的洞洞,本來想拍點我們貴州的大好河山分享到朋友圈,但穿洞速度和洞的數量讓我未能如愿,如果早一點或許也可以拍上,可惜等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拿起朋友圈的“拍攝”了,生活中很多都是如此,一拖二拖再做大概率是做不了或者匆忙做,不確定因素太多,我們只能提前做好才能碰上剛剛好。
昨天本來嗓子疼加上頭暈沒休息好睡了一下午,冒汗之后打算去洗個澡,我老媽勸我剛出汗且還感著冒不要去洗澡,我偏不聽,以為感個冒出了汗就已經好了,但等我洗完澡準備工作時覺得渾身發燙,熱得很,我就預感我可能發燒了,測了兩次都是 39度,意識到這幾年感冒不同于以往,是不能洗澡的,接著隔了四年,我去打了第二次吊瓶。我想說的其實不是這個,而是我昨天下午和前天晚上感悟到的事,我們村里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所以留下來的大都是各自的上一代和上上代或者有上上上代。當時躺在陽光明媚、靜得自在的家里床上時,一邊感受到無比的寧靜,心跳都可以慢一點,一邊則感受到急迫性,一種長大成年了要去干好一件事業的急迫性,這種急迫性在提醒我現在躺在這里碌碌無為的樣子,雖然我只是不舒服休息,但還是有這樣的念頭,所謂人總要有事業做,事情做才會有幸福感、快樂感、充實感、活著的美好感、人生的意義和奔頭,沒有前者,很難產生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