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洛論管理(精華版)
-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
- 745字
- 2023-12-25 10:37:06
第四章 對于不同管理階層的管理方針
如果我們面對的雇員都是具有成長潛力并且渴望成長的高素質(zhì)者,那么彼得·德魯克的管理原則似乎就是正確的。它們只會在人類發(fā)展的最高階段起作用。它們理想地假設(shè)一個人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基本需求都得到了滿足,現(xiàn)有生活狀況也令人滿足。這個人過去是這樣,現(xiàn)在也是——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不焦慮,不恐懼);他過去和現(xiàn)在的歸屬感需求也都得到了滿足(他不會感到被疏遠、被排斥;他融入了家庭、團隊和社會;他不會被當作外來世界的侵入者)。一直以來,愛與被愛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他有足夠多的朋友和足夠好的朋友,有合理的家庭生活;他覺得自己值得被愛、被需要、有能力給予愛——這比浪漫的愛更有意義,尤其是在談?wù)摴I(yè)領(lǐng)域問題的時候)。一直以來,被尊重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他覺得自己值得被尊重、被需要等;他覺得自己得到了足夠的表揚,并希望得到他應得的表揚和獎勵)。他的自尊需求過去和現(xiàn)在都得到了滿足(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社會中發(fā)生的頻率并不高;大多數(shù)人在潛意識的層面上沒有足夠的自愛和自尊的感覺)。
此外,他也可以感覺到,他的好奇心,他對信息、知識的需求,在過去和現(xiàn)在都得到了滿足,或者說,至少在自己覺得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得到滿足。這意味著他受到過一定的教育,等等。
但現(xiàn)在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對于一個在這些方面沒有得到滿足的人來說,適宜的管理原則是什么樣的呢?比如,那些固守在安全需求層面的人,那些永遠感到恐懼的人,那些感覺到災難隨時都會發(fā)生的人,失業(yè)的人。對于那些相互不認同、相互猜疑、相互憎恨的人來說,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模式呢?
顯然,不同的管理原則將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動機水平。我們沒有多大的必要為動機層次中低層次的人制定管理原則。我們的主要目的是不斷地使個人發(fā)展的高層次需求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