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閨秀和李二夫人回府之后,從昆明池別院請回叔祖母,開始籌備清明節的事情。
李二夫人生有三子,長子李仲璇如今二十一歲,在江南道安州府軍任副尉,娶的妻子是前荊州都督許紹的孫女許紫煙為妻。
因許家在江南道頗有影響,李仲璇又在那里從軍,李二夫人為了長子好,沒有把媳婦留在京城,讓他們一同在安州生活,他們已生有一個四歲的女兒。
這次清明節,這對小夫妻專門從安州趕了過來。
二房另兩子是十七歲的李叔玥和十三歲的李季玖,兩個孩子一塊在弘文館讀書,平時住在館里,古閨秀只在認祖歸宗時見過他們一次,這次清明節他們也放假回來了。
又幾日,雍州李氏各支的人也陸續進京,古閨秀這才知道,雍州李氏真是個龐大的家族,完全顛覆了她最開始的認知,衛國公府不過是雍州李氏最為顯達的嫡支之一,并不是族中人少。
古閨秀在李德淳的帶領下一一拜見,又和李二夫人一起安排他們在各處的產業中住下,忙的分身乏術。
許紫煙雖不熟悉京中的事情,但她作為二房的大少奶奶,十分主動的幫李二夫人分擔家務,亦對古閨秀很和善。
她安靜卻聰慧,李二夫人叮囑過一遍的話,她都記在心中,做事幾乎不會犯錯,古閨秀很欣賞這樣的女子。李二夫人跟媳婦相處時間不多,卻也是喜歡的緊。
李靖陪葬在昭陵,待到清明節這天,衛國公府嫡支由丹陽郡公領著先前往昭陵祭拜。剛到昭陵,遠遠的就看到石道上灑滿了之前,是皇家的人來給太宗掃墓。
丹陽郡公叮囑道:“大家行走小心些,不要沖撞到皇上。”
眾晚輩稱是,徑直來到李靖墓前掃墓。
昭陵很大,出了太宗、長孫皇后及其他皇家的人葬于此地,還有幾位開朝功臣。外臣家眷前來掃墓,在路上遇到了會互相打招呼,但都比較低調,因為沒人敢在昭陵里大肆祭祀,畢竟這里是皇家的陵寢。
做完祭祀儀式,衛國公府一行人步行出陵園,卻見一年輕男子騎著馬慢悠悠的踱步進來,口中還哼著小曲,手中晃著皮鞭。
他屁股后面跟著兩個小廝,急的團團轉,一直試圖勸說他下馬,可男子卻說:“這還老遠呢,讓我走進去要累死了,我就不下馬,你們怕什么?”
看到這幅情景,不禁讓眾人目瞪口呆。
在陵園中如此,也太大不敬了!皇上還在里頭掃墓呢。
丹陽郡公搖了搖頭,領著眾人往路邊避開了一點,繼續往外走。
擦肩而過時,那男子看到古閨秀,雙眼頓時放光,就跟貓兒見了魚似的,滿臉饞像。
他跳下馬走過來,完全無視周圍的一干長輩,徑直問古閨秀:“小姐你叫什么名字,你長的如此美貌,我以前怎么沒見過你?”
古閨秀頓時皺眉,往后退了一步,李德淳已攔在中間,低聲喝道:“無禮!”
男子如大夢初醒一般,沖周圍的眾人拱了拱手,說:“在下襄陽郡公之子柴源,想認識這位小姐,你們是……”
他看了看一行人,卻因為交際和年齡不同,不大認得這些長輩。
李二夫人將古閨秀牽到身旁,低聲說:“這就是巴陵公主那個被人騙了兩萬兩的傻兒子!”
古閨秀心中冷笑,如此不靠譜的人,活該被騙。
眾人聽聞他自報家門,雖是郡公府的長子,但是敢對自家女眷如此不禮貌,他們也不會顧及他的身份。
丹陽郡公作為長輩教訓道:“小子無禮,不敬先皇在先,又敢對我衛國公府的女眷無禮,改天必讓你祖父好好教訓你。”
柴源聽聞他提起自己祖父,渾身哆嗦了一下,看來是相當害怕。但得知對方是衛國公府的人,反倒笑嘻嘻的問古閨秀:“看來你就是李歸錦了,我是你表哥,改天我接你去我家玩哦。”
古閨秀理都懶得理他,扭過頭去并不看他。
李德淳已經迫不及待的阻攔了柴源貪婪的眼神,護著古閨秀往陵園外走。女兒被人如此袒.露的覬覦,他憋了一肚子的氣:“大膽狂徒,竟敢如此無禮,簡直目中無人!”
因這個小插曲,眾人回到衛國公府的祠堂時,臉色都不太好,但依舊按照儀程祭拜了先人。
從祠堂中退出來時,許紫煙見李二夫人一直皺眉,問道:“娘和小姑去昭陵是不是累到了?你們趕緊歇著吧,待到開午宴的時候,我去請你們。”
李二夫人搖搖手說:“并不累,只是在昭陵遇到了一個混賬,那混賬和他母親一樣讓人生厭,擾人安寧。”
“啊?”
李二夫人低聲將巴陵公主母親的事情告訴她,許紫煙聽了很震驚,有些不安的說:“說起來……我母親和巴陵郡主有些交情,若是尋常間隙,不如由我母親出面調和,也許會有一兩分的作用。”
李二夫人搖頭道:“我們家可沒什么錯,讓巴陵郡主退讓,她會聽?我可不信。”
古閨秀問道:“大嫂,巴陵郡主怎會和令堂有交情?”
許紫煙說:“襄陽郡公在江南道有許多產業,在安州亦有,我家世代在安州,所以與柴家很早就有來往。至于我母親認識巴陵郡主,卻是通過吳王妃認識的,吳王之前做過安州都督,巴陵公主和襄陽郡公來安州的產業游玩時,吳王妃款待他們,我母親曾做陪客。后來,巴陵公主曾數次因為安州產業上的事托我母親幫忙,所以由我母親出面調和,我覺得應該沒問題……”
李二夫人喃喃道:“原來你們家跟他們還有這樣的來往……”
古閨秀心中琢磨著,吳王……巴陵公主……柴家……
她總覺得中間有點什么事,可依然沒想起來,但是吳王以后肯定要被李治整垮的,跟他沾上可不好.
許紫煙是她嫂子,她不希望許家受牽連,于是勸道:“吳王是藩王,歷來不許大臣和藩王結交,吳王又是議過儲的皇子,你最好勸你父母小心一些。皇上登基兩年,等根基穩了之后,天知道會發生什么事,讀史而知今……”
許紫煙臉色大變,古往今來,皇上登基后,有幾個會放過那些能干有勢力的兄弟?為了皇權,什么事都有可能!
“多謝小姑提醒,我這次從京城回安州,一定告訴我家人。”
古閨秀點了點頭,希望許紫煙從京城“一線”帶回去的消息,許家人能夠認真琢磨琢磨。吳王出事也就是兩年后的事了,許家在吳王的領地之中,若有干系,希望能在兩年之內脫出身來。
她能幫許家的只有這些。
過了清明,眨眼到四月初八如來誕生日。
芮國公夫人早先就邀她一同去感業寺,古閨秀又邀了田夫人一起。田夫人帶著兒子獨自寄居在哥哥家中,古閨秀希望她能在京城有些交際。
李二夫人帶著許紫煙,永安伯夫人帶著兒媳婦羅氏,七人在感業寺匯合。
芮國公夫人看著兩個同輩都有媳婦相伴,羨慕的說:“你們可真享福,我也想要個媳婦伺候著!”
永安伯夫人打趣道:“那還不快給你寶貝兒子找個媳婦!我看是你挑花眼,不知道找個怎樣的兒媳婦才好。”
李二夫人湊趣道:“世子一表人才,又文武雙全,世子夫人自然要好好挑選。家室、模樣、品行都得好,最好的還是要跟世子情投意合才好。”
她話中有話,說到芮國公夫人心坎上,芮國公夫人便看著古閨秀滿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