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橋文化
- 詩魔白樂天
- 碣石頑童
- 2316字
- 2014-09-18 14:01:26
說話間,已經出了城門,前面是一條小河,河上一座石拱橋,看起來有幾分雄偉。眨眼之間馬車已經走在橋上,愛提問題的樂天又開腔了:
“這條河叫什么河?”
“叫濉河,有的人又把它叫著股河或者連運河,實際上,這條河是由好幾條小河匯聚而成的,所以就有了好幾個名字,它的下游流入洪澤湖,然后由洪澤湖匯入長江。”白大人對這里的地理已經很了解。
“一本地理書上說,AH江蘇一帶,河流密集,湖泊港汊星羅棋布,是典型的江淮水鄉,跟中原一帶大不一樣,不知這里是否能跟中原一樣,也有一些歷史古跡?”幼文此時關心的是宿縣一帶的歷史文化。
“幼文呀,我大中華歷史悠久,說到歷史文化,爹有一比:恰如大地上的野花,無處不有,無處不美;又如晴空繁星,光澤奪目,萬世不衰!以后我會帶著你們看一看這宿縣一帶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讓你們也知道這里古代的人們在這里做了一些什么,他們為后人留下了一些什么珍貴的東西。”這白大人很健談,跟兒子們說話,也像跟博學的學者一樣侃侃而談。
“我們能給后人留下一些什么呢?”小樂天的想象很豐富,小小年紀,就想到要為后人留下點什么。
“濟世之才,當以天下為己任,像你們兄弟,將來能為社會做些什么,就看你們自己了,不過老爹能力有限,要有大作為看來已經做不到了,希望就看你們啦……”白大人說著,眼睛富有深意地看著小樂天。
白大人的眼神竟然被湘靈看出來了,她用小手在樂天哥哥的大腿上拍拍:“看見嗎?伯伯看著你說話呢。”
不知不覺,前面又有一條河,河上又是一座橋。白大人告訴大家,這條河叫唐河。此時馬車正處在那座橋的側面,大家正好看到那座橋的橋身,忽然湘靈拍拍樂天的大腿說道:“樂天哥哥,你看那座橋多好看,就像……”
“初云出月,長虹飲澗!”樂天接著湘靈的話頭,吟出了本朝一位詩人的詩句。
白大人聽小樂天竟然吟出關于橋的詩句,一時來了興趣,他要考核考核幾個兒子的學問:
“這橋叫著石拱橋,從符離到埇橋這一段路上,就有四座石拱橋,可是,你們知道這石拱橋的歷史嗎?”
“我……”幼文的話還沒說出口,話頭就被小樂天搶了過去:
“怎么不知道?在HEB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有一座石拱橋叫著趙州橋,又叫安濟橋,也叫大石拱橋,它是隋朝時候建成的,到現在已經有兩百多年了。”
“你看過關于這座橋的記載嗎?”
“沒看記載我怎么知道?本朝開元十三年,中書令張士貞有一篇《安濟橋銘》,那里面就有記載說,‘趙州清水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這不是說得很清楚嗎?”
“不過這趙州橋還不算最古老的石拱橋。要說最古老的石拱橋,恐怕還是《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它建造在洛陽附近的七里澗上,大約建成于晉朝太康三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幼文到底還是顯示了他作為老大的博學多識。
“其實早在東漢時期就有石拱橋的記載,不過那時候的石拱橋還只有一個孔,叫著‘單孔石橋’。曾經有人發現那時候的一副畫像磚刻,上面有單孔拱橋圖,只是裸拱,既無橋面也無欄桿,結構極為簡單。當時的車馬行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從簡陋的拱背上通過。橋上有騎馬的、駕駟馬車的和拿弓箭的人,橋下有船。為了保障車輛安全過橋,車上橋時有三個力士用繩索在前面拉,下橋時也有三個力士在后面拉。圖上的這座拱橋圖畫可貴地提供了漢代拱橋的實際形象,由此證明,我國在東漢已有拱橋。”白大人說出了石拱橋的更加久遠的歷史。
“記得小時候我跟著爺爺到洛陽,那里有一座橋叫‘洛陽橋’,橋頭還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有一首詩:‘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樂天忽然摸摸腦袋:“咦,這首詩是誰寫的?”
“我以為你樂天真的過目不忘呢,原來也有忘記的時候,告訴你吧: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益。”幼文說。
“能不能吟誦出一些關于橋的詩歌來?”白大人又出了新題目。
“野郊愴新別,河橋非舊餞。慘日映峰沉,愁云隨蓋轉。”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今夜可憐春,河橋多麗人。寶馬金為絡,香車玉作輪。”
“白玉仙臺古,丹丘別望遙。山川亂云日,樓榭入煙霄。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日觀分齊壤,星橋接蜀門。桃花嘶別路,竹葉瀉離樽。夏老蘭猶茂,秋深柳尚繁。霧銷山望迥,風高野聽喧。
勞歌徒欲奏,贈別竟無言。唯有當秋月,空照野人園。”
“虹橋三里小紅樓,樓下人家早艤舟。釧影隔窗燈未滅,曉星簾幕各梳頭。”
“好啦好啦,不要總沒個完。”白大人命令三兄弟停下來,因為馬車已經過了沱河大橋,沱河鎮就在前面。
過了沱河大橋,馬車沒有直接進城內,而是沿著一條寬闊的林蔭大道從左邊繞城墻而走,嵐子阿姨告訴大家,這條大路叫著沱河路。轉過一個彎再向前面走了一程,就到了沱河鎮的西門。
馬車進了城門,停下,白大人招呼大家下車,告訴大家,前面這棟樓房就是縣府衙門。由于今天是尋假日,縣府官員都回家休息,只留下兩個公人看守衙門,所以衙門里面倒也很安靜。
白大人跟兩個公人打了招呼,兩位公人幫助白大人把馬安頓好。白大人帶著大家來到衙門里他平日休息的一間居室里,里面有兩張藤椅,幾張板凳,還有幾個小凳子。嵐子阿姨給大家篩茶。居室的壁上有一個簡陋的書櫥。
孩子們是坐不住的,一杯茶水喝過,小樂天就催著到外面去玩,他的提議自然得到孩子們的附議。于是,白大人一聲吩咐,嵐子和小娟帶著孩子們就出發了。
一行人從縣衙的后面走出來,大家來到一條大街上,嵐子阿姨告訴大家,這條街道叫著汴河路。白大人和嵐子帶著大家跨過汴河路,沿著一條不太寬敞的街道繼續向前走。
要知道孩子們可以看到一些什么好玩的,請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