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只要不是嫡長的孩子,都是不重要的,俺也一樣。
便宜老爹把我丟去第九旅服役,換取了幾個貿易合同,聽說起碼能在未來三年內帶來數萬金幣的收入,看來我蠻值錢的嘛。
讓士兵們打掃了一下戰場,繳獲了一點武器裝備就了事了,至于去查什么線索?根本沒有必要,人家都能掏出擊穿附魔甲的破甲箭了,還有什么好說的。
鵝城作為旅級駐地,是一座標準的星堡,城墻不算高但比較厚實,有大量的棱角作為突出部,這樣的設計讓城墻不存在攻擊死角且很耐打。
幾個本城的貴族帶著居民們出城列隊迎接我的車隊,兩邊的居民們雙手舉過頭頂前后搖擺,同時一蹦一跳,嘴里喊著歡迎的詞語,就是看著很像某種恩情舞。
帶頭的人就是大名鼎鼎黃四郎,他的幾個得力跟班,比如一個穿著聯邦舊軍官裝束的肌肉兄貴,一看就是猛男,是黃四郎手里最能打的,曾經被一位親王稱贊為人類第一勇士,可惜因為受了傷就退到二線了,投靠了黃四郎給他管理軍隊。
一個是黃四郎的外置大腦:胡億,此人是后勤官主管鵝城里的大小事務,同時因為是老油子,總是能出一些計謀幫助黃四郎解決問題,雖然有些辦法挺損的,但確實解決了問題。
另外還有幾個軍官也在黃四郎的引薦下一一做了介紹,雖然我完全沒記住他們誰是誰。
介紹完就是四郎帶著我們去準備好的駐地,在星堡的東區給我們準備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營地,作為貴族我自然是軍官,不過還是個空架子。
黃四郎給了我一個連的編制,作為第30個連且直屬于旅部指揮,人是一個沒給我派,四郎打的算盤就是他給我軍職換取家族對此軍團的一些支持。
給我一個連剛好,高了難服眾低了沒誠意。兩百多人的編制需要我的家族挑起碼一百來人,再加上家屬三四百人是有了。這些人可以充實旅里的實力,爭取早日成為師級,雖然只是高了半級,但這半級剛好達到將軍的級別。
在城外與四郎寒暄了一陣表達了相見恨晚伯牙子期,在賓主盡歡的氛圍中四郎帶著我們入城。
星堡的城門有三層,分為最外圍的包鐵大門,中間的垂直升降鐵欄和里面的實木大門,包鐵大門上有幾個斜口,守城時可以從上面丟些小禮物給來闖門的敵人。
鐵柵欄門和包鐵門之間的門洞兩側有小孔,如果包鐵大門被突破就可以通過這些孔攻擊擠在里面的敵人。
最里面的實木大門比較脆弱,所以在門洞上方增加了幾個hatch,可以放個咚咚咚哦不是,可以打開后往下面灌一些暖身子的或者直接丟雜物堵塞門洞。
進了門洞最中間是一條筆直的石板大道,厚實的石板與石灰組成的道路干干凈凈,兩側是大同小異的居民房屋,四郎開心地給我介紹著這些民房。
每個民房都是一個小要塞,只需要五個人就能達到完整的防御效率,一樓的大門兩個人蹲著,二樓可以塞兩個弩手,一個指揮官指揮。
房屋的墻都是用新發明的空心磚砌的,這種日形磚中間可以拿木頭串上,縫隙里灌上石灰,凝固后就是石頭房子,目前人類是指定撞不開的。這也是建設兵團們能在敵對區域站穩腳跟的重要原因,全是碉堡打下來怕不是要磕個頭破血流,還不是主力部隊!
大道盡頭是個空曠的廣場,還有一個臺子,作為集結部隊或者停靠空中單位的區域,這里就是要塞的中心,再往北是內堡,是整個建設兵團駐地的核心區域。
東邊是軍事區,占地最大,包括20個連的房屋和訓練場,另外還有一個大軍械庫以及一個馬廄,作為建設兵團自然沒有魔導炮或者戰車之類的戰爭機械,只有單兵裝備和一些運輸車輛。
西邊是居民和士兵混合區域,憲兵也在那邊,還有一個市場和很多工坊。其他區域的原料都會運到這個區域加工成工業品,在飛艇或者貨船到來后進行出售。
四郎一路帶著我們到了東區的駐地,一座最大的三層小樓一個兩米的圍墻和門崗,這種小樓剛好滿足一個連的居住需求。
四郎并沒有選擇進來,只是把我們送到門口就軍務繁忙,告辭了,我們自己走進了這個營房。
樓呈L形,一間房有十二個床位,每一層樓有三個這種房間分布在長條部分,拐角處是一個大房間,三層樓各有用處,軍官住在大房間旁邊的單間里,正官帶一個副手,副官也帶一個副手,剛好一個排四十個人。
一樓的大型房間是會議室,中間是空的橢圓長桌,周圍有十多個座位,還有一些書架在角落,上面是全新的紙張和筆記本。
二樓是學習室,很多想進步的家伙就得抽空上來讀讀書或者參加組織的學習計劃,起碼要保證識字識數能做好管理工作,也能在這里學點東西考個聯盟承認的文憑來更進一步。
最高層就是我和其他軍官的辦公室兼職房間,最邊上因為有兩面窗戶光照好,當然就是我的房間,一進門是一張辦公桌,辦公桌左邊一個小桌和三張軟座長椅。
另一邊有書架和盆栽以及一個門,門內就是起居室,包括床,柜子和一個廁所兼職洗浴間。得益于精靈輝煌的過去,廁所是有自來水的廁所,比較干凈也沒怪味(謝天謝地)。
仆人幫我把行李放好后就退出去自覺原地轉為第一批班底,包括成為火頭軍的廚子,成為傳令兵和通信兵的跟班,成為第一個戰斗班的護衛。
不過滿打滿算才不到五十人,想要更多的人要么是別人那邊調過來,要么就是自己去招。作為貴族出身的軍官,一般都默認是自己招,畢竟平民也沒那么多農戶給你拉壯丁啊。
作為建設兵團區域,雖然很富裕但平民人口算不上多,鵝城非兵團的人口大約八千多,加上兵團自己人確實過萬了,但其他地方就不多了咯,加起來有沒有兩萬都不好說,全是流動人口。
都是來買貨的商人或者相關的商業人口,買到合適的貨就跑路,并不會落戶本地。本地人口除了自己自然出生以外,還有其他地方來的自然移民,被擊敗的敵人剩下的俘虜,以及貴族們過來服役帶來的贊助。
作為有錢闊綽的兵團,軍費是相當給力的,其他地方都是按人頭開軍餉,四郎直接給我塞了滿編的軍餉,相當于被迫吃了一百多人的空餉。
不出意外的話我光征兵到滿額就得小一年咯,吃空餉吃得那叫一個爽。在這呆滿三年我小金庫怕是能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