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總有一天,咱大明百姓都能發電報
- 大明:不裝了,我是你爺爺朱元璋
- 白菜豆腐
- 2251字
- 2025-01-11 12:23:29
“咱林爺說了,所有的技術,最終都要落實在百姓身上,為百姓服務,為百姓創造便利!”
劉大榮再次驕傲的挺起了胸膛。
他已經被林洛完全折服,佩服的五體投地。
林爺不光是給他們工作,給他們發錢,還教他們做人的道理,處處為他們老百姓著想,以身作則,是他們做人的榜樣。
“我們現在已經實現了應天城和杭州之間的通信,可以為這兩地的百姓提供服務。”
“現在的價格是一個字十文錢。”
“啊?也就是說剛才咱的那幾句話,就要快好幾兩銀子了?”
朱元璋驚訝道。
他剛才剛見到電報這玩意,新鮮加上稀奇,一下子就給大孫發了好多電報,幾百字是有的。
“是啊,所以一般的電報都言簡意賅,就算百姓不知道怎么說,咱們也會幫百姓把字數減少,用更少的字盡可能的表達準確的意思,為百姓省錢。”
劉大榮介紹道。
“林爺說了,等哪一天實現一個字一文錢,甚至十個字一文錢,讓每個百姓都能用得起電報,哪咱們的電報就算成功了。”
“嗯……”
朱元璋卻覺得不太可能,不過這并不妨礙電報的方便快捷,和電報能發揮的作用。
“這東西好啊,有了電報,咱能及時知道北征的情況,比八百里加急方便多了!”
“給咱搬到皇宮去,你們也都去皇宮!”
這種好東西,朱元璋肯定是想要的。
不光要把設備搬過去,人也要挖過去!
“每月現在給你們加二兩銀子的工錢,以后再漲!”
“朱老爺,您的好意,我們心領了,感激不盡!”
劉大榮和藍永貞急忙作揖。
他們不可能撇下林洛,哪怕是林洛的親爺爺挖人也不行。
“實不相瞞,朱老爺您別看我們幾個說的頭頭是道,但電報房上下都是林爺主持建設的,包扣設備連接,天線的架設……”
“我們這些人,都只能在林爺的指導下,打個下手。”
“林爺不在,我們只能夠勉強完成平日的維護工作,搬遷設備,重新布線這些大工程,沒有林爺在場,只憑我們可完不成!”
“朱老爺,你就說這設備吧,別看電報機是個大鐵箱子,看著挺結實的,可只要一個不小心,燒壞了里面的小元件,或者把后面的接頭搞錯一個,馬上就用不了了!”
“萬一和前線的電報機失去聯系,不能及時通信,就只能依靠朝廷的八百里加急……”
“咱就那么一說,不行算了!”
朱元璋聽著劉大榮一連串的話,頓感頭疼。
特別是一聽有可能弄壞,不能再與大孫實時通信,老朱立馬就沒了脾氣。
“你們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把這個叫電報機的弄壞了,大孫那邊信號一恢復,你們立刻通知咱,咱還有很多話沒和大孫說呢!”
“朱老爺您放心,一定,一定!”
其實這些早就在林洛的預料之中。
他為啥早的時候不把電報房的存在告訴朱元璋,一定要等朱元璋來正陽衛了,由藍永貞帶過去。
還有口令什么的,搞得如此復雜和嚴格。
不就是害怕老朱伸手要設備,要人?
朱元璋要,林洛不能不給,也不敢不給。
但現在林洛不在應天城了,皇帝就是想要,也沒辦法搬動這些設備,搬了就沒人能在組裝起來,就成一對廢鐵了。
林洛倒是可以拒絕爺爺,可這東西上報到了皇帝那里,皇帝能容忍正陽衛有這種好東西,朝廷卻沒有?
哪怕只有一套,也肯定要林洛獻給皇宮。
爺爺若是不上報給皇帝,如此機密,如此方便傳遞軍情的利器,卻不上報,將來被發覺了,便是欺君大罪!
為了不被皇帝拿走,又為了不讓爺爺難做,林洛可算是煞費苦心!
他不知道的事,他的苦心,全是白費!
怪就怪,林洛還是沒能弄明白爺爺那句話。
爺爺知道了,就是皇帝知道了!
爺爺同意了,就是皇帝同意了!
“三兒,你去取三千兩銀子,就放在電報房,咱等會兒要和大孫聊個夠!”
在電報房外的茶水間,朱元璋很是高興。
他也不站林洛的便宜,該給多少錢,就給多少錢,免得那孫子回來了,又說咱扣門。
也就實只是老朱現在心情好,高興花錢。
不然孫子的就是爺爺的,爺爺的就是算子,豈有爺爺用孫子的東西,還要付錢的道理?
在老朱倒正陽衛聯絡大孫的時候,宮里的朱允炆也沒閑著。
林洛不來文華殿這幾天,朱允炆覺得天藍了,云白了,連胃口都變好了,吃嘛嘛香!
挑水的工作自然不能停,停了還怎么讓皇爺爺看到他這個皇長孫的辛苦?
周圍的兄弟和叔叔小姑們看,似乎也對朱允炆和往常一樣,親愛并且還挺尊敬的。
就好像林洛從來沒出現過一樣。
“呵呵,本宮還是那個身份尊貴的皇長孫,不會因為任何人改變!”
“林洛?不過是用一些好吃的好喝,再加上一點新奇玩意,趁著皇子皇孫們年幼貪玩,不懂得真正的大道理,收買了一點點人心罷了。”
朱允炆挑這小水桶,用盡力氣從井里搖上一桶水,灌入小水桶里,在換那一邊的桶。
還一邊美滋滋的想著。
“我在宮里所做的一切,都被皇爺爺看在眼里。”
“雖然打賭輸了,但龜兔賽跑只不過是小玩意,不足掛齒,輸了又何妨?相反,皇爺爺更看重的是孫兒這信守承諾的品格!”
“哪怕是輸給了一個伴讀,本宮也絕不會抵賴!”
“哪怕是肩膀都被磨破了,本官也絕不會食言!”
“說了要把文華殿外的水缸挑滿水,就一定要挑滿,少一滴都不行!”
朱允炆相信,自己晚上回家,找太醫來上跌打損傷藥,皇爺爺都看在眼里,也一定會心疼的。
所有的行為,都能在皇爺爺心里加分!
然而,朱元璋自從林洛離開應天以后,沒腦子想的都是大孫林洛,哪有功夫關心朱允炆有沒有挑水。
就是昨晚太醫向朱元璋報告了皇長孫朱允炆的肩膀,因為挑水而淤青,朱元璋也就淡淡的回了個知道。
還不斷的搖著頭。
在宮里跳個水就這樣了?
從水井到文華殿里的水缸,只隔著一堵墻,只要經過一道門,統共不超過二十丈,走個幾十步就到了。
咱大孫可是不辭千里,去到北征大營。
風餐露宿,一路幸苦,還有瘟疫,還有北元的兇猛騎兵……
大孫都要搶著去!
雖然都是咱老朱家的種,但還是不能比啊!
大孫這孩子,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
允炆,果然還是適合當一個太平王爺。
如此這般,太醫那句皇長孫,聽到朱元璋耳中,就更加的刺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