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飄搖的王國
- 德意志:我不是威廉二世
- 瓦爾德愛好和平
- 1237字
- 2023-11-07 22:42:26
地處亞歐非交界的中東地區自古就是文化匯集、帝國誕生之地。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是從這里各奔東西,從此基督教羅馬帝國往西,伊斯蘭教帝國往東的局面逐漸形成。
在這里,羅馬帝國將基督教帶去了歐洲,誕生了法蘭克帝國、神圣羅馬帝國。
在這里,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薩法維帝國、阿曼帝國相繼將伊斯蘭教傳播向東方,成為了東南亞,南亞的主流宗教,傳播到非洲,使當地土著進入文明時代,誕生了一個又一個蘇丹國。
現在,基督教帝國雄心勃勃的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他們將上帝的光輝灑向了美洲,照亮了亞洲,就連北非也不斷的被侵蝕。而伊斯蘭教帝國卻早早的走向了沒落,成為后大航海時代的輸家。
奧斯曼早已自身難保,成為了歐洲人眼中的西亞病夫。
自賽義德大帝蘇爾坦死亡后,阿曼帝國也已經分崩離析,統治疆域西到東非、北至阿拉伯半島南端、南至馬達加斯加島的龐大帝國就已經成為了過去式,本土阿曼成為英國人的殖民地,只有被視為蠻荒之地的東非才僥幸逃過一劫,成立了桑給巴爾蘇丹國。
即使是此時,桑吉巴爾蘇丹國依然稱霸東非,占據今天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沿海地區,控住著北邊的鄰國格勒迪蘇丹國。
但是,這個依靠販奴為生的帝國自從英法禁止奴隸貿易以來,卻越發的沒落了。
蘇爾坦時期,阿曼帝國坐擁裝配64門火炮的戰艦一艘,裝配36門火炮的巡洋艦3艘,有14門加農炮的戰艦2艘,可載6000人的運兵船隊一支,在東非和西印度洋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現在,自1856馬吉德建立蘇丹國以來,桑給巴爾每況愈下,內部政治腐敗,財政枯竭,外部殖民者虎視眈眈,都將其視做案板上的鲇魚,隨時準備上來分走最美味的一份。
本該由冒險家卡爾先生上演的血戰東非戲碼,被早已經盯上此處弗里德里希,準備趁著英法深陷經濟危機難以伸手的大好時機,改編成了德意志大軍一日亡國、開疆拓土的戰爭大片。
毋庸置疑,在這個腐朽的蘇丹國,將要提前上演一出另類的英桑戰爭。
雨越下越大,,漫天的瓢潑大雨無止盡的灑向地面,將滾燙的大地澆了個通透,絲絲涼意混雜在黑夜之中,鉆入破舊的木屋之中,里面的苦命人無意識的翻了個身繼續接著睡了過去。
在這個夜晚,無知的平民可以安穩的進入夢鄉,蘇丹巴加西卻毫無睡意。
來自港口的情報早已不是秘密,不知是誰傳遍了王城的大街小巷,可是巴加西對此卻無能為力。城中封建貴族盤踞,宗教伊瑪目蠱惑人心,新興的資本家們勾心斗角,但是他們卻都已經喪失對蘇丹的敬畏。
廢弛的軍隊已經不能再威懾豺狼,腐朽的官吏也不再將蘇丹的意志貫通在地方。
平日里的風平浪靜下充滿了無數陰謀詭計的漩渦,每個人都想在這個即將腐爛的國家尸體上得到自己不應得到的利益,或許是奴隸,或許是土地,或許是金錢。
那么自己現在應該做出何種選擇呢?
巴加西默默眺望遠方的港口,可惜黑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見。
“這就是王國的命運吧,在風雨中飄搖,被黑暗吞噬。”巴加西如此想到。
拿起書桌上的協約文件,巴加西望著這短短三段文字的協約暗自思量,或許自己也要給賽義德家族考慮一下了。
即使是要加桑給巴爾出賣給德意志人,那也不應該由那些豺狼來決定王國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