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府,自宮中回來。
已經提醒過懷王,相信這個年輕女王爺會精挑細選入山海界之人。
“這株道樹……好像長高一些,葉子也變多了。”
楚靈均驚喜發現,內視魂路,原本道樹不過八丈高,現在長到九丈多,新長出來翠綠嫩葉很明顯。
想來是剛才捏碎那一尊浩然真意,自己在那文極殿中。
魏君子的山海界,能使魂路走出二百余步。
若是進入李無期的山海界中,豈不是更加滋補。
念識釋放出去,入道感知也提升了幾十步,原來清得像晴空一樣的京河河水變得像牛打過滾的塘子一樣渾。
楚靈均摸了摸納物戒。
拿出那柄劍,劍身中有聲音傳來。
【懷王似乎變得頗為警惕】
【你不想入?雖說查此行有暴露風險……所以我等派入山海界之人,我等也需仔細挑查選】
【入山海界之人定然不過六品境,你們可有合適人選】
【諸位都不想出這個人,若出,怕擔風險,若不出,又擔憂通靈玉璽在山海界中,那就由老夫來出這個人】
【我等實在無能為力】
我好像是有氣運的,而且這股氣運好像和他們纏上了,怎么每次抽都是你們?
楚靈均發現,這里有五個人,而剛才入道感知中也有五個人,正好在入道感知的邊緣。
…………
層層疊疊飛檐翹角,不知道是誰的府邸,楚靈均站在府邸前,吩咐小竹妖道:
“小文去敲門。”
門打開了一條細縫,儒生探出頭來。
看到楚靈均后雙眼滿是疑惑,又欲關上。
楚靈均道:“聽聞謝大人乃陽西縣人,自幼聰穎過人,讀麟經以浩然正氣入道,挺雄豪之逸氣,韞文武之才,年紀輕輕便入四品境大儒,謝大人不是住在陽西縣,聽說宅子面臨琉湖,背枕云嶺,東側有紅梅閣,西側擁半閑堂,乃讀書人的入道圣地,何時搬來京師了?”
“你認錯了,這是張大人的府邸。”
那儒生說完,關上門栓,楚靈均示意小竹妖繼續敲,門又打開,那儒生不耐煩說道:
“我已說過此處,是張夫子府邸!”
楚靈均露出訝然之色,道:“張大人可是張雨生?還是張學友?”
那儒生皺著眉頭,那臉色說什么鬼張雨生張學友,道:
“閣下究竟有何事?”
楚靈均拱手,又打出另外一張牌,說道:
“慚愧慚愧,很抱歉打擾兄臺,但我并非是來無事生非,我只是想拜入大儒門下。”
儒生將門打開,道:“你倒是有眼光,張大人門生頗多,但每一位都能入聞道監當廩生。”
你怎么沒進……
楚靈均露出好奇之色,十分謙卑躬身,問道:
“京師有這等夫子,我怎么沒聽說?”
那儒生輕笑一聲,道:“與你說說也無妨。”
此府主人名叫張凡,曾是虞縣縣令。
在虞縣時,管理縣務崇尚清靜簡易,將朝廷政令施行得很好。
百姓安居樂業,深受其惠。
他任縣令時,虞縣沒有遇到水災,旱災,鬼災,蠱災的侵害,百姓年年五谷豐登。
百姓異常尊重他,想要替他蓋一座府邸,他婉言謝絕不必興師動眾。
張凡住的宅邸中,有一株皂莢樹,然后他只是每日平靜的坐在那里。
冉冉升起的青氣如同一團云霧。
百姓家中著火,他念動詩文凝聚浩然誠意,火很快便滅了。
終有一日。
他坐在皂莢樹下,格物入五品致知境,在虞縣所做的善政傳到京師。
于是被召入京師,擔任官職。
聽起來,這里就是張凡的府邸。
不過楚靈均沒有聲張,而是有些歉意的說道:“閣下對于張大人之事知之甚詳,不過今日沒有帶束脩,改日再登門拜訪。”
那儒生聽完有些置氣,本以為楚靈均立即進府拜師,卻聽又不拜了。
有些生氣地擺了擺手,道:
“那你改日帶上束脩,再來拜師吧。”
…………
宸極殿。
朝堂上香火縈繞,百官按照官職高低分列兩側。
今日懷王穿著女子制式王爺袍,眼如寒星,哪怕曾被楚靈均聽出小女依人的作態。
可當坐上這個位置時,便儀態萬千。
山海界已開,眼下十三州政務先放到一旁,先商討入山海界之人。
懷王說道:“此次便由文極殿舍人李宗之,張凡,八人入山海界,”
“殿下雖擬定了入山海境之人。”
“但下官舉薦宋江游也一同前往,犬子不才,但有些見識在身,亦有文眼。”
宋門堂說道。
山海界乃是二品境大儒凝練出來的空間,其中除了通靈玉璽。
還極可能有大儒文寶。
以及李無期畢生所藏之物,就算不論這些,其中浩然正氣亦對儒道修行有極大好處。
各曹都有各自心思。
魏君子山海界中有大儒文寶口誅筆伐,更遑論李無期山海界中,他們都想到那尊大儒文寶。
楊登高微微皺眉,道:“以老夫對宋江游的了解,此子入了山海界,恐怕也不會找通靈玉璽吧?”
宋門堂下巴微微顫抖,話到嘴邊卻發現無法辯駁,畢竟說的是實話。
眾大儒目光望去,通靈玉璽所涉之重,好奇懷王定下哪些人選。
懷王雙眼像一泓清溪蓄下的兩汪深潭,蘊藏著內在的心思:
“楚學正有一朵人族氣運護持。”
“通靈玉璽達天聽,奉天命,本王想命楚學正入山海界尋這枚螭虎鈕。”
“懷王可知道,它在山海界中何處?”楊登高微微蹙眉,問那枚玉璽的線索。
懷王搖了搖頭,她說的倒是實話,這是第一次打開。
讀書人吸納浩然正氣,會加速山海界崩壞。
雖然山海界中,浩然正氣對聞道監學子有益,但是此次重中之重是尋那枚玉璽。
所以,不許楚靈均等人之外的人進入。
連四品境以上的人都沒有,目的就是保存浩然正氣,讓這尊山海珍匣,維持得久一些。
公山閑云好心提醒:“山海界乃二品大賢凝聚之物,其內規則各有不同,不可大意。”
楊登高站出來,道:“殿下不如讓犬子楊云義,盡一份綿力?若論起來,此次并無巡御院之人。”
百官露出尋思之色。
以懷王此舉,便是將巡御院排除在外,如此說明什么?
巡御院糾察百官,權柄超脫于六曹之外,若真想進山海界,恐怕懷王也難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