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商人大會
- 大明歷代皇帝教崇禎治國
- 當年大表哥
- 1973字
- 2023-11-07 23:26:10
崇禎把密奏拍在王承恩手里,輕笑道。
“看來都學精了,懂得報紙的力量了。”
王承恩望著還能笑出聲的崇禎,擔憂地道。
“陛下,要是真讓他們把兩位公公的事跡刊登在報上,恐怕有損陛下的聲望啊!”
崇禎不以為意地道。
“魏忠賢、盧九德二人清理冤獄沒錯,假如他們真敢斷章取義,惡意抹黑。
到時,朕下令查封,慢慢收拾他們。”
王承恩低頭呢喃著,難道陛下又有后手?
“王承恩,你通知大明時報的主編,把魏、盧二人在江南的事跡刊登在報紙上。
同時有關開征商稅的文章也刊登幾篇上去。”
“以回京匯報的名義,把盧九德召回京城,魏忠賢召回中都。
通知都察院,責令其盡快復核江南案卷,處置相關人員。”
王承恩的心驚跳了一下,小聲勸諫道。
“陛下,人員全部處置,會不會打擊面廣大啊。
奴婢恐怕會引起當地震蕩啊。
如果人員人數驟減,來年田賦恐怕難以收取啊。”
“哼,大伴多慮了!
大明的人員猶如韭菜,罷了一批,又會新長一批。
把這些蛀蟲全趕走了更好,后面大把讀書人排著隊等著上。
為朝廷收取田賦,這倒不假。
把稅收的壓力全推給農戶,自己卻拼死逃稅。
既然他們一心一意為商賈撐腰,朕又何必在乎他們。”
見到崇禎發怒了,王承恩頓時不敢再為江南的官紳們求情。
魏忠賢和盧九德在江南大展拳腳,震懾當地的百官和商賈,令崇禎更有底氣提議開征商稅。
第二日的大朝會,崇禎再次提出征商稅。
站在百官前方的黃立極頓時大亂。
如果陛下一紙詔書,把征商稅一事強橫地推行。
底下的官吏,肯定會借此名頭,大肆勒索大明的中小商家。
而那些富可敵國的商賈,他們動也不敢動。
屆時,非但國庫收入不增加,反而擾亂了各地商市。
而自己則成了風箱中的老鼠,進退兩難。
黃立極只得站了出來,詢問道。
“陛下打算如何開征商稅,向何種行業征稅,稅額為多少呢?”
要攤牌了,崇禎深吸一口氣,然后緩緩道。
“如何開征商稅,向何種行業征稅,稅額為多少。
無論朕提出何種數額,商人都會打心底抗拒。
既然如此,朕打算讓他們自己來決定。
何種行業要繳稅,稅額多少,全由他們自己來商議。”
此言一出,底下的百官開始交頭接耳了。
“由商人自己來決定,他們的愿望就是不想繳稅。”
“萬一稅額過低,收上的稅還抵不了人工,那怎么辦。”
“國家大事讓商賈來決定,豈不是兒戲嗎?”
鳳憲官用力往地上甩一鞭子,百官肅靜。
坐在御座上的崇禎,俯視著下方的文武百官,再次開口道。
“而是由納稅的商人來決定。”
底下的百官有些懵了,這兩者有什么區別。
“我朝的商人大概有兩種,一種就是純商賈,走南闖北販賣貨物,他們是納稅的主力。
另一種就是士族為維持家族開銷,而參與商業活動,這種商人根本不納稅。”
“朕打算召開一個大明商稅討論大會,召集各地商人進京商議稅率。
兩京十三省,選舉出10名商人,其余省份則選舉20名。
自己定下的規矩,自己遵守,這樣夠公道了吧。”
士農工商,商,自古處于社會的底層。
現在,陛下打算把國家稅收大事全交給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來決定。
讓卑賤的商人參與到國家大事的決策中,這讓大部分文官如鯁在喉。
身為文官第一人,黃立極看見無人敢出列,只好咬牙再次出列規勸道。
“陛下,召開大會固然是好事。
但是,讓天然逐利的商人來決定,要不要把一部分利潤讓出來給國家。
老臣覺得,此事有待商榷。”
聽了黃立極的發言,崇禎內心對他再次失望。
朝堂中,經過京營將士和錦衣衛的清洗后,東林黨和閹黨都大勢已去。
魏忠賢在江南清理冤獄后,再次把東林黨打殘。
如今,大明天子的風頭正猛,皇權越發集中。
然而,內閣的首輔非但跟不上天子的腳步,反而帶頭反對。
看來,大明的內閣有必要重組了。
“再者,如果商人們商議后,一致決定不納稅。
屆時,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黃立極進一步追問。
崇禎壓下胸中翻滾的氣息,朗聲道。
“市井之徒尚知愿賭服輸,朕雖貴為天子,也順應公理。
如果商人大會真的通過,大明境內商人不用納稅的決議。
朕無怨無悔,一定接受結果。”
黃立極暗吁一口氣,有了天子當眾的承諾。
即使商人大會商議結果無論多么槽糕,陛下也無話可說。
看著黃立極如釋重負的神情,崇禎越發堅定換掉內閣首輔的想法。
同時,也在心中冷笑道,滿朝文武不會以為自己真的是年幼無知,不懂線下操作吧。
“既然眾卿無異議,那就向天下發布詔書吧。
命盡快入京,商議商稅一事。
務必在明年開春前,達成最終決議。”
隨后的朝議中,大多是無關痛癢的小事,崇禎聽了昏昏欲睡。
第二日,大明皇家時報刊登各省選舉商人入京商議商稅的文章。
百姓們將信將疑,作為士農工商鄙視鏈的最低端,什么時候可以有機會入京議政。
直到內閣的詔書正式向天下發布,百姓們一片嘩然,商賈們奔走相告。
然而,幫勛貴和士族們打理生意的商人卻滿不在乎,有的甚至公開嘲諷道。
“一幫泥腿子,什么時候也有資格議論國家大事。
依我看,最后入京的還不是我們這些有背景有靠山的大商家。”
正如這位嘲諷的人所說那樣,各地的縉紳們想推選自己的親信入京,把這次商人會議給攪黃。
然而,詔書上的一項規定把他們的動作給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