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沖突
書名: 大明歷代皇帝教崇禎治國作者名: 當年大表哥本章字數: 2010字更新時間: 2023-10-23 00:00:37
強硬的明神宗繞開百官,派遣身邊信任的太監到各地征稅。
朝中有百官勸阻,江浙的財閥們亦百般阻撓,再加上太監們在地肆意妄為。
暴力抗稅,打傷、打死稅使太監及稅收人員的事件層出不窮。
明神宗要追責時,朝中百官又上疏勸阻,心灰意冷的明神宗只好宣布停止征收商稅。
但此次征收的商業稅銀,緩解了萬歷時期國家財政的燃眉之急,在萬歷的三次大征中立下重要的功勞。
聽了兩位閣老的勸阻,崇禎沉吟了一下,回道:“兩位閣老,連年的天災早已讓大明的百姓不堪重負。
如果繼續往他們頭上加稅,恐怕大明境內又現綠林赤眉起義、黃巾起義之景。
開征商稅,已是無奈之舉。”
兩位內閣成員相視后,都搖了搖頭。
從崇禎的字句中,可見陛下征商稅的決心甚是堅定。
兩位閣老告退后,當晚,北京城中傳出陛下將要開征商業稅的傳言。
得到消息的商人們嗤之以鼻,三十年前,神宗爺不也是征收商稅,結果還不是草草收場。
第二日皇家時報登載的一篇《論天下商稅》,在兩京和江南地區引起轟動。
短文中的那句“商稅將取代農稅成為大明新的財源”,更是引起各地區商人的恐慌。
三十年前,明神宗派出的太監在地方大肆劫掠土豪的情景如同夢魘一樣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一時間,百官勸阻開征商稅的奏折如同雪花一樣飛到御書房。
打開一看,滿一個字眼都是反對征商稅。
征商稅名為增加國庫收入,實為與民爭利。
商稅如同洪荒猛獸,一旦打開,就一發不可收拾。
崇禎看了幾本,就讓王承恩把剩下的全讓扔到一邊,全部留中不發。
東林黨人得知上疏的奏折全被皇帝置之不理,大都義憤填胸。
揚言哪怕一頭撞死在御階,也要讓皇帝迷途知返。
兩日后,錢謙益、王守履、錢元慤糾集東林黨官員于奉天殿的廣場上靜坐。
正在研究如何制作軍事沙盤的崇禎得知百官靜坐抗議開征商稅的消息后,臉色沉了下來。
自己還沒曾正式在朝堂中提出開征商稅,這幫人就聽風就是雨,居然先下手。
崇禎來到廣場上,大約有幾十個官員閉目盤腿坐在地上,官帽置于一旁,大有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姿態。
一張帶有血色的紙張呈上來時,崇禎看都不看,雙手將紙撕得粉碎,便帶著太監和錦衣衛大漢將軍離開。
過了一會,王承恩跑回了來,站在錢謙益、王守履、錢元慤三人面前,面無表情地說:“陛下口諭,商稅務必開征,朕倒要看看諸卿能坐多久。”
說完,滿含深意地看了三人一眼便離開。
成國公朱純臣得知陛下強硬回應百官的靜坐后,便與魏國公徐弘基、定國公徐希等勛貴商議,決定加入奉天殿的靜坐行列中。
這些勛貴想摻一腳的原因是,在上次京營改革中,這些勛貴的利益受到巨大損失,以往吃空餉的名額全部被清除掉。少吃空餉的財源,各個公侯伯只好把重心轉向商業。
結果投入的成本還沒見效,就傳來陛下要開征商稅的消息,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既然有文官前方帶頭,何不樂為在后面搖旗吶喊呢。
當朱純臣帶著大批勛貴加入靜坐的行列中時,崇禎的臉上露出了森冷的笑意。
“王大伴,下中旨,調集龍衛營、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前來護駕。另外,宣各個內閣閣老進宮。”
崇禎的語氣中平靜得不帶一絲火氣,可越是如此,王承恩等近臣越感到陛下的怒火。
東林黨人和勛貴,聽風便是雨,妄想通過人多勢眾來逼迫天子熄了征商稅的想法
這是在誅陛下的心啊,簡直目無君父。
讓隨行的太監搬來一張坐榻,崇禎坐下后,冷冷地看著靜坐的百官和勛貴。
錢謙益的臉色此時已經沒有先前的堅毅,換成了一片死白。
他本以為有了勛貴的加入,崇禎此次會低頭。
可是沒想到,陛下全然不懼,王承恩反而往乾清宮跑去,看樣子是要調動軍隊。
以往臣子犯顏直諫,皇帝除了廷仗,再無他法。
如今眼前這位十七歲的君主,居然要調動軍隊和文官對峙。
一想到這,錢謙益渾身汗如雨水。
內城的錦衣衛接到中旨后,迅速調動起來。
作為天子的親衛,他們的眼里只認天子本人及其旨意,至于百官的意見無關既要。
只要天子還看重他們,他們永遠都是天子的鷹犬。
錦衣衛在指揮使駱養性的帶領下,全部換上飛魚服,別上了腰刀,甚至拿出了弩箭。
一人一騎,殺氣騰騰地往奉天殿狂奔。
在他們的心中,大明帝國只有一位主人,那就是年輕英明的陛下。
如果有人褻瀆皇權的尊嚴,那么他們將咆哮著撕碎所有的褻瀆者。
當崇禎的中旨下達到龍衛營時,英國公的長子張之極接旨后,火急火燎地通知全營將士立即全身著甲,帶上武器往皇城出發。
安國公帶著一群人攔在龍衛營前方,大聲訓斥道:“張之極,你這是在造反嗎?”
“爾等是在找死,竟敢聯手文官逼迫陛下低頭。”
張之極說完,用力把中旨甩在安國公的臉上。
“食君祿,忠君事,你我既然為勛貴,豈可忘卻祖訓。
況且陛下乃我大明子民苦等良久的中興之主,如今你們居然敢聚集在奉天殿,你們當我們龍衛營是死人嗎?”
吼完,張之極轉身道:“目標奉天殿,全營全速出發。”
兩千人轟轟烈烈地開出軍營,一路煙塵滾滾。
錦衣衛、龍衛營和五城兵馬司的調動驚動了朝中辦公的官員,他們紛紛派人前往內閣詢問發生何事。
“什么,成國公、魏國公和定國公帶領勛貴加入靜坐行列,而陛下調動了錦衣衛和龍衛營!”
當兵部尚書孫承宗得知這一消息時,手中的毛筆一抖,墨水在奏疏上暈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