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西方管理思想史
  • 蘇勇等編著
  • 2598字
  • 2023-10-19 18:46:45

序言

編寫一本《西方管理思想史》是我多年以來的心愿。

雖然我在16年前曾主編過《當代西方管理學流派》(由復旦大學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一書,該書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但總覺得意猶未盡。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管理學理論和實踐也在不斷發展,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如何從這些成果中汲取養分,用于指導當今管理實踐,以應對錯綜復雜的不確定環境,使企業贏得競爭優勢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管理,無論是理論還是具體的管理方式,都是一種文化的積淀和表現。任何一個社會或組織的管理,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們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都是相應社會或組織歷史傳承的產物。無論是管理主體與客體,還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無不受到所在社會或組織文化傳統的影響。“管理并不是一種封閉的活動,雖然管理者是在一套特定的文化價值體系和機構內經營組織與做出決策的。管理具有開放系統的特征,在此,管理者能夠影響他們所處的環境,反過來,他們也被環境所影響。”[1]而對文化表現的現代性來說,任何組織的管理方式又都是當代文化的體現,在管理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各種形式的管理過程,都反映了當代文化的特點,帶有時代的印記。

管理是一種文化,歷史是文化表現的一種重要內容。英國哲人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要做好當代管理,離不開對歷史經驗的學習和借鑒。歷史蘊含著經驗與真知。學習歷史,不是為了當作展示儒雅、炫耀淵博的一種資本,也不只是為了掌握過去。我們了解昨天,更重要的是為了把握今天、創造明天,是為了充實自己的頭腦,獲得寶貴的人生啟迪。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當文明曙光初現時,人類就已經開始了管理的實踐,但直到過去的100余年里,管理作為一種系統的學問才被認識、分析、總結和傳授,才有了自己的獨特范式。仔細研究管理思想和實踐的歷史,無論是成功的經驗抑或是失敗的教訓,都有助于我們把握管理學的發展脈絡和未來趨勢,更有助于管理學的推陳出新、生生不息和茁壯成長。

構建中國管理模式,現在已受到眾多學者和企業家的高度重視,而構建中國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則之一,我認為是“中西兼容,古今相通”。自從被尊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勒于1911年出版《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以來,經歷100多年的發展,西方管理學者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企業不斷壯大的過程中,提出了諸多管理理論。這些管理理論指導著企業不斷完善和發展,為人類社會進步創造了巨大財富,彰顯出理論的巨大價值。就管理實踐而言,在西方國家的長期發展歷程中,得益于先進的科學技術、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不斷提升的管理水平,很多世界性大企業誕生了,這些企業成為全世界企業學習的標桿,向世人展示了它們管理的成功之處,因此獲得了管理學界和實踐界的公認。當代社會,文化領域的話語權往往與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在許多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它們在學術文化領域的話語權也就相應強大。不僅自然科學是如此,社會科學也是如此,而作為與經濟增長及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管理學領域則更是如此。在中國改革開放的40多年中,西方管理學理論給中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豐富的理論養料,中國企業借鑒理論和實踐領域的優秀成果,并立足中國情境探索創新,取得了長足進步。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對于管理問題曾經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管理是關于人類的管理,它的任務就是使人與人之間能夠協調配合,揚長避短,實現最大的集體效益……因為管理涉及人們在共同事業中的整合問題,所以它是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的。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內容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他們的工作方式卻千差萬別。因此,發展中國家的管理者所面臨的一個基本挑戰就是,如何發現和確定本國的傳統、歷史與文化中哪些內容可以用來構建管理,確定管理方式。”[2]中國社會歷史悠久,長期以來,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管理思想光芒一直在閃現。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宏觀管理,還是區域、組織層面的中觀、微觀管理,具有東方色彩的中國管理思想始終發揮著特有的作用。雖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國管理思想未形成規范系統的理論體系,但其中的價值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洗禮,依然閃耀著熠熠光芒。因此,構建中國特色管理學理論或中國管理模式,是當今中國管理學者和企業管理實踐者的當務之急。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不僅難以形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而且解決不了我國的實際問題。

在中國當前的經濟轉型與發展中,各類組織的管理中出現了許多新現象和新問題,這些問題僅靠西方管理理論與方法是無法解決的。中國社會科學要建立自己的特色,要解決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就必須在借鑒西方先進管理理論的同時,立足廣袤的中國大地,從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提煉出自己的管理理論,貢獻中國管理智慧,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管理理論和管理模式。

學是為了用,借鑒西方管理學理論十分重要,但終極目標是要構建中國特色管理學理論體系。而要更好地借鑒西方管理學理論,首先就要透徹地了解和掌握這一理論體系,這正是本書編寫的初衷。本書不僅可供管理學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社會各界從事管理工作以及對管理感興趣的人士閱讀學習。為此,我在寫作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學術性的語言,以便增加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魏家燊協助我收集資料,撰寫和修改了部分初稿,并幫助整理書稿插圖,為本書做出了很大貢獻。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的趙海龍博士也提供了相關資料,以協助充實本書的內容。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并引用了多位杰出學者的作品和網絡等渠道的公開資料,也在此表示感謝。此外,還要衷心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資深編輯吳亞軍先生,是他長期的關注和鼓勵,才有了本書的問世。

行文至此,又想起費孝通先生的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對學習和借鑒西方管理學理論,為我所用,構建中國特色管理模式來說,也是非常合適的。

讓我們共同為中國管理學科的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蘇勇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

2023年1月


[1] 雷恩.管理思想史:第5版[M].孫健敏,黃小勇,李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5.

[2] 德魯克.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M].李維安,王世權,劉金巖,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墨竹工卡县| 那曲县| 东乡| 兖州市| 晋城| 资源县| 教育| 奉化市| 广安市| 收藏| 清流县| 竹溪县| 周口市| 涞水县| 金寨县| 邵东县| 德阳市| 富平县| 抚远县| 东山县| 东山县| 兴安盟| 黔西| 通渭县| 永登县| 南岸区| 龙川县| 永宁县| 信宜市| 平邑县| 翁牛特旗| 博野县| 静宁县| 醴陵市| 出国| 永福县| 浮梁县| 彩票| 龙游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