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二十一年,嬴政使楚王負芻自降王號,稱楚公,遷都陳縣,割讓楚國全境,僅保留陳縣周圍百里之地。
當楚王詔令傳至南境后,嬴政又派李信攻打楚之蒼梧郡,派蒙恬攻打楚之豫章郡,派馮劫攻打楚之江東郡。
耗時大半年,楚境全部落入了秦國之手,被嬴政劃分為了十二大郡。
…………
王政二十五年,秦國經歷了三年修養生息,戰爭機器再次啟動。
嬴政以一統天下為由,拜蓋聶為將軍,蒙恬、王賁為副將,發兵三十萬攻打齊國。
而齊人安享和平,兵無戰心,很快就被秦軍打到了臨淄城下。
圍城半年,齊王出城投降,獻出齊國全境。
嬴政大喜,使齊王自降王號,稱齊公,遷都饒安,保留百里之地為國。
在原來的齊國土地上,秦國設置了濟北郡、臨淄郡、膠東郡、瑯琊郡等四郡。
至此,天下再度歸一,華夏大地上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王朝——大秦。
…………
“臣李斯請言:昔日禹建夏朝而稱’后’,湯建商朝而稱’帝’,發建周朝而稱’王’,今大秦一統諸夏,建立新朝,吾王為天子,當有新之尊號!”
朝會上,李斯出列向著秦王進言道。
此言一出,群臣沸騰,爭相勸言道:“吾王當有新之尊號!”
嬴政心下暗喜,對于李斯的奉承之語很是受用,當然群臣的態度也令他心情大好,看來他的威望已經遍及朝野了。
且從實際來說,天下如今雖然只有一王,但王號泛濫之實已不可更改,而作為新華夏之主的嬴政,有個更加大氣的尊號也確實很有必要。
“卿等盡可試言之!”
有了嬴政發話,眾臣也開始發揮起了各自的才智,紛紛出列建言。
甘羅:“嬴姓以少昊為祖,少昊即白帝,吾王可稱’白帝’。”
馮去疾:“秦人為玄鳥之后,大王又遇黑龍頷首,尊號可稱’玄帝’。”
淳于越搖頭,道:“今我大秦萬里,帝號已不足尊,唯皇號可也!”
叔孫通眼珠一轉:“古有三皇,泰皇最貴,臣請吾王為’泰皇’。”
不少大臣立即附言:“臣等亦以為’泰皇’最佳。”
嬴政面無表情,心中不甚滿意,轉頭又看了眼李斯,示意該他發言了。
而李斯顯然早有準備,應時出聲道:“臣竊以為,王上已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無論皇號、帝號,皆不足尊。當設新號,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合’皇帝’之稱,可詮大王功業!”
殿內先是一靜,而后隗狀、王綰出列道:“臣請吾王納’皇帝’之號”
隨即群臣齊聲道:“臣等附議”
嬴政面上一悅,開口道:“三日后,寡人當禮祭天地、鬼神、祖宗,宣示大秦一統諸夏,代周而立,開創秦朝。”
“吾號為’皇帝’,命為’制’,令為’詔’,自稱曰’朕’,垂治天下!”
眾臣拜曰:“臣等參見皇帝陛下”
…………
祭禮之日,嬴政立于高臺,五國之君侍左,公卿侍右,燕侯屈身,百官拱衛,千軍挺立,萬民仰首,一派恢宏之象。
“天公地母,仙妖鬼神,秦人先祖,四方生靈在上,今嬴姓子政,奮六世余烈,長策御宇,一掃諸國,統合天下…”
“周德已盡,秦德當立,當訂秦禮,重塑秦法,恢復禮樂,不誤農時,輕徭薄役,懲戒盜賊,休養百姓,以致太平…”
“今天下初定,嬴政當重設九州,復雍、梁、冀、兗、青、徐、豫、荊、揚之名,增設并州、幽州、營州,合天下十二州,以為大秦之疆,使官牧民…”
“七國凝一,聚為一家,凡諸夏之民,俱為秦人,且無分地域,無分言語,無分習俗,無分貴賤,無分先后…”
“今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鑒,仙妖鬼神共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