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十四年。
五月,秦將許秉領兵十五萬,借路韓國,攻入魏境,奪中牟城,兵臨魏都大梁。
魏王增恐懼,派使者入咸陽求和,主動割讓了安陵、許縣、長平、陽夏等地。
秦王大悅,派人與魏國締結盟約,納魏國公主為美人。
八月,許秉率領秦軍十五萬、魏軍八萬、韓軍兩萬,向北攻占了趙國在河水以南的土地,包括黃城、阿城、馬陵等地。
聯軍與趙軍在河水兩岸對峙,一方二十五萬,一方十五萬。
九月,嬴政派王翦率領十萬大軍從太原郡向東攻打趙國,奪取了趙國的閼與、韓陽等重關,直接威脅著趙都邯鄲。
趙王急命大將軍李牧率兵五萬抵擋西面的秦軍,與王翦軍對峙于太行山徑。
十月,秦將馬興、辛勝率領五萬步騎,輕取了趙國兵力空虛的代郡、中山兩地,又繼續南下。
李牧害怕被斷后路,加上秦軍勢大,只能選擇退守邯鄲,而王翦、馬興等也合兵一處,十五萬大軍兵臨邯鄲城下。
而許秉早一步得知消息,立即向對岸趙軍大營散播關于邯鄲“危急”的謠言,使得趙軍軍心大亂。
一股秦軍暗中借路齊國,渡河繞擊趙軍后營,趙軍沒有防備,大營陷入混亂。
乘此良機,許秉率領大軍強渡河水,大破趙軍,斬首八萬,俘虜三萬,余者潰逃。
十一月,聯軍四十萬圍困邯鄲,震動列國。
盡管李牧帶兵有方,能夠堅守邯鄲,但四十萬敵軍的威勢還是讓趙國上下難以睡得安穩。
趙王遷年幼無知,非常恐懼,暗中命人出使秦國求和。
嬴政思慮一番,準許了議和之事,許趙國保存邯鄲周圍的百里平原之地,但要獻上甲胄十萬、趙國公主一人,另讓大將軍李牧、將軍司馬尚入秦為官。
而暗地里,趙高指使羅網人員收買了趙相郭開,以及一眾官員權貴,讓他們竭力說服了趙王答應此事。
趙國之危頓解,聯軍后撤十里,趙王也命人將李牧、司馬尚綁了送往咸陽。
戰后,秦國獲得了土地和人口,韓魏兩國則分得了大量錢財寶器,唯獨趙國失去最多,所剩國土面積和韓國一般大小。
在郭開的勸導下,趙王遷也難得聰明了一次,主動放棄了王號,自稱趙公,徹底歸附向了秦國。
…………
天空飄著大雪。
咸陽,質子府內。
一個身披黑色斗篷,左手有著六根手指的神秘人,望著漫天的飛雪,口中輕聲道:“又是一年冬天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而在他的身旁,站著一名身著錦衣的青年,青年身材高大,但面容憔悴,眼中還含著血絲,落寞之色盡顯。
青年閉上眼睛,長呼了口氣,似是做了某個決定,當他睜開眼時,他看向神秘人道:“師傅,徒兒決定了,我要回燕國,不能再這般繼續耗費光陰了!”
黑篷人轉過身來道:“可是秦國給你帶來的壓力?”
青年點了點頭,有些難以啟齒道:“秦王志在天下,如今三晉都已臣服,徒兒擔心燕國將會成為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如果徒兒還不逃走,估計我這輩子都會被秦王禁錮在這質子府內了。”
“好,你既然拜了我六指黑俠為師,那為師就為你舍身冒險一次!”黑篷人看著青年說道。
青年心中閃過一抹感動,隨即對著黑篷人躬身拜道:“徒兒燕丹此生定不忘師恩!”
…………
三日后的夜里,六指黑俠打暈了守衛,又在羅網的疏忽之下,帶著燕丹飛過了城墻。
墨家弟子立即上前接應,有好幾人直接扮作了燕丹的模樣,各乘坐馬車往東而去。
而真正的燕丹卻乘坐馬車往南而去,他和六指黑俠計劃過南陽,入楚國,再經齊國,最后抵達燕國薊城。
不得不說他們的計劃很周密,時間也選的很對,因為嬴政正忙著處理新得的國土,根本就沒時間關心燕丹的存在。
或者說,燕丹在咸陽寂寂無名地待了近十年,讓所有人都對他放下了戒心和關注,就連羅網、黑冰臺之人都是如此。
當然,燕丹逃了,這可以說是一件外交大事,但對嬴政而言,其實也僅是一件小事,因為秦國是不會給燕國振作的機會的,就算燕丹回國了也根本沒有時間去改變什么。
相反,嬴政會以此為借口,正式和燕國斷交,并將攻打燕國的計劃提上進程。
一得一失之間,燕丹似乎虧了,嬴政似乎賺了,因為大勢站在了秦國這一邊,燕國終將落入歷史的塵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