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海賊李茂藏寶
書名: 明末袁督師之子,南洋圈地起家作者名: 暗月白本章字數: 2116字更新時間: 2023-10-31 08:45:00
袁文弼帶著人,一路尋到了水寨遺址處,到了之后,發現這里荒草叢生,從遠處看去,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石頭堆和傾斜的堡墻。
走到近處,偶爾海風拂過,顯露出荒草叢中那殘破的箭樓,燒焦的木樁,風化的石磚……
水寨的寨墻已經斑駁破舊,墻體上的磚石被風雨侵蝕,參差不齊,上面布滿了青苔和藤蔓,一些垛口和箭孔還隱約可見,墻頭上還依稀可見一些木質的結構,那是曾經的瞭望塔和箭樓。
寨墻下面,曾經是士兵們巡邏的通道,如今也長滿了野草。
水寨內部,曾經的營房和倉庫也只剩下了一些殘垣斷壁。房頂已經坍塌,梁柱已經腐朽,只留下了一些空蕩蕩的房間和破敗的墻壁。
在水寨的一角,曾經是船只停靠的地方,現在只剩下了一些破舊的木樁和沉入水中的船只,船只的殘骸隨著潮水的起伏而搖擺,近乎腐朽。
這里本應該沒有人煙,村民們尋常也不會到這里來,但是袁文弼他們還是在這里發現了一些有人居住的痕跡。
這些人就是疍民,世世代代以打漁為生,世守其業,歲辦魚課,沿海各州縣都有他們的足跡。
這些疍民以船為家,往往都沒有編戶齊民,就是連一個正式戶籍都沒有,屬于最底層的賤民。
這些人不僅要受到官府的壓迫,繳稅納課,岸上的居民對他們也都有所戒備,時常驅趕。
看到袁文弼他們來,幾只暫時停泊在港灣里的疍民漁船便有慌忙起碇逃離的動向。
等袁文弼他們過去時,這些漁船早已經遠遠的離開了。
袁文弼看到,在岸上,有這些疍民開辟出的菜園子,種了些瓜果蔬菜,相信這些人以后還會回來的。
不過,等到這處水寨重建之后,肯定不能再讓這些疍民到這里來了。
是的,袁文弼早就有重建這處鹿回頭水寨的打算,至于名分上,可以歸入通遠巡檢司的管轄之下。
但是,想要重建這處水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歸結于一點,那就是需要大量的銀子。
不光是這處水寨,眼下還要重建鹿回頭要塞,擴充通遠巡檢司,招募水手莊丁,配齊兵甲火炮,都需要大把的銀子。
現在光修理那兩艘海賊船的銀子,袁文弼都拿不出來了,更別說他還想著修建船塢,招攬造船工匠,這些都是吞金大戶。
現在他手中能用的銀子,還是從李華梅那里借來的,本來是購置赤砂糖專款專用的銀子,可以說其實他早已是負債狀態,至于李華梅送來的那一千擔赤砂糖的貨款,更是無力支付。
好在李華梅現在也沒有追著他屁股要債的意思,否則他只有去跳海了。
肥皂和白糖的生意,固然利潤不菲,但這只是放在以前,可以讓他舒舒服服的過個富家翁的日子。
而擱現在,對于即將把巡檢司和百戶所拿下,急需擴張的他來說,這點生意賺的銀子還遠遠不夠。
現在為了怎么撈銀子,他簡直要操碎了心。
他倒是又想到了一個暴利行業,那就是造玻璃。
只是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即使是土法造玻璃,技術門檻也高了點,對他來說并不現實,即使搞出來了,恐怕也要被當作大肥羊宰了。
如果小規模投機的搞一搞,倒不是不可以,他可以通過那諸天兌換系統,直接兌換出玻璃成品,然后拿去售賣。
只是這樣只能小打小鬧,賺一筆小錢而已,何況他并沒有多余體力用在這上面。
在這殘破的水寨一角,袁文弼還發現了一處船塢的遺址,看來以前是用作修理船只的地方,旁邊還有一些房屋的基座和柱石依然矗立,但屋頂早已不知去向,地面上散落著一些青石和陶片。
他覺得,若是把這塊地方修整一下,臨時安置那些從崖州水寨來的船匠及其家屬,還是不錯的。
觀看了一遍水寨廢址,回去的時候,袁文弼還在為重修這水寨的銀子而發愁,其他人對于今天的考察則比較滿意,這個水寨位置不錯,北面橫亙著一道山嶺,作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想要攻打水寨,只能從水面來攻。
對于袁文弼想要在這里重建水寨的想法,他們自無異議,雖然這處水寨是破敗了,但起碼有一些基礎,比起從頭建起一處水寨,是要省事多了。
“聽說這處水寨當初是被李茂這個海賊攻打劫掠過,這才廢棄的,可惜被破壞的有點慘了……”
“這廝可是個大海賊,聽說還攻破過縣城,兇名卓著,如果前些時候來的是這等海賊,堡寨多半是守不住的……”
“是啊,據說這廝現在在這一帶還兇名猶在,名字能止小孩夜啼……”
聽著身邊的議論,袁文弼突然想起什么來了,目中閃過一抹亮光。
前世,明末海盜的興衰,便是他一個關注課題,對李茂這位曾禍亂瓊島多年的本土大海盜,也曾有所了解。
這人在隆慶六年,率海賊打破樂會和文昌兩座縣城,可以說達到了他人生高峰時刻,可就在這會兒,他卻突然主動投降,接受招安了。
招安后,當了一個把總,駐扎在瓊州府北面的鋪前港。
但后來事實證明,他的投降,只是一個策略,實際是為了更加方便的盜取海珠。
瓊州海峽那一片出產珍珠,海南小珍珠質量價值很高,往北的合浦珍珠,古代就很出名。
這一片,有許多的“珠池”,而李茂駐扎在鋪前港,這里是瓊北的貨物集散地,利用地利之便,糾集一眾黨羽,屢盜珠池,時人稱之為“澳黨”。
就這樣過了十多年,通過盜珠生意,李茂一黨積累了巨額的財富。
直到萬歷十七年,忍無可忍的朝廷終于決心剿滅這股“珠盜”,最終在抱虎灣殲滅李茂及其黨羽,李茂被押解軍門斬首。
此后,李茂的殘余賊黨繼續揚帆入海,禍患了瓊島數年。
事情到此或許已經結束了,這五六十年前發生的事,跟袁文弼也沒什么關系。
但是,袁文弼卻還記得一件事。
據《崖州志》所載:“三亞坡瘞銀累累,常為行人所得,相傳為茂瘞云”。
也就是說,李茂很可能在“三亞坡”一帶,埋藏了大量他劫掠來的金銀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