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尸案調查科3:無間行者(全新修訂版)
- 九滴水
- 1250字
- 2023-10-07 16:16:27
再版感言
時間如白駒過隙,《尸案調查科3:無間行者》迎來了再版。其實有心的讀者可能在閱讀的時候就已發現,尸案的前三本,其實是一個主線故事的完結,我現在依稀記得,當初我在文末打上“全書完”三個字后,頓時有了一種:“啊……終于寫完了”的那種暢快。
這本書雖是在2016年6月出版,但完稿的時間卻是在2015年年初,那時我還不到二十七周歲,正處在創作的激情期。工作或生活中的一個閃念,都能激發起我的創作靈感,所以當年我的寫作速度非常快,快到編輯老師前一本書還沒審完,后一本書就已全部完稿的夸張程度。可是,沒有深入構思而進行的連續寫作所帶來的弊端,在我風頭正盛的當年,是完全想不到的。
隨著出版的圖書越來越多,各種負面評論也隨之而來,我才恍然意識到,一本書的呈現,不能僅僅只有案子,還要有人物,人物與人物之間還要產生情緒,而一個好的故事,永遠是牽著人的情緒。讀者看書,說白了,就是想在故事中體驗到不一樣的人生,從而感受不一樣的情感,愛情小說也好,罪案小說也罷,題材只是一種形式,人性的成長才是所有故事的內核。
如果以我現在的寫作水平再回過頭去看《尸案調查科3:無間行者》,從文字的方面,它更像是一本辦案手記,而從影視的角度,它只能被歸結在“刑偵紀錄片”的范疇。
在這本書里,我以“痕跡檢驗”為切入點,從“鑒證科學”的角度,詳細的描述了七起刑事案件被抽絲剝繭的全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我的一些老讀者津津樂道的重點。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這些老讀者的安利,才讓這個系列又有了一次再版的可能。圖書再版是對一個作者的肯定,而從一個寫作者的角度來說,我的內心情緒也遠比“喜悅”更加復雜。
因為心中存在困惑,我還曾和編輯老師以及摯友聊過,想把全文再從文學性的角度再順一遍,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們都委婉地否定了我的想法。
用摯友的話來說,一個成長型的作者,每一部作品其實都代表了他的某一個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作者無疑都是想竭盡所能把最好的故事呈現給讀者,硬核的“刑偵紀錄片”雖然文學性不足,但卻滿足了讀者所追求的真實感;而具有文學性的電影或許會被更多人所接受,不過卻也失去了原本屬于作者的特色。俗語云:當局者迷。摯友的話,讓我有了一種撥開迷霧見彩虹的暢快。
從2014年的提筆,到2015年的完結,再到2016年的出版,八年前,這本書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和校對,而八年后的再版,這個過程還要再來一遍,對于書中的一些瑕疵,我做了調整,但那些硬核的案子,我還是保留了它的原汁原味,正如摯友所說的那樣,這本書,屬于那個階段下,我所能達到的水平,既然在文學性欠缺的前提下,仍可以順利出版,那么只能說明一點,案子的精彩程度已彌補了其中的不足。
如果各位讀者朋友想知道如何“抽絲剝繭”破大案、難案的全過程,那么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九滴水 敬上
照例申明
小說涉及的案例,人名,地名等均進行了大量的模糊處理,所有的故事均來源于真實案件,但做了大量的藝術改編。案件的分析和偵破手段均是在特定的案發環境中產生,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切勿對號入座,切勿斷章取義,否則后果自負,與作者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