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關門打狗
書名: 監(jiān)控大唐作者名: 寂寞劍客本章字數(shù): 2521字更新時間: 2023-11-12 12:00:00
洛陽,上陽宮大殿。
安祿山就像頭困獸,正在大殿里大聲咆哮。
安慶緒、安守忠、李歸仁以及阿史那承慶等文官武將則是噤若寒蟬。
讓安祿山如此生氣的原因是被他倚之為臂膀的史思明又在河北道的嘉山吃了一場大敗場,損兵折將無數(shù)不說,連帶著河北道中部的十幾個州都再次叛歸大唐,這下直接就把叛軍的地盤攔腰斬成了兩截。
現(xiàn)在一個巨大的難題已經(jīng)擺在安祿山面前。
是繼續(xù)猛攻潼關呢?還是趕緊退保漁陽呢?
安祿山其實很清楚,退保漁陽是沒有出路的。
因為單憑幽州一域無論人力物力還是財力都不足以跟整個大唐抗衡,所以他唯一的機會就是攻陷長安取代李唐。
想到這,安祿山就更恨史思明。
一向對史思明不滿的安慶緒便趁機煽風點火。
“阿爺,史思明他就是存心的,我聽人說他的本部精兵根本沒參戰(zhàn),他就是想把河北的中間區(qū)域讓給郭山儀麾下的朔方軍,然后將郭李二人的大軍引向河南道,來跟我們決戰(zhàn),這樣他史思明就可以保存自己的實力。”
“閉嘴,史思明不是這樣的人,我信他。”
安祿山其實也已經(jīng)在懷疑史思明的動機,但絕不會在人前表露出來,就算是他的兒子安慶緒也不行,不得不說,安祿山是懂人性的。
頓了頓,安祿山又問安慶緒道:“倒是你,交代你的事情辦得如何了?”
“正要向阿爺稟報。”安慶緒連忙叉手說,“兒子已經(jīng)找到一個老獵手,說是禁溝確實有小路可以繞過潼關關城,但是就算繞過了潼關,在禁溝與潼水間的山梁上還有十二連城,雖說這十二連城大多只是些小型墩堡,但由于地勢陡峭,攻打起來極為棘手,而且很容易遭受來自潼關及長安的唐軍的兩面夾擊,一旦被困在禁溝,那就真的死路一條。”
“廢物,這點小事情也辦不好。”安祿山訓斥起兒子來就半點不留情面。
這也是安祿山馭人的高明之處,打了勝仗不封賞自己的兒子,但是吃了虧就會嚴厲訓斥自己的兒子,這樣就能給人一種處事公正的鮮明形象。
暗地里,則又會給安慶緒暗示——將來由你繼位。
說起來,這一手其實十分高明,但安祿山忽略了很重要一點,他是胡人,他的兒子安慶緒也是胡人,從未接受過儒家教育,也從不認可君臣父子那一套。
所以挨了訓斥之后,安慶緒嘴上沒說,內(nèi)心卻恨極了安祿山。
安祿山又把目光轉向了安守忠:“忠兒,哥舒翰還是不肯出關?”
“喏。”安守忠叉手唱了一聲喏,有些無奈的說道,“崔乾佑剛派人回報,哥舒翰仍舊龜縮在潼關城內(nèi)不肯出來。”
安祿山皺著眉頭道:“讓你們多派些老弱,派了嗎?”
“回阿爺,都派了。”安守忠道,“派到潼關城外搦戰(zhàn)的七千人都是老弱,可哥舒翰這老豬狗被打怕了,寧可被罵縮頭烏龜也不肯出關。”
聽到這話,安祿山忍不住又恨恨的罵了句:“都怪嚴莊和高尚這兩個狗賊。”
安祿山留在長安的親信以及情報機構都是由嚴莊和高尚負責的,結果這兩個家伙居然因為唐廷的一封詔令就跑到長安考科舉,而且甫到長安就把他的親信都給告發(fā)了,使得他留在長安的情報機構直接被唐廷連根拔起。
所以現(xiàn)在也沒辦法通過內(nèi)應給李隆基進饞。
要不然想個辦法給李隆基進饞言,就有機會讓李隆基下旨逼迫哥舒翰出關。
正議事呢,孫孝哲急匆匆走進來叉手說道:“節(jié)帥,剛才又有兩個漢官想跑,正好被我撞見,這會已經(jīng)逮回來了,如何處置?”
“拉到菜市口斬了吧。”安祿山勃然大怒道。
阿史那承慶擔憂的說:“節(jié)帥,這樣下去不是個事。”
安祿山也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眼下的局面已經(jīng)是岌岌可危,現(xiàn)在跑的只是漢官,過幾天跑的就該是胡人官員了,再然后就該輪到武將逃跑了,到時候可就真的是大事休矣,唐廷只需派一隊武侯就能把他捉回長安。
當下安祿山黑著臉說:“找些僧人散布偈語,我要即皇帝位!國號——大燕!”
眼下也只有登基稱帝,然后大肆封賞麾下的文官武將,才能夠重新振奮軍心,不然的話他這幾十萬大軍很快就會土崩瓦解。
“喏!”阿史那承慶頓時大喜過望。
安守忠、李歸仁等大將也是喜形于色。
最高興的還是安慶緒,他要當太子了。
……
安慶緒當了大燕太子,他哥安慶宗卻被李隆基砍了頭。
說起來,李隆基對于安祿山其實一直都是抱有幻想的,總覺得安祿山起兵造反是事出有因,并不是真的想要反唐。
而安祿山起兵之后也只說為了清君側,就更給了李隆基遐想的空間。
然而數(shù)日前從洛陽傳來的消息,卻徹底打破了李隆基的幻想,安祿山這個胡兒居然在洛陽即皇帝位,并建國大燕,簡直豈有此理。
接報后,李隆基當即下旨把安慶宗拉到西市斬首示眾。
斬了安慶宗后,李隆基還是余怒未消,決心御駕親征。
對,你沒看錯,叛軍在潼關裹足不前,郭子儀和李光弼在河北更是連戰(zhàn)連捷,于是李隆基覺得大唐又行了,所以他想要御駕親征,展示一下龍威。
當然,從劍南、山南以及隴右道的各軍州趕來勤王的軍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到天寶十四年的三月,聚集在長安附近的各地勤王軍的總兵力已經(jīng)超過十萬,其中兩萬還是從草原來的回紇騎兵。
沒錯,歷史上大唐去借兵只借了四千。
但是這回大唐沒借兵,回紇卻派了兩萬騎兵前來勤王。
御駕親征之前,李隆基還假模假式的來向陸天師請旨。
陸小寧也沒有嘗試勸阻或說服李隆基,有句話是怎么說的來著?你永遠都不要嘗試去說服任何人,因為你根本不可能說服任何人。
當然,陸小寧也可以假借天師的名義強行制止李隆基。
但是考慮到這次匯聚到長安的大多是回紇、羌、黨項、彌藥等藩屬國的胡人,而且這些胡人本身不懷好意,與其說勤王,倒不如說是來刺探虛實。
尤其是回紇葉護太子率領的兩萬回紇輕兵,更是如此。
所以陸小寧一點不介意這些胡人跟著李隆基吃個大敗仗。
畢竟這些胡人吃了敗仗之后,下一步的融合就會更順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嗣業(yè)所率領的二十萬吐蕃民軍已經(jīng)走到了隴西,距離長安已經(jīng)不足一千里,急行軍十天就能抵達。
所以,陸小寧就想給安祿山來個關門打狗。
一旦李隆基在洛陽吃了敗仗,就讓哥舒翰護著李隆基退守漢潼關舊城,任由安祿山的叛軍從潼關殺進關中。
等到叛軍過了潼關,哥舒翰再率軍從潼關原上往下俯沖,奪回潼關城。
與此同時,李嗣業(yè)的大軍也已經(jīng)到達關中,直接與安祿山的叛軍對線。
這樣一來,安祿山的叛軍別說攻打長安城,就連洗劫周圍村鎮(zhèn)都抽不開身。
這個時候,安祿山叛軍所面臨的處境就是,往前有長安堅城與李嗣業(yè)大軍,往后則是重新被哥舒翰控制的潼關,往北是渭水以及黃河,往南則是南山,所以一旦戰(zhàn)敗,基本就是全軍覆滅的結局,逃跑都沒有機會。
至于叛軍被逼入絕境之后會不會拼死反抗?
陸小寧卻是一點不擔心,因為他是陸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