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港島金像獎
- 大導演從給大話西游做劇務開始
- 西門不是大官人
- 3098字
- 2023-10-25 07:35:00
趙山河沒有把鞏利的玩笑話放在心上,想要再說什么,臺上已經開始頒發今晚的終極大獎。
本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大獎金像獎,花落李桉執導的《理智與情感》。
1954年出生的李桉,直到1990年,36歲的時候,才有機會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導演生涯的前三部作品《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被稱作李桉的“父親三部曲”。
這三部電影,為李桉贏得無數榮譽,其中《喜宴》獲得過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喜宴》和《飲食男女》,相繼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令李桉被好萊塢制片公司看到。
因此有了執導這部《理智與情感》的機會,這是他導演的第一部英語電影,為他贏得第二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同時,也讓李桉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理智與情感》雖然是一部英語電影,但是導演李桉,卻是華人,獲得金熊獎,也算是華語電影人的榮膺。
李桉和趙山河,分別獲得本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金熊獎和最佳導演銀熊獎,令華語電影人,成為本屆電影節的最大贏家。
頒獎晚宴結束之后的采訪環節,李桉和趙山河,有了第一次實質接觸。
兩個人在去年12月上旬的寶島電影金馬獎上,已經有過碰面,不過只是簡單地打了個招呼,沒有實質性的溝通。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在金馬獎上,只拿到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兩個小獎,讓趙山河大感不滿,連頒獎典禮結束之后的宴會都沒有參加,連夜飛回了港島。
這次在柏林,趙山河和李桉,在雙雙斬獲大獎之后,進行了一次比較深入的交流。
趙山河對李桉,還是比較欣賞的。
原時空,李桉是好萊塢,最成功的華人導演,兩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不要說其他華人導演了,就連絕大部分的好萊塢導演,也難以企及這樣的成就。
雖然沒有獲得過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最佳導演,但是這對李桉的導演生涯,沒有太大影響。
兩次獲得比最佳導演更勝一籌的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已經足以肯定李桉的導演才華。
獎項方面,李桉是趙山河最直接的目標!
其實,李桉后來在票房方面,成績也不錯。
華語電影第一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北美票房達到了1.28億美刀,全球票房2.14億。
讓李桉第二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全球票房更是高達6億美刀。
不過,李桉也曾在《與魔鬼共騎》、《綠巨人浩克》等影片上映之后,遭遇票房挫折。
總體而言,李桉的導演生涯,堪稱成功。
原時空,李桉已經是華人導演的天花板。
趙山河卻要打破李桉創造的天花板,成為這個世界,華人導演新的天花板。
第一個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頭銜,只是趙山河導演生涯的第一個階梯。
這部《致命身份》,歐美版權運作,趙山河仍然選擇與法蘭西運河制片合作。
雙方在《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上,建立起了比較好的合作關系。
《致命身份》雖然也是一部全華班的影片,但是電影講述的故事,更符合歐美觀眾的口味。
運河制片這一次決定改變影片運作方式,不再是簡單的販賣各國版權,而是在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等幾個歐洲比較重要的電影市場,以及最重要的北美,對影片進行大規模公映。
這是因為運河制片看好影片上映之后的票房前景,要爭取利益最大化。
只簡單地販賣版權,就算是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這樣有一定市場容量的國家,一部華語電影的版權,能賣出10萬美刀,已經算成功。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因為有戛納獲獎的名頭,版權能賣得高一點,但是也超不過20萬美刀。
米國的電影市場,容量最大,就算一般的華語影片無法公映,只靠錄像帶租賃市場,版權也能賣出大幾十萬。
不過,想要超過100萬美刀,也比較困難。
公映就不同了,雖然發行方要先搭上一定的宣傳費用,但是只要票房足夠好,發行方會賺得更多。
《致命身份》如果換成歐美演員,靠著扎實的劇本,離奇的劇情,在北美公映,不說票房大爆,至少會是一部及格線之上的商業片。
現在的全華班陣容,會對公映后的票房,造成一定影響,但是運河制片保守估計,在北美收獲1000萬美刀票房,應該問題不大。
按照北美電影市場的票房分配規則,1000萬票房,發行方最少也能分到300萬。
再加上遠期收入與票房分成大致相等的錄像帶租賃市場,這部《致命身份》有希望為發行方,在北美攥取600萬美刀的利益。
600萬美刀,和100萬美刀,傻子都知道怎么選。
雖然想要賺到600萬美刀,需要花費比只賺100萬美刀的版權費,多兩倍、三倍,甚至更長的時間。
但是,能賺得更多,多花點時間也值得。
運河制片給了趙山河這邊的制片方,兩個結款方式,一是干凈利落地拿一筆版權買斷費——運河制片給《致命身份》的歐美版權,開出了400萬美刀的打包價。
這個出價,已經比《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的歐美版權收益分成,多了150萬美刀。
《致命身份》的制片費,是《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的10倍,達到了1500萬港幣。
400萬美刀的歐美版權買斷費,折合3120萬港幣,已經是制片費的兩倍多。
單靠這筆買斷費,已經能讓投資方大賺一筆了。
不過,趙山河在和汪家衛商議之后,決定還是選擇第二個結款方式——按照協商好的分成比例,從《致命身份》的歐美票房中,收取相應的分成。
這樣也會讓《致命身份》后續收益的回款時間延長,但是大概率賺得更多。
反正《致命身份》回頭就會在港島上映,港島票房分成,再加上亞洲范圍內的版權費,能讓影片的制片費,收回大半,歐美版權收益延后一些時間,影響不大。
用了兩天的時間,和運河制片簽訂好了《致命身份》的合作協議,趙山河才和汪家衛一起,返回港島。
鞏利、李麗真、柳青云等人已經先行返回。
《致命身份》只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拿到了一個獎,看似比《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在戛納得的四個獎,差了許多,但是內行人都知道事情不能這么算。
尤其是對趙山河來說,《致命身份》的一個獎,要比《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的四個獎,分量更足!
在此之前,《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和《色即是空》的票房成功,已經讓趙山河成為港島電影圈的商業片新貴導演。
港島做為一個完全的商業化社會,大家最看重的是賺錢能力。
趙山河能讓投資人賺錢,自然能得到投資人的青睞。
電影圈的同行,對這個內地來的小子,來港短短一年,就取得這么多成績,都頗側目。
港島電影,做為華語電影的中心,其實非常的保守。
這一點在港島電影金像獎上,體現得最明顯。
港島電影金像獎規定,評獎影片,必須是港島電影!
內地電影、寶島電影,哪怕拍得再好,質量再高,不符合港島電影的定義,就無法參加港島電影金像獎評選。
這樣的規定,在港島電影金像獎成立之初,影響還不算大,因為這個時期,港島電影就是華語電影的代表。
但是,隨著港島電影的衰落,寶島電影和內地電影先后崛起,尤其是內地電影市場復蘇之后,港島電影金像獎的保守規定,讓它這個曾經的華語電影最重要的獎項,逐漸淪為港島電影自娛自樂的獎項,地位被邊緣化。
港島電影金像獎針對內地影片、寶島影片無法參與評選的情況,后來設立了一個所謂的“最佳亞洲華語電影”,但是也沒能挽救它被邊緣化的命運。
趙山河執導的三部影片,完全符合港島電影的定義,不過他內地人的身份,卻令港島電影金像獎組委會,有點犯難。
1996年的港島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定于4月28日舉行,最遲2月底,就要公布各個獎項的提名名單。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不論是在戛納載譽歸來,還是在港島上映后的票房成績,都是本屆港島電影金像獎的提名大熱門。
入圍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沒有任何問題。
讓港島電影金像獎組委會犯難的是,該不該給趙山河最佳導演提名。
如果單以《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的質量論,給趙山河一個最佳導演提名,沒有任何問題。
寶島電影金馬獎就給了趙山河最佳導演提名。
得不得獎另說,給個提名,是對趙山河最基本的尊重。
讓港島電影金像獎組委會猶豫的,是趙山河內地人的身份。
不要說港島尚未回歸,原時空,就是港島回歸之后,港島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提名名單,也要到2003年,才第一次出現內地導演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