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見圣上不跪者,當斬!(求追讀~~~)
- 劇透未來,朱元璋拜我為大明國師
- 鹿小公子
- 2277字
- 2023-10-08 00:10:00
作為最懂朱元璋心思的人,李善長也是踱步向前,頗為自信的回應道:
“皇上,放心,傅英這篇《治安疏》,通篇都是在胡說八道。”
“此子今天必死無疑!”
朱元璋聽完之后,若有所思的轉身回頭,掃了一眼眾多文官,臉上不自覺的流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看著皇城腳下聚集越來越多的圍觀百姓,這位洪武帝也是心生感慨。
沒想到有一天,真的有人會手持大誥,敲擊登聞鼓,逼迫自己公審。
關鍵這次公審的對象,還專門寫了一篇辱罵自己的奏疏。
這要是以后放在史書上的話,還不知道會怎么扭曲事實,報道自己如何殘忍暴虐呢。
此刻皇城腳下聚集的數萬名老百姓,放眼望去,烏泱泱的一片。
光是站在皇城樓上面往下觀看,就會有巨大的視覺沖擊力。
當然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壓力。
雖然說今天是公審,最終還是朱元璋說了算。
但如果貿然給傅英定下的罪名,讓老百姓不服氣的話,很有可能會引起民變。
這種情況并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畢竟他一直以來主打的就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形象。
雖說李善長等人在公審之前,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和安排,但不知道為什么一直覺得心神有些不寧。
按理說,他從陪同朱元璋打天下開始,大小陣仗見過無數,心理素質非常強悍。
但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么現在馬上要公審傅英,卻開始變得心神不安起來。
難道是因為魏尋等三子抬棺鳴冤的舉動?
實際上,有心神不寧這種感覺的人,并不只有這位老相國。
站在朱元璋身后的其他官員,現在同樣非常忐忑,內心惴惴不安!
哪怕是他們已經做好了連傅英《治安疏》的每一個斷句,都有了應對之策,但依然內心不安。
朱元璋則是踱步到皇城門樓前面,沖著下面的眾多老百姓和讀書人揮手示意。
圍觀的老百姓也是非常自發的跪倒一大片。
就連那些過來要聲援傅英的讀書人,也是一樣看到這位大明帝王,不由自主的跪拜在地。
魏尋,白挺,郭鶴城三人哪怕是抬棺鳴冤,以死明志,但看到朱元璋現身的那一刻,還是下意識的跪拜下來。
反倒是傅英,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冷冰冰的盯著朱元璋,幽幽說道:
“微臣有疾在身,不能跪拜!”
在場所有人都能夠聽得出來,這就是傅英的說辭。
開什么國際玩笑,他可是獨斷萬古的天帝!
哪怕朱元璋被后世譽為千古一帝,但也配不上他這個天帝的跪拜!
朱元璋也是若有所思的直勾勾的盯著,這位年初曾經給自己透漏過大明未來的少年郎。
當初他是堅定的不相信傅英這個少年郎的所有言論,但現在皇太孫朱雄英忽然薨逝,馬皇后病重,讓這位洪武帝不得不慎重對待傅英。
只是沒想到,兩人再次見面,這個傅英就敢當著他的面,不跪拜!
毫無以為,英這個不跪拜的舉動,在朱元璋看起來,違背了君臣之道,已經越界了。
見到皇上本尊,卻不下跪,本身就是死罪。
事實上不光是朱元璋皺眉,太子朱標也是緊皺眉頭。
在沒有正式接觸傅英之前,他只是大概的知曉這小子可能是一個硬骨頭。
但沒想到會有風骨到這種程度,內心不由的又驚又喜。
震驚的是,傅英真的連朱元璋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欣喜的則是,當初跟三弟選來選去,最終選擇他作為上疏勸諫父皇的人選,沒有選錯人,他也沒有看走眼。
就在這個時候,禮部尚書劉仲質立馬站了出來。
這位老尚書主管大明的文化教育、典章制度,制訂了一套釋奠禮儀,頒行天下,提倡尊孔,曾陪同朱元璋一道祭孔廟,立學規十二條,頒行全國。
可以說是大明目前最懂規矩的一個人。
上到公卿,下到黎民百姓,見到皇上應當跪拜,這是天經地義之事。
可現在這個傅英竟然不跪拜,實在是太大逆不道!
身為禮部尚書,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亂象出現,所以他直接站出來呵斥道:
“大膽傅英,見到皇上為何不跪?”
隨著劉仲質發聲之后,文武百官也都紛紛跳出來怒斥傅英。
“見圣上不跪者,當斬!”
“傅英上疏大逆不道,現如今見到皇上不跪,藐視皇權,更應株連九族!”
.......
雖然文武百官非常氣憤,但是朱元璋卻對傅英這個舉動,有著很不一樣的感官。
隨著他登基大統之后,身上的威嚴越來越大,性格更是變得越發的殺伐果斷,冷酷無情。
自從前年胡惟庸案,他大開殺戒之后,大明朝的文武官員,見到他,都是瑟瑟發抖。
可是今天傅英看到他,不但沒有發抖,更沒有下跪。
更讓朱元璋在意的是,現在看起來相當從容淡然的傅英四個年輕人身后,還都擺放著三副巨大的壽棺。
這個舉動寓意相當明了。
那就是現在的傅英根本不在乎生死。
有意思。
......
朱元璋的嘴角微微上揚起來,沖著身旁的李善長詢問道:
“善長,如今有多少年,沒有聽到登聞鼓的響聲了?”
正在憤慨的文武百官聽到朱元璋這么一問,瞬間安靜下來。
李善長則是皺了皺眉頭,順便擦了擦額頭不知道什么時候冒出來的汗,恭敬的回應道:
“啟稟皇上,距離上次登聞鼓響已經十年有余,當年是洪武五年敲響此鼓。”
李善長不明白為何一向冷酷無情的洪武帝,到了這個時候,竟然還會如此從容淡定的問出這樣的疑問。
聽到李善長的回答,朱元璋上揚的嘴角已經完全張開。
“哈哈哈哈,十年了嗎?”
“看來咱這十年治理大明,成效還算不錯啊。”
“如今又有人敢擊鼓鳴冤,說明大誥和登聞鼓已經深入民心啊,這才是咱當初設立大誥的真正目的啊。”
“這才是咱想要的大明盛世啊,遇到不平之事,就可以手持大誥,敲擊登聞鼓告御狀!”
文官百官聞言,瞬間不自覺的姿態放得更低了。
本以為這位洪武帝看到不跪拜的傅英,一定會當場直接發火,問斬。
可現在聽皇上的意思,好像沒有責怪之意,反而有夸贊之意。
一旁的太子朱標則是非常恭順的順著朱元璋的話說道:
“父皇,這都是您勵精圖治,愛民如子,才會有如此成效啊。”
“換做商紂王之類,恐怕老百姓絕對不敢告御狀。”
隨著太子朱標的開口,文武百官也瞬間跟著一起夸贊起來。
“皇上圣明,從諫如流,堪比堯舜。”
“皇上宵衣旰食,治國安邦,當得起明君之稱。”
“如今的大明堯天舜日,國泰民安,都是因為皇上明德惟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