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編輯手記

數字化、智能化的飛速發展,正在改變經濟社會結構,也對現有的社會科學體系和理論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戰。如今呈現給讀者的《數字經濟發展與治理》正是以數智時代為背景,匯聚理論研究和知識創新,直面新的變化和挑戰,探尋多樣化的方案和可能性。這里的總第1輯共刊發了33位國內外學者的24篇文章,既有嚴謹的純學術論文,也有基于研究和觀察的評述文章,還有與政策建議相關的策論,內容涉及數字時代的學科構建與研究范式、經濟與管理、數字治理、數字金融,供讀者擷取。

在學科構建方面,主編江小涓回顧了數字技術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經濟學和管理學帶來的沖擊,如數據要素、服務業性質改變、“云工廠”等產業組織創新、研發和創新的新形態、政府與市場邊界變化及監管等公共治理問題,由此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數字時代的經濟學與公共管理學科體系建設的命題。盛斌、洪永淼、鄧小鐵、李三希則分別探討了數字貿易、人工智能對經濟學研究范式的影響、數字經濟的算法均衡,以及數字時代的信息經濟學。

在“數字時代的經濟與管理”欄目中,黃群慧論述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陳煜波通過對京東的實證研究,分析了信任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陳龍以淘寶為例,分析了數字經濟帶來的多樣性增長的價值。寇宗來深入論述了數字化的經濟社會影響,包括對企業競爭優勢、產業演化動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城市競爭優勢的影響,也談到了對經濟學研究范式的影響。叢林的文章是對其三篇學術研究論文的概述,分別探討電子商務平臺對新創企業進入與產業集聚的影響、對女性創業的影響,以及數字化轉型如何增強中小企業面對沖擊的韌性。彭文生討論了數字經濟如何影響增長和分配,他強調規模經濟在數字時代的重要作用,以及數字經濟如何通過改變社會規范影響分配。

在“數字治理”欄目中,白重恩認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潛力,從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以及當前ChatGPT引領的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看,需要有良好的治理才能充分實現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潛力,同時控制其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蘇竣指出,數字技術把我們帶入工業社會向智能社會轉變的重大歷史時期,人類社會傳統的知識生產、傳承和校驗機制,信任機制和權威生成機制正在被顛覆或解構,以人為本、深化智能社會治理研究、建設有人文溫度的智能社會應當是學者的核心秉持。孟慶國和薛瀾等人探討了數字經濟形態下的政府治理,提出了數字時代構建互融共生的新型政府與市場關系。馮耕中等人則聚焦Web3.0時代的互聯網發展與治理體系的建設,從社會和技術系統的視角剖析Web3.0時代的數字風險,總結了國外的治理經驗,進而提出了針對中國的風險治理建議。吳建南等人考察“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基層治理難題,以上海奉賢區為例,分析基層數字化轉型目標偏差的生成機制,探索數字化轉型有效賦能基層的優化路徑。西蒙·馬文為數字技術應用于城市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如何將基于數字技術的人工智能、自動化等應用于重新塑造城市,如何讓機器人適應人類的變化,怎樣與機器人共享城市資源等。魏江討論了平臺經濟壟斷的特征以及治理機制的設計,他認為產業發展是趨向融合的,應當遵循經濟規律,不能簡單地按照過去的規則要求新型產業形態,把新業態扼殺在搖籃之中。林維則剖析了數字時代最重要的要素數據的法律保護問題,他在分析我國數據法律保護體系現狀和司法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數據法律保護的建議。馮娟討論的是目前法律界和政策界中爭議最大、最難處理的問題,即數據確權,她著重分析共創數據的歸屬、原創與二創的權利歸屬,數據共享的基石,以及平臺與消費者如何分享數據等問題。

在“數字金融”欄目中,托馬斯·薩金特從金融活動的典型特征入手,分析金融科技帶來的新特征及其挑戰。黃益平則討論了數字信用的創新及其應用、對金融穩定帶來的影響,以及未來的應用前景。朱鋒則全面介紹了央行數字貨幣,包括適用的技術與設計、主要央行數字貨幣的進展、數字時代的國際貨幣體系等。何治國等人的文章以開放銀行為主題,構建了一個信貸市場競爭均衡模型,基于此模型,探討了在借款人擁有數據的情況下,引入開放銀行對信貸市場競爭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大英县| 海城市| 莒南县| 开封市| 新田县| 冷水江市| 祁门县| 承德市| 宾阳县| 肇源县| 雷波县| 武川县| 米林县| 兰溪市| 行唐县| 佛山市| 新河县| 古田县| 海淀区| 鄢陵县| 乌鲁木齐县| 昌都县| 江川县| 临猗县| 清流县| 泸溪县| 彭水| 始兴县| 滨州市| 台江县| 天祝| 桐城市| 双峰县| 筠连县| 社会| 通河县| 万安县| 泰兴市| 抚顺县|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