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堰上春秋
  • 鄧洪波
  • 2711字
  • 2024-12-13 05:54:17

周宅位于堰上鎮北關街的中段,過了西門直行大約二百米是一三岔路口,向東走是堰河街、往東北一條大約一華里長的街道就是北關街,此街一至延伸至大城門樓下,這座城門樓是往北開的、俗稱大關門,大關門是堰上鎮北大門,往東走一公里,還有一座向北開的小關門。北關街是堰上鎮最繁華的街市,這一路分布著糧行,當鋪,錢莊,中藥鋪,染布行,日雜鋪.飯館、山貨行,等幾十家大大小小的店鋪。而鎮公所,天主堂,西醫院也在這條街上。這其中周家在這段街上就擁有中藥鋪與日雜與山貨以及飯館多家的大門面。

周宅位于北關街中部,周宅左邊是周家自家開的濟生堂藥鋪,右邊也是自家的雜貨鋪,

周家的大門樓是中西合壁式建筑,樓頭是兩個對稱的灰色高大卷拱,周宅的臺基高于兩邊店鋪,上五級臺階,可達門樓兩扇高大紅漆大門前,大門兩邊裝飾兩個大石鼓。從街上看不出后面的建筑,進入大門,門的左邊是三間門房,右邊是小小耳房。大門對面有一大的福字照壁,從這里再往左就是二門,從二門進來是一院落,兩旁有左右廂房連有抄手回廊通后面就是廳堂,廳堂寬敞高闊,整個建筑是中磚木結構,廳堂內正中墻上掛一猛虎下山圖左右有對聯,畫下是一條幾,條幾上有兩個大青花瓷瓶,上面插著時令鮮花,條幾下面是一八仙桌兩邊有兩把太師椅,廳堂地面是青磚砌成,廳堂兩邊是兩間房,左邊是臥室由商會會長周世華夫婦住的。從廳堂后面有一道門可通向后面一進院落,是小姐月娥住的二層小樓,上下各三間

從抄手游廊右邊又有一走廊,走廊盡頭又是一道拱形門,通往周家大花園,

周家花園,花園不大約有一畝地,里面種桃杏李的果樹,中心有個幾十平米的池子,里間也有小橋流水和小小涼亭,但是卻很袖珍,水不深大約一米,水是從墻外面護城河水通過來的。池子周邊種植著桃杏李棗的果樹,間或也有榆柳之類古樹,再后面就是兩丈多高的圍墻,花園左右兩側是一長溜平房,大約少各有七八間,一邊是倉厙,一邊是廚房,柴房和儲藏室,都有獨立小小院落,磚有防火墻,其實這花園水池里的水也是為防火用的,以備不時之須。旁邊兩家店鋪都有直通后花園的小門,

周世華有三男一女,分別排序為大兒子周昌茂。老二周昌盛,老三是女兒大名周昌祥,小名月娥,小兒子叫周昌瑞。右邊是大兒子周昌茂夫婦所居,由于周昌茂夫婦經營著碼頭貿易,由碼頭上貨棧倉庫內也有寓所,所以除了春節歇業大兒子就不住在這里,平時就空著。從廳堂兩邊邊門一至通向后方,邁過個大門檻又是一個天井,圍繞著天井后是幢二層樓高的樓房,也是磚木結構,形式如同字形,兩邊有翼樓,左邊兩層是二兒子周昌盛夫婦居住,

周昌盛是本鎮保安隊隊長。本來周家中藥鋪周世華想交給昌盛經營,無奈二兒子不諳經營之道,少年時就愛舞槍弄棒,成年后更喜結交朋友,行俠仗義,常常行走江湖四處找人學武藝,周世華無法只能自己經營藥鋪,為了不讓他四處游走,給他娶了房媳婦,想借此拴住他,沒有想到,新婚一年之后,他又丟下家里的兒媳婦和剛滿月的兒子四處游蕩。周世華只好另想辦法,前幾年鎮公所保安隊隊長出了個意外,缺了人手,空出了閑位,周世華急找了鎮長托了關系,為二兒子周昌盛謀了個這個公差,成功當上堰上鎮保安隊隊長,自從當上這個保安隊長之后,周昌盛倒是如魚得水,平日里領著一幫保安隊員協助鎮長保一方平安,閑暇時又教這幫人可也算是遂了昌盛自己的愿望。家里由二媳婦和兒子與女兒住。右邊翼樓兩間本由三兒子昌瑞住,但三兒被周世華派去經營雜貨鋪,就一至住在旁邊雜貨鋪里的臥室,三兒子昌瑞還未成婚。

周宅的后面就是順城街,順城街街的另一也是兩丈多高的古城墻.墻下面有臨時搭建著窩棚居住的大多是平民百姓和些做小本經營生意人,有賣小吃的和賣針頭線腦,理發剃頭擔子的,也有賣菜和生肉挑子。

周家后門開在廚房那一側,打開兩扇門走進來就是一小小院落,再從這院落進周家花園了。

說起堰上鎮商會會長周世華,方圓幾百里之內也算是個響當當人物,是個大戶人家,除了在鎮上有部分產業.在附近鄉鎮也有良田千畝,這一手家業由他祖父所創立。

周世華祖籍是離堰上鎮二十多里外的周家灣,他祖父是滿清時考取功名,從鄉試,府試,會試考取進士之名,在京城做了一個翰林,也放任做過幾個地方知府,告老還鄉之后在堰上鎮起了幾重房舍,也在城外買了幾百畝地,民國還沒建立就已已經仙逝。家業的快速擴張是到了世華父親這一輩,他父親周元濟雖沒有繼承老爺的從政的衣缽,卻在另一條從商路上施展其天才似的才華,周元濟常隨著老爺左右,照顧著老爺因為老爺任上兩次知府所在地一個山西,一個湖南,所以老大在此其間長了不少見識,雖學業未成,甚至荒嬉,這是老爺心中一致的憾事,但從隨老爺這幾年在各地往來漸漸學會了販夫走卒的勾當,漸漸積累了不少財富,之后索性把家中兒子周世華叫來照顧老爺,民國時期,自己則利用積累到財富在堰上接連幾年內開了中藥鋪,雜貨鋪,和一家“濟生酒樓”.同時為了方便對外交易又在堰上鎮碼頭邊經營一家“濟生商行”。更了不起的是漢口也開間分行。專為對漢口等外地供應地方土特產以及從事買賣泊來品。平日里販東售西,買南賣北,從家鄉特產木耳,香茹,白果,板栗,桐子中獲利甚豐,其中有一種東西還在漢口商行間有很大名氣,這就是“堰耳“,堰耳其實是產生荊山中的一種山珍一白木耳,因為從山里運出來需從堰上中轉至漢口,所以人們就叫它為堰耳。,

周世華從小就跟著父親周元濟走南闖北,耳聞目染也從中學會了經營之道,民國初年,到二十多歲時父親就放手讓他單干,沒有想到周世華比父親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十幾年的歷練苦心經營,到周元濟去世那年,也就是到民國二十年,周世華在本鎮擁有藥行,當鋪,錢莊,商行幾個大字號,分號不但在省城武漢有,連周邊河南,陜西一帶也擁有,在蠻河邊上擁有個幾座碼頭和十幾條船,因此理所當然選為本鎮商會會長。

貴娃子的柴之所以能直接挑到周宅,是因為貴娃子的二叔在周宅的廚房掌勺大師傅,因為是周家灣人,因為早年周元濟發跡之后.開始思起家鄉的美味,為了每天能吃上家鄉可口的飯菜,在任上從周家灣招來一個會廚藝的遠房親戚做廚師,貴娃子二叔十多歲就跟著一個周家遠房親戚的廚師學徒.兩人一至跟著周元濟老爺子,二叔久而久之也就會了這門手藝,等周老爺子駕鶴西去時,老廚師年老干不動之后,二叔理所當然扶了正。做了周家掌勺大師傅。周家非常念舊,從祖父那時起周家就有個規矩上上下下的下人都用周家灣的人,相信老鄉,這些人也都是一個一個被熟人帶進來的。

周府上上下下幾十號人,除了主人們開小灶之外其余下人都是一個樣,早上稀飯饅頭咸萊中午干飯一葷一素兩個菜,晚上肉絲面,周府對下人一點也不苛刻,因為下人們都是老鄉,有些甚至還沾親帶故,從周世華爺爺那輩起一至到如今都是這樣,所以每個下人對周家忠心可耿耿,別無二心。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余江县| 西丰县| 如东县| 营山县| 攀枝花市| 夹江县| 襄城县| 延边| 荥阳市| 沧州市| 普兰县| 兰坪| 苏州市| 会理县| 西畴县| 定襄县| 台南县| 樟树市| 德兴市| 镇平县| 察雅县| 通辽市| 定陶县| 公安县| 民丰县| 堆龙德庆县| 临朐县| 孙吴县| 无极县| 抚宁县| 南部县| 藁城市| 油尖旺区| 崇文区| 工布江达县| 独山县| 韶山市| 平泉县| 大渡口区|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