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終章
- 回到隋朝去作死
- 三九二十八
- 5566字
- 2023-09-13 16:02:11
昌去疾與薛青蘿決定趁龍麟閣尚未出征,在藍田縣成親。
龍麟閣和宇文士及等人,以及李淵的妻子竇氏和李世民姐弟,也一起參加了昌、薛二人的婚禮。
待大婚過后,龍麟閣率驍武衛向河洛潁川進發。
潁川自古多名士,荀、郭、鐘、方等大姓,皆是潁川大族。
這些豪族原本都在觀望朝堂局勢,前番李密秘密遣人遞來邀帖,這些潁川豪族都婉言謝絕。
待龍麟閣和宇文士及登門來訪時,礙于這兩人的恩威并施,潁川諸姓只得派了族中子弟入募從征。
大軍一邊整訓,一邊行軍,自龍門直上河東。
裴矩本是河東裴氏中人,薛舉亦出身河東薛氏,有這兩家相助,宇文士及便不多作停留,分兵先上太原。
有了潁川征募經驗,驍武衛抵達太行井陘時,已經擴充了五千余人。這五千人一如舊例,千余大族子弟,其余則全是各家派出的家將。
大軍在太行山下盤桓月余,龍麟閣領秦瓊等軍中將校借著大軍休整之機,將驍武衛全軍整合訓練了一番。
歲末,驍武衛再次分軍而行,宇文士及領兵先上燕幽之地,龍麟閣則與裴大人、蕭大人一起,向齊地進發。
齊地自歸了大隋,民心便一直未定。
裴、蕭兩位重臣,身負撫慰地方的圣命,龍麟閣也在打齊地豪族的主意,三人一番合計,便將兩件事,歸做一件事來辦。
驍武衛中,秦瓊和房玄齡皆是出身齊地,房氏一族,在齊地也是世代為官的士族。
于是裴、蕭兩位大人于歷城大擺宴席,龍麟閣則委派了秦、房二人,持裴矩的名貼,邀請齊地各郡名望赴宴。
宴間裴矩許以功勛,曉以利害,龍麟閣則應諾齊地諸家子弟,同關中世家子弟一般賞功罰過。
酒宴從舊年尾一直擺到正月后,驍武衛軍員再次擴充。
齊地本就尚武成風,諸郡大族中,多的是不安分的人。驍武衛中既有秦瓊這等故齊舊人為將,也有房玄齡這個剛剛加冠的少年長史,倒是打消了齊地諸姓的一些顧慮。
待龍麟閣率軍北上時,驍武衛又得了近萬新軍,更令他興奮的是,程咬金竟然也來到了自己軍中!
龍麟閣其實心里一直惦記著史上有名的程咬金和羅士信,既然得了程咬金,當然不想錯過羅士信。
他私下讓秦叔寶多方打探,卻沒能找到羅士信。倒是其王薄、翟讓這些一言不合敢造反的人,一找一個準。
王薄尚是個一心想靠圣賢書出仕的書生,翟讓則是個縣城小吏。
龍麟閣細細一想,雖然覺得自己這番計謀,這些人未必還會做亂,但為長久計,還是讓秦瓊將這些青史留名的反隋名人,全都強拉入驍武衛中。
王薄志在科舉,卻也懂些槍棒之術,龍麟閣便讓他做了參軍佐事;翟讓本就是江湖武夫的性子,秦瓊便安排他先做了旅率,其余人等,或大或小,皆有官職。
至于羅士信,龍麟閣仔細回想一番,這家伙初入張須陀軍中時只有十五歲,而且還是楊廣征完高句麗之后的事,現在的羅士信,恐怕還只是個流著鼻涕泡的小屁孩,于是只好作罷。
大業六年春,龍麟閣和宇文士及于涿郡合兵一處時,驍武衛已經是近四萬人馬的大軍。宇文士及比龍麟閣下手要“狠”上許多,多次危言恫嚇,唬得那些世家公子恨不得人人都帶一百來個護衛才算安心……
大軍只在涿郡駐扎了半月,龍麟閣拜望了年前便到了涿郡的薛世雄大將軍,商議好策應之事,便借口要去塞外練兵,跨過了長城,直抵草原。
此時高句麗已經得知隋軍有意來犯,柳城郡和燕郡皆報稱,有高句麗的游騎四下刺探。
龍麟閣出了關塞,卻未急于去尋高句麗人,而是先拿草原上的奚族和契丹族的散兵游勇開刀。
今天說奚族人偷了自家的雞,明天說契丹人摸了自家的馬,動轍領著數萬人圍毆散落在草原上的小部落,幾個月下來,逼得這些部落的頭人,一邊向突厥的可汗求援,一邊盍族北遷。
及至夏末,大隋北疆一帶,已經鮮少能見到奚族人的部落,而遼水左近,也再沒了契丹人的身影。
但宇文士及一直擔心的事也發生了!
朝中以劉士龍大人為首的文臣,多次以驍武衛“濫殺”“師出無名”為由,彈劾龍麟閣。
許是朝中的大人們已經忘了龍麟閣的性子,最近這次竟然聲勢浩大到聯合了數十名朝臣,以龍麟閣“治軍無方,有違天和”為由,再次要罷免龍麟閣的將職。
楊廣被這些朝臣吵得頭大,他也沒有想到龍麟閣一到了草原,便像脫韁的野馬駒子,四處撂著蹄子亂刨!
而且楊廣心里也不喜歡龍麟閣這般行事,且不說突厥的那位新可汗已經派了數撥使臣入朝,要他“管教”龍麟閣,便只說龍麟閣是自家小女的如意郎君,楊廣就打心里不愿此子敗壞了名聲!
雖是如此,楊廣眼下卻顧不得管教遠在遼東的龍麟閣。
他已經得到了楊義臣的密報,楊玄感掌控了西域諸城后,自覺羽翼已豐,已經和西突厥人起了沖突。
經過將近一年的經略,關中至西海的馳道將要建好。
于是,楊廣派備身郎將王士隆遠赴遼東,將龍麟閣責斥一番,令他謹慎行事。又令衛尉寺整飭軍備,準備再次西征。
李密沒能得到諸多河洛大族的支持,齊地望族也因為龍麟閣和裴矩的攪局,對他日漸疏離,他只好再次西行,前往西域,準備投靠楊玄感。
而龍麟閣接到楊廣的旨意后,卻沒當回事。驍武衛經過數月以戰代練后,將士們的士氣大振,殺氣盈天,諸軍的戰陣配合也已有了成效。
拉著宇文士及等人商議之后,龍麟閣覺得時機已經成熟。
于是在送走王士隆的第二天,驍武衛開始調頭東進,襲擾越過遼水的高句麗人。
此時高句麗的遼東城,已經聚集了十數萬大軍。得知隋軍已經靠近遼水后,遼東城守將急忙報知高句麗王。
高句麗王高元和丞相乙支文德商討之后,決定先派軍探其虛實。
驍武衛借著幾次大勝余威,又有薛世雄率邊軍策應,于遼水西將數萬遼東城出來的高句麗軍打得大敗,戰死、溺死者無算。
高句麗守將見隋軍勢大,只好縮回遼東城,死守孤城。
哪知龍麟閣率軍渡過遼水后,卻不急著攻城,只是四下里征討易攻難守的村寨城鎮,每有降俘,便擇青壯男子斫其右手,放其自去。
驍武衛麾下多是世家公子,有不憤者以“殺降不祥”勸諫龍麟閣。龍麟閣卻說并未行殺戮,只是略施薄懲而已。
宇文士及等人卻是心知肚明,這等缺德帶冒煙的手段,讓高句麗平憑了十數萬破家乞食,又無戰力的壯丁。不僅可以動亂敵軍民心,而且也能耗費高句麗國的糧資。
在大將軍和監軍大人的縱容下,某些紈绔子弟的驕縱天性開始發作,不是燒人家的田,就是拆人家的屋,把遼東城附近的高句麗人全給禍害了個夠!
好在還有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這些人的約束,殺民冒功、欺辱女子的這些事,才發生了三兩起,便被軍中的“殺威棒”給制住了。
遼東城里有高句麗將領氣不過,幾次帶人出城與龍麟閣的驍武衛野戰,卻都被驍武衛和大隋邊軍殺得落荒而逃。
很快,龍麟閣的“屠夫”之名,再次從遼東傳遍塞外,甚至傳回了關中。
這次興許是朝臣們又記起了龍麟閣的狠毒手段,除了幾個習慣了“悲天憫人”的老夫子外,竟再沒有哪個朝中重臣去為高句麗百姓出頭了。
倒是楊廣反而不高興了!
不僅是因為龍麟閣“不聽話”,還因為楊廣本就好大喜功,喜歡好聽話!
這些年大隋國運昌盛,多少來朝貢的使臣,都會說些“天朝上國”“天可汗”“德澤四海”之類的虛辭。現在龍麟閣如此行事,不止壞了他自己的名聲,也讓楊廣覺得失了大國氣度。
于是楊廣再次派人去往遼東,召龍麟閣回關中。
正好龍麟閣也覺得驍武衛在遼水西側呆得夠久了,而且塞外天氣比之中原,寒氣降得早,眼下已近秋末,將士們也都開始叫冷了。
宇文士及率大軍撤往柳城郡,龍麟閣則領著親兵,快馬急行,趕回關中。
楊廣見了龍麟閣,自然是一頓臭罵。
龍麟閣口上應著“是是是”,回頭就拿出一疊功勛冊子,找兵部尚書給驍武衛將士請功去了。
兵部的大人礙于龍麟閣將成為駙馬的傳聞,不敢有所怠慢,可天子剛剛責罵了龍大將軍,他們哪敢隨意處置?只好寫了奏報,呈給楊廣。
楊廣陰著臉,再次召見龍麟閣。
龍麟閣早有應對之詞,先和楊廣解釋了自己的想法,又給楊廣出了個“餿主意”:再次征召天下良家子,開府建衛。
于是楊廣頒行詔書,大書驍武衛之功,大賞驍武衛將士,并下詔再行征募良家子,凡為國開疆者,均可于其地獲賞田產奴仆。
大隋各郡多的是家中五子,甚至十子者,因家中田產有限,餓肚子的也不乏其人。聽說驍武衛軍中原本是家將出身的人,竟也能因功論賞,獲賜田地牲畜,一時間各郡青壯勇躍應募。
只將各地的大姓家族氣得直翻白眼!原本這些人府里的仆役、佃戶,就是來自于吃不飽飯的人家。現在倒好,這些人里健壯些的,都被一紙詔書,召入府衛了!
氣歸氣,總還是有些出身不好的人,或者心有顧忌,不敢從軍的人家。他們只好將主意打到這些人身上。
始作俑者龍麟閣卻不管這些事,他每天準時準點地進宮,不是朝拜皇帝,就是在大興宮里陪小公主逗悶子。
一直到大業七年春,龍麟閣才又起身上路。
這次不僅是他出征,楊廣也再次御駕親征了。
楊廣出征,劍指西域。此番他不僅要剿滅楊玄感,更要趁機將西域全境真正納入大隋治下。
有了各郡的新軍,和龍麟閣所說的“效仿曹魏屯田”的計策,楊廣自然不會留著西突厥在大隋西疆生事!
龍麟閣此次北上,領著數萬新征募的大軍。他并未像前番那般,走河洛,經河北,而是直上九原,再走云中。
他可還記得孫思邈說的話,那位神出鬼沒的參一曾邀他去往云中。
到了云中馬邑郡,龍麟閣不僅見到了參一,還見到了他一直掛在心上的李靖李藥師!
原來李靖竟然也是參一的徒弟!參一的師門,不奉孔孟,而行百家,其中尤以兵家為重!
而李靖正是參一門下兵家傳人!
李靖這個后世奉作“軍神”的人,如今只是個馬邑郡丞。有了參一的師命,又有龍麟閣委以一衛將軍的誘惑,李靖自然樂于效力。
得了李靖相助,龍麟閣貪心不足,又在馬邑郡治下找到了還在找鐵的尉遲敬德。
比之李靖,窮困潦倒的尉遲敬德更好籠絡,一個郎將之職,便讓尉遲敬德恨不得立馬執槊殺敵。
回到遼東后,驍武衛與新軍合并開府,稱遼東府行軍。
龍麟閣為帥,宇文士及依舊是監軍,其余人等,官職各有升進。
遼東府行軍新舊混編,整訓一月后,再次前出,渡過遼水,征討高句麗。
高句麗人此時的日子卻不好過!
都城外聚焦了數十萬餓肚子的流民,青壯還都沒了右手,不能入軍打仗。光是喂飽這些人,就讓高句麗上下愁沒了頭發。
況且高句麗國內原本就多山地,土地產出不多。若是以往,高元和乙支文德還能派出鐵騎,去契丹或是鄰近的靺鞨諸部打打草谷,搶些牛羊什么的。
可自從去歲那個好不斯文的龍麟閣,帶著那群同樣喪良心的大隋世家子們來到遼東后,不但高句麗北邊的契丹遷走了,就連更北邊的靺鞨人和室韋人都一并被隋軍嚇跑了……
無奈之下,高元和乙支文德只好派人南下新羅、百濟,甚至派水師渡海,去往倭國“打劫”。
新羅、百濟皆是大隋屬國,高句麗要抵御隋軍,倒是不敢派大軍進犯。只是百濟與新羅二國也是素有嫌隙,大軍戰力也遠不如正值強盛的高句麗,只好派人向大隋哭訴求援。
可惜此時大隋皇帝已經率軍西行了……
龍麟閣率軍抵達遼東城下,見遼東城地勢險要,城高池深,驍武衛又是新軍,本就不擅攻城,便再次繞城而過,挑著高句麗其他小城攻打。
戰俘還依舊例,一律砍手放走,得來的糧草則全都帶走,以戰養戰,大軍直抵薩水。
迫于形勢,加上國內民心所迫,高元和乙支文德只得將侵入百濟和新羅的大軍調回都城,以待隋軍。
遼東城守將也被遼東城內的“怯戰”傳聞弄得灰頭土臉,只好放棄堅守險城的方略,糾集逃到遼東城的高句麗殘軍,追著龍麟閣而來。
卻不想薛世雄早已和龍麟閣商議好,只待遼東城守軍一出,薛世雄便聚齊涿郡、柳城郡、漁陽郡三地的數萬邊軍和各鷹揚府府兵,趁虛攻下遼東城。
后路被絕,又得不到補給的遼東守軍,只在薩水邊上和龍麟閣對峙了幾天,便被隨和而來的薛世雄大軍,與驍武衛兩下夾擊。
一場大戰下來,十余萬高句麗大軍,僅五千余人得以逃生,渡過薩水逃進高句麗國都平壤城。
礙于兵力和補給,龍麟閣和薛世雄并沒有打算過薩水,攻平壤,而是于薩水邊上擇地建城,將薩水以西全都庇護在新建的平高城下。
楊玄感與西突厥大戰一場后,元氣大傷,楊廣又率大隋數十萬府軍親征而來。
一番權衡之后,楊玄感將李密縛于大隋皇帝馬前,求告請罪。
為了能讓弘農楊氏不絕后嗣,楊玄感效仿其叔楊約,在楊廣馬前自刎謝罪,以此換來楊氏一族永居伊吾。
楊廣將李密梟首示眾,又分派大軍,繼續征討西突厥,直到逼得西突厥北逃西遷,方才罷兵東歸。
大業八年夏,龍麟閣尚小公主楊喬,成為大隋駙馬。
楊廣以新得疆土,大肆封賞于有功將士,暗中扶持了許多各郡的小世家,同時又將諸郡郡望之家分拆開來,于塞外、遼東、西域諸地再開各世家堂號。
驍武衛將士在薩水邊的平高城,與高句麗對峙了一年后,楊廣再次興兵東征。
被龍麟閣折騰了幾年的高句麗,國力已經耗損大半,國內各地也因流民生事,不得安寧。
大隋數十萬府軍一舉擊潰薩水邊的高句麗守軍,如摧枯拉朽一般,直抵平壤城下。
高句麗王高元不得已,只好自縛請罪;乙支文德心死如燈滅,竟意欲在萬馬軍前行刺楊廣。好在龍麟閣機警,將一眾心懷不軌的高句麗臣子弒于君前。
大隋府軍勞師動眾,楊廣又志向高遠,好大喜功,自不會滿意高句麗一地,于是大軍繼續南下,蕩平百濟、新羅二國。
就在楊廣準備班師回朝時,倭國使臣前來御前覲見。
正值威風八面的楊廣一看倭國國書,其書又曰“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云云,登時拍岸而起,宣派來護兒整飭水師,以倭國妄稱其主為“日出處天子”為由,決意征伐倭人。
正閑得發慌的龍麟閣趕緊毛遂自薦,要與來大將軍一起,出征倭島。
有了龍麟閣這個“屠夫”參與,來護兒的水師在倭島上的作為自然好不到哪去!
再加上驍武衛出身的那些公子哥,倭島各處,便多了許多缺胳膊短腿的男人。一時間,倭島女人愁嫁者不知凡幾。
消息傳回大隋,楊廣雖然當著朝臣的面,狠狠責斥了龍麟閣,又褫奪了他的軍權,卻再不疑心龍麟閣會有二心——一個聲名狼藉之人,即便有心國器,也不會有人追隨。
他卻不知,龍麟閣求得便是這種結果。他在倭島就差使出十大酷刑,除了私心作祟之外,也是想自污,以求君心不疑。
其后數年,楊廣聽從裴矩和龍麟閣等人的勸諫,決意休養民力,平衡朝堂與各郡的世家勢力。
大業十三年春,龍麟閣于大朝會上,語出驚人,與其五姓七宗,何如天下百姓皆為世家?于是楊廣頒下詔書,再次興兵開疆,并一如先例,所得國土,皆賜賞于有功將士,許其開宗立號!
大隋蓄養國力數年,天子一紙詔書,無論寒門貴姓,其家皆出青壯子弟,北上南下,窮究地盡。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