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構想,剩下的就是進行相關等待工程研究了。因為就目前的實驗來看,打開空間裂縫容易,但是要確定好方向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所以,現在首要任務就是找到那幾十個信號發射裝置的具體位置。同時火星這個空間裂縫實驗也不能中斷。
工程師們有一個猜想,空間裂縫的建立應該會受到坐標方位的影響。比如之前火星自傳的位置,在最開始那兩次實驗相差不大,所以對面空間裂縫相距也不遠。
所以,現在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啟動一次實驗,到時候通過收集到的信號發射裝置來建立空間隧道模型。
因為信號發射裝置離火星距離并沒有多遠,最多也就是幾光時的距離,這個距離也就是從地球到海王星那么遠。
為了飛船能飛的足夠遠,蛟龍號要進行改裝,首先得壓縮飛船上的人口數量。第二就是儲備足夠多的生活物質和燃料還有飛船動力拋射物質。
由于蛟龍號不具備生活物質再生循環系統。只有基礎的水和空氣的再生系統。所以原本可以供幾千人短距離航行的設計,現在也不得不壓縮人口了。
工程師們通過計算機模擬,得到一個最佳生存方案,也就是25人作為這次的遠航人數。陳曉峰第一個報名參與,他很想去那么遙遠的地方探索。而火星上的工作由小智代勞了。
很快,一艘名為“螢火蟲號”的蛟龍太空飛船很快就改造完畢。當這天飛船啟動的時候,王思源帶著兩個孩子跟他進行了視頻通話。
一開始王思源是不同意陳曉峰去那么遠的地方的。后來陳曉峰做了很多工作王思源才同意。而且陳曉峰說,他去心里還是有譜的,叫別人去他也不放心。
看著戀戀不舍的王思源,旁邊一臉羨慕的陳嬌,和張著大眼睛,剛剛開口學會說話的陳星遠。陳曉峰內心也不是滋味,這一別估計得大半年吧!
空間裂縫實驗還在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進行一次,發射出去的信號裝置,每次的數量不再是十幾個了,減少到了三個。這樣也是為了節省材料。
陳曉峰他們的螢火蟲號飛船,被加速到最快的速度,千分之一的光速。差不多兩個月就能到達最近的一個信號點。
這個過程是非常無聊空寂的,一艘那么大的飛船就他們25個人。好在他們都是很有定力的科學家,平時在實驗室里,也不過幾十個平方的空間,那么多年都熬過去了,這點孤寂也沒什么的。
而且他們在航行過程中經常發現一些太空巖石。這些巖石冰冷黑暗,不知道在這個宇宙空間漂浮了多少年。有的大點的巖石上還布滿了被撞擊的斑點和坑洞。
他們的路線也算是首航,所以對整天航道進行了記錄,以備為來的飛船提供數據支持。
……
他們一路上沒有耽誤時間,只花了幾個月時間就到了信號密集區間。當第一個信號發射裝置被機械手臂捕獲時,所有人都高興的像個孩子。
他們做了路程的計算,并對現在的位置和火星的位置進行了修正,發現這次空間裂縫的傳送距離達到了3.5光時。而且所有的信號發射裝置的位置到火星的距離都是這個數據。
另外一個發現,就是所有的信號發射裝置,排列成了一個巨大的弧形鏈條,這鏈條的與火星構成一個完整的水平面。弧形的圓心就是火星上的空間瞬移實驗平臺。
這些數據就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結論,只要在宇宙空間中固定一個方向,進行空間裂縫打開實驗,那么空間裂縫背后打開的位置應該是不變的。這個結論就完全能夠被運用起來了。
唯一還沒有搞清楚的是,為什么空間撕裂的距離只有這么遠,難道不能更遠一些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曉峰他們這群人又開始了新的構思。
“陳學長,我覺得是不是我們的裝置功率不夠大,再擴大能量輸出,試試唄。”
“這也是一個方向,可以試試,但是我認為還是能量密度問題。比如提高能量的自身頻率。同樣的能量束,高頻的能量束一定比低頻的能量束的能量密度大些。”
“嗯很有可能,那通知火星基地讓他們準備一下進行新的實驗吧。我們現在還在太陽系外圍,尋找信號發射裝置也近一點。”
“沒錯,去安排吧!我們就在附近逛逛。”陳曉峰同意道。
……
四個多小時后,火星基地才收到螢火蟲號的探索報告和新的命令。
基地人員都開心的不得了,因為他們知道空間通道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成為現實了。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善這套系統。
小智冷靜的下達了新的實驗命令,從新調整了能量頻率,和能量總量。讓光柱變得更粗,達到了直徑10米的樣子。
實驗開始前,小智給螢火蟲號發射了實驗開始的時間和坐標方位,讓對方有個確定的目的地。
過了一個小時左右,小智下令啟動實驗。
這次實驗有了一些新的變化,首先出現黑洞面積變大了很多倍。完全能夠容納一架蛟龍號飛船通過。
看到這個結果,小智決定除了投送信號裝置進去,還準備了另外一艘科考飛船。飛船里放置了一些動物和植物,但是沒有人員,駕駛員由機器人替代。
這個準備也非常迅速,一個小時后,科考飛船就進入了黑洞并消失了,其他信號裝置也完成了投送。
科考飛船進入黑洞的實驗是后來加入的,所以小智不得不補發一條消息告訴螢火蟲號的陳曉峰,讓他注意一下那架科考飛船,特別是里面的生物存活情況。
半年之內它們的生存狀況是沒問題的。因為飛船上有足夠的糧食和水,還有空氣。機器人也會好好照顧它們。
當陳曉峰收到小智消息,是在幾個小時之后了,而之前他們也先收到了信號發射裝置的信號。
于是跟隨著信號,陳曉峰他們開始了新的遠航。這一次不僅要找到信號裝置還要找到那艘科考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