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蒼龍號首次遠航
- 工業大循環
- 遠航的舵手
- 2174字
- 2023-11-01 13:40:51
時間永遠不會等待任何一個人的慵懶,也不會等待任何一件事的拖延。因為時間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世界在不斷變化。
蒼龍號太空飛船已經建造完畢,工程師們正在對它進行驗收。整個驗收過程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驗收過程是先靜態再動態,中間是先分步再總調。
靜態就是在地面上,對飛船所有的子系統分別進行驗收,完成以后聯動驗收。
動態驗收要復雜的多,首先飛船得離開地球,在外太空進行驗收。飛船進入外太空,要進行各種工況飛行、防御系統驗證、武器系統調試、救援飛船和科考飛船進出母船演練、太空資源的捕獲和儲存、飛船上工業生產實驗等等。
總之一句話,為了讓飛船在太空能安全穩定的飛行,還得要飛船沒任何毛病的運行。
等飛船驗收的沒什么問題的時候,就該考慮人類在太空航行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太空可不像地球上,四季分明,還有重力。人體從進化開始就適應了地球的各種條件。
雖然,傳統的載人航天,也有相關數據,但那畢竟是近地軌道上,而且宇航員們活動空間有限。如今蒼龍號太空飛船,很多條件都發生了改變。飛船的活動空間更大和防輻射水平更高,個人鍛煉設備也更為豐富。
這次華國蒼龍太空飛船的建造成功,被華國新聞大方的播報出來了。
地球人都知道,如今的華國再無對手,無論造出什么驚天動地的東西,其他國家都只有羨慕的份,而沒有嫉妒的實力,更沒有恨的底氣。
看到華國的新聞的報道,華國已經制造出了巨型太空飛船,而且還有數艘小型的太空飛船作為功能飛船。
從電視上就能看出這艘飛船多么巨大,為什么之前就沒有被發現呢?因為思源集團對這片區域進行了某種干擾。
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沸騰了,一個世紀以來,太空探索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哪怕實現了載人航天,哪怕建造的了空間站,哪怕發射了太空探索器到達太陽系邊緣。
如今華國建造的太空飛船,能真正實現人類進入太空探索的夢想。因為它的航行成本最低,飛行距離最遠,而且搭載人員多,內部還實現了物質循環利用。這樣完全可以讓飛船上面的人存活下去。
全世界對太空探索的感興趣的人,都在慶祝人類開始踏上太空時代。
相比國外老百姓的熱鬧,華國老百姓似乎沒有太大熱情,一個原因是華國現在的科技太發達了,一架太空飛船而已,很平常。如今天空到處都是鯤鵬和蛟龍號飛來飛去的,也都習慣了。
另外一個,就是華國人對故土難離的性格。再過去苦難的日子里,都沒有太多人愿意離開自己的國家。如今,華國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環境這么好,他們更加不愿意離開了。對于離開地球,他們也沒有太多的興趣。只有少部分有想法的人愿意離開地球去外太空生活。
但是華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這少部分人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足足有幾百萬人的規模。其中已經選拔了幾十萬人作為首批隨航的太空人員。
……
定于半年后的蒼龍號太空飛船載人飛往外太空,進行人類第一次正真意義上的載人太空探索活動。
這次外太空探索,將近距離探索太陽系內所有行星以及稍大的衛星。同時投放資源探測器,收集這些行星上的各種資源分布。為將來開發做一個墊鋪。
思源集團之前做了深入研究,以地球上的資源,不能太過度開發,不然就會極大的透支人類未來的發展。所以只能鎖定其他星球,在這些沒人的星球上,進行開發和建設。至少在每一個資源豐富星球上建設太空飛船生產基地。這樣的話就可以,可以同時開造多艘太空飛船。
思源集團這邊也做了人員安排上太空,人數定為5000人。雖然飛船上給思源集團人員的額度是1萬人,可是公司里很多人都有其他的工作安排,更本來不了那么多人。
現在思源集團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集團公司總員工超過了20萬人,思源航建的人數則更多,已經到了近百萬人的規模。而且隨著其他太空飛船的建設,這個規模會更加龐大。
思源集團已經完全放下了所有生產性的子公司,包括零配件生產公司,垃圾處理公司,和工業污染處理公司等等。這些公司都由國家接手,并繼續運轉下去。
思源集團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技術生產公司。華國所有的研究所和科研公司都與思源集團建立了同步交流信息通道。而國外的科研公司就與華國這些科研公司或研究所建立信息通道。
這樣形成了一個技術傳播鏈,只要思源集團源源不斷地產生新技術。那么多年以后全世界的工業國家就能獲得相關的技術……
半年后,某太空飛船基地,一艘巨大的飛船靜靜的臥在某基地上。飛船上所有的物資都已經裝載完畢,人員也到齊了。就等著一聲令下,飛出地球探索整個太陽系。
這架太空飛船就是人類史上第一艘行星級太空飛船,被領導人命名為地球村1號。這艘飛船上的艦長,是陳長官。他有著豐富的艦船揮經驗,同行的幾位副艦長,也是高級艦船指揮,有著豐富的指揮經驗。
為了適應指揮這艘巨艦,陳長官和其他高級指揮人員,從飛船試飛那天起就一直在飛船上。半年時光從來沒有下過飛船。他們都很好的適應了這艘飛船的操作方式。
其實這艘飛船的人工智能非常強大,借用了那架遠古文明的技術,設計出了性能超強的新計算機。思源集團軟件工程師設計出了一套人工智能,被小智仔細的調整了一下,非常適應駕駛太空飛船,而且不會產生人工智能覺醒。
所以,艦長是沒有多大的工作量的。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由他和副手們做決定。
這次航行,預估不會超過10年。
就看見,在失重裝置的啟動下,飛船似乎失去了重量而變得有點晃動。接著數量眾多的等離子發動機啟動,飛船漸漸離開地面,越來越快。飛船里面的成員全部躺進了安全囊中,來躲避加速超重……
觀光臺上一片歡呼,久久無法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