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思源集團從創立到今天已經整整15年了。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里,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
對于其他時代,這么短的時間,就是一晃而過,而不會存在任何回憶。可思源集團的誕生,必須得用整本書的篇幅,來描述出這15年來的變遷。
瓦特對蒸汽機的改良與應用,開啟了蒸汽機時代;尤斯圖斯·馮·利伯希提出的內燃機,開啟了實用內燃機時代;尼古拉.特斯拉發明的交流電系統,開創了電氣化時代;還有后面的原子能、計算機、信息網絡等等科技創新。
但是這些科技的進步,是花了兩百年的時間,幾代人的努力才發展出來的。
而思源集團呢?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從新定義了內燃機的設計,極大的提高了內燃機的熱效率,完全顛覆了一百多年來的機械設計。
同時,光電科技是顛覆性的。風電技術是顛覆性的。各種新工業材料也是顛覆性的。農業生產技術是顛覆性的。原子能發電站是顛覆性的,現在全世界都在使用這個發電技術,非常安全。
還有靜態下克服重力的應用系統,穩態核聚變發電站,以及批量建造出來的鯤鵬。
另外,人類史上第一艘正在在建設的蒼龍級太空飛船,以及正在研發的大秦級星際飛船等等。
最重要的是,思源集團開創了一條完全不同的工業生產模式。那就是零污染的工業大循環模式。
這一點,在過去所有工業發展中都不成有人提出來,也從來沒有人努力過。這里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生產者不愿意浪費時間和金錢來回收工業品垃圾。第二個是沒有資源回收這方面的技術。
其實,工業大循環在地球上并不是一定要存在。因為在地球這個尺度來看,所有的工業品將來都是地球上的垃圾,就像取之于地球用之于地球而已。只不過,產生的大量垃圾與污染對人類和其他動植物的生存非常不利。
如果人類不存在了,這些垃圾要么被大氣中的氧化物所氧化,要么就是深埋地下成為化石,要么失去分子鍵的能量而自動解體等等。總之都會回到地球的物質中去。
那么,思源集團開創工業大循環主要目的,就是將來人類著想。因為太陽即將出現閃爆,在閃爆之前人類得先飛出太陽系,或者躲在太陽系,大的行星背后,才能逃離噩運。
那么,在太空之中,資源匱乏,人類生活在擁擠的太空飛船中。根本沒有多余的物資供人類揮霍。所以,對飛船上的物質循環利用就成了必須。只要能源足夠,這個循環就不會停止。
……
這些輝煌的科技發展,并沒有讓思源集團止步。這個公司的使命還沒有完成,所以他們沒有一個人懈怠,也不敢懈怠。
正因為思源集團里所有人都在忙于工作,導致他們的孩子沒有被父母親自教育的時間。陳曉峰家也不例外。
為了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也為了讓下一代有個好的基礎。思源集團附近開辦了數十所學校,從托兒所到幼兒園、小學、中學。
這些學校都是隸屬于思源集團,而老師也是由思源集團內部的員工擔任。如果家長這段時間可以回家,孩子就自己接送,如果沒有時間回家,孩子就住學校。
當然,6歲以下的孩子必須由父母或親人接送,這是為了培養家庭感情。
其他各級教育與華國其他地方沒有任何區別,唯一不同的就是所有學校都提供溫馨的住校環境。這讓所有過來上學的孩子沒有任何排斥感。
學校的教育沒有太大的壓力,學習內容雖然與其他學校一樣。但是,教學方式完全不同。
首先,這里的學校不崇尚考試分數結果,也沒有排名獲獎的榮譽。但考試也存在,只不過所有的考試都是針對基礎知識來的。
一般只要認真聽課的孩子,都能過關,極少數調皮愛玩的孩子需要多考一次才過關。
不過有一個科目,是思源集團要求添加的課程,就是播放與自然科學有關的紀錄片。
這些紀錄片可不是人類拍攝的,而是小智精心制作的動漫。說是動漫,但是里面的畫面,卻非常簡潔干凈,讓人容易接受。
看著那些植物的生長過程,就連成年人都覺得驚嘆。還有物理世界的動態演示,化學物質進行反應時的分子間相互可愛的扯皮,以及動物們如何進化的詳細動態過程等等。
每當視頻結束,老師都會向學生們提問。這么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主觀能動性。
就目前客觀的觀察來看,思源集團的學校教育非常成功。因為這些孩子的思維尺度很大,而且看待問題獨立客觀。同時對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認同感極高。有正義感,不走極端,也非常勇敢,每個小孩都有獨立當擔的覺悟。
陳曉峰曾經對自己的孩子試探過,發現她被學校培養的很好。他也非常放心的將孩子交給學校教育,而自己也可以安心工作。
說真的,對于思源集團來說,陳曉峰是公司所有人的開創領袖,但是公司的發展似乎與這個老學長沒有多大關系。
有時候,他們自己都覺得搞笑,思源集團沒有所謂的管理部門,卻運行的比機器還精準。沒有獎懲制度,卻比牛馬還老實。沒有企業文化活動,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工作配合比兄弟還完美……
這真是一個奇葩的公司,但是他們就喜歡這樣的公司。思源集團自成立以來,還沒有一位員工出現跳槽離職的現象,就連公司的衛生員和食堂阿姨都沒離職過一個。
還有那些年齡頗大早就到了退休養老的老院士們,都還在樂呵呵的奮斗在科研的第一線。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么那些老院士們還在工作。呵呵,因為思源集團生命延長技術已經研制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