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午膳,又小憩了一會之后,朱厚照開始處理今天的政務(wù)。
自己剛剛即位,各地的題本不少,不過好在內(nèi)閣依舊是發(fā)揮著作用,朱厚照只需要選擇是批紅或者打回即可。
雖然大明目前頗有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架勢,但朱厚照還算非常樂觀,覺得自己能治理好這一切,歷史上的大明得等到一百四十年后才亡國,自己作為擁有現(xiàn)代經(jīng)驗的穿越者,怎么著也會比歷史上的明武宗做得更好。
他數(shù)了數(shù),目前比較關(guān)鍵的事情,一是西北戰(zhàn)事,保國公已經(jīng)帶人去宣府抵御達延汗,估計這時候剛走到宣府,勝負還得一段時間才能分出;二是京中勛貴,比如壽寧侯謀反、英國公侵吞皇莊,清查京軍估計也可以算在內(nèi),這些事情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結(jié)果。
所以目前來看,倒是再也沒有什么火燒眉毛的事情,他現(xiàn)在終于是能騰出空來繼續(xù)和內(nèi)閣的人扯皮。
想到此,朱厚照從一摞題本下面翻出了當初劉健呈上的那本登基之后該如何大赦天下的奏疏。
按理來說,新皇登基之后應(yīng)該立即下詔大赦天下、蠲免賦稅等等,以彰顯新皇體恤民情之恩。如今距離朱厚照登基已經(jīng)十多天了,他的詔書卻依舊停留在計劃階段。
這本奏疏他私下里也看過幾次,劉健在里面列出了四十四條具體措施,里面大多都是利好百姓的好政策,當然也有不少文官等人塞進去的私貨,這政策到底該怎么定,詔書該怎么寫,今天正好趁著李東陽他們過來,把這個事情給解決了。
等太陽開始西斜,有宦官進來通報,內(nèi)閣眾臣已經(jīng)到承光殿外等候了。
朱厚照當即出發(fā),出了廣寒殿,不遠就是承光殿。他穿過太液橋,便看見李東陽、謝遷、焦芳三人的身影。
“參見陛下。”三位內(nèi)閣重臣一齊施禮。
“臣恭賀陛下喬遷之喜。”說這話的乃是剛剛?cè)腴w的焦芳。
一旁的謝遷有些詫異的看著焦芳,想來是十分不理解焦學(xué)士竟能說出如此逢迎之語。
兩人的小動作都被朱厚照盡收眼底,朱厚照暗笑謝遷他們還不知道焦芳此人的下限,仍舊以為焦芳是那個正直的翰林學(xué)士。
朱厚照朝焦芳投去贊許的眼神,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焦芳見得到朱厚照的回應(yīng),腦袋放的更低了。
“走吧,進去說話。”朱厚照龍行虎步,一馬當先的走進承光殿。
“陛下,西苑雖好,卻不是久留之處,還是要以國事為重啊。”跟在后面的李東陽有些不合時宜的勸諫道。
朱厚照停下腳步,瞇起雙眼,看向李東陽。
“李閣老此話是何意啊?”
李東陽神色嚴肅地說道:“那日朝會之上,陛下答應(yīng)臣等應(yīng)當勤政愛民,不再忙里偷閑享樂,可臣擔心西苑乃是觀賞游玩之地,唯恐陛下不能抱樸寡欲,故出此言勸諫陛下。”
“李閣老,我當初跟你說的原話是,取消后宮的一切娛樂活動,沒錯吧?”
“呃...”李東陽努力回想。
“貌似是這句話。”
“那問題就來了。李閣老,我當初給你說的是取消后宮的娛樂活動,可我現(xiàn)在搬來西苑了,后宮的那些玩物我自然也不會去碰,這不也是信守承諾嗎?”
李東陽一陣愕然,剛想反駁,朱厚照搶先一步問道:“話說李閣老,群臣上表請辭登極大賞的題本呢?我怎么還沒看見?當初給你兩天時間,如今可都五六天了,你承諾的東西都沒做到憑什么要求我言而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不懂?”
剛還一肚子圣人語錄的李東陽,被被朱厚照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給堵得說不出話來。
后面的焦芳趕緊上前充當和事佬:“首揆不必如此,今日正是陛下喬遷新居的大喜之日,放松一下也是無妨。咱們不妨進去先把正事給說了。”
朱厚照也不管李東陽,徑直走進承光殿內(nèi),在居中的主位坐下,內(nèi)閣三人也排好主次依序落座。待到眾人坐好,朱厚照又宦官們看茶。
一切準備得當,他才拿出那本奏疏,對眾人說道:“朕今天也沒什么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告訴你們,回去把空缺的六部堂官給推選了,名單給朕呈上來。
這第二件呢,就是麻煩諸位閣老討論一下,把朕登基之后大赦天下的詔書給定下來,發(fā)往各地。
這是前幾日你們給朕的奏疏,里面的的內(nèi)容,想必李閣老和謝閣老一定是知道的,焦閣老不妨現(xiàn)在一閱,咱們再做討論。”隨后命人把奏疏遞給焦芳。
焦芳打開奏疏,正仔細的查看,那邊李東陽卻有些不滿的說道:“陛下當日不是已經(jīng)全部同意,要帶回去批紅嗎?怎么今日又拿出來討論。”
朱厚照斜了他一眼,語氣十分輕蔑的問:“李閣老可知道你們這封奏疏捅了多大的簍子嗎?”
李東陽一愣,如實回答道:“臣實不知。”
朱厚照說道:“你看你這里面寫的,不許皇親、勛戚等人接受投獻,也不得霸占水陸要沖之地開設(shè)鋪店,還有停止濫發(fā)鹽引,你這幾條好是好,但這可都是盯著那群勛貴們的要害去針對。你可知道前幾日英國公他們聯(lián)合上書,說我皇考尸骨未寒,祖制不宜變更,我母后更是把我叫過去罵了一頓。
我這連批紅不批紅還兩說呢,消息就四處漏風,遇見這么多阻力,你李閣老有什么看法?別什么都不干,只等著我出主意想辦法,到時候外面的名都讓你李閣老享了,苦都讓朕吃了,這種事情你想都別想。”
李東陽也說道:“陛下,此詔里的大部分政策,都是先皇孝宗皇帝的遺愿。先皇本意決心革除弊病,卻不料在準備即將大展宏圖之時意外駕崩,陛下身為先皇嫡子,應(yīng)當繼承先皇遺愿,不應(yīng)遇到困難便推脫責備,臣還是請陛下把這封詔書原文發(fā)出,好讓天下臣民沐享我大明新皇恩澤。”
兩邊不愧都是官場老油子,不管事情怎么解決,話術(shù)那是一套一套的,英國公那邊是拿祖制當借口,這邊李東陽也是拿先皇當托詞。反正兩邊都很懂,就是拿孝道那一套東西玩道德綁架。
還先皇意欲大展宏圖,他這么想大展宏圖怎么就抗不住壓力,把李夢陽給仍大牢里了?他一個在位十八年的老皇帝都管不住那群勛貴,你讓我一個即位半個月的新皇帝去管?
想到這,朱厚照不耐煩對李東陽說道:“既然這事情達不成一致,那詔書就分開發(fā),朕數(shù)了一下,這些不涉及到權(quán)貴的政策,共計三十七條,你們內(nèi)閣立刻擬成詔書發(fā)到大明各地。三十七條也不少了,其余的七條,下次早朝的時候你李閣老去和英國公他們扯皮去,扯成了就繼續(xù)發(fā),不成就不發(f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