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張子布持才孤傲,非良才之選
- 三國:我謀士單挑呂布,很正常吧
- 吾乃咸魚王
- 2023字
- 2023-09-12 08:32:00
荀彧和戲志才看到曹操如此興奮,知道徐州的事情應該是成了。
只是他們不清楚千金買馬骨指的是什么?
放下手中的信之后,曹操臉上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自明眼光果然長遠,這一次徐州答應給我們十五萬石的糧食。”
“雖然說能夠要的更多,但是自明卻覺得咱們應該向陶謙要人!”
荀彧猜到了什么便開口問道。
“可是被困于下邳的張昭張子布?”
聽到這話曹操經(jīng)不住拿起信來再看了一遍,同時說道。
“不止,連鄭玄都被他說動,隨后會趕到兗州來。”
“另外他會想辦法把張纮也請過來,這江東二張的名氣可是不小啊!”
這讓荀彧臉上露出一抹贊嘆之色。
說老實話,曹操的名聲可是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老爹乃是大太監(jiān)曹騰的養(yǎng)子。
十常侍之亂,讓東漢文人對于太監(jiān)可是一點都不待見。
如果不是曹操個人能力卓絕,要不然他也沒有機會入主兗州。
雖然說袁紹用不光彩的手段奪取了鄴城。
但是人家后臺硬啊!
其次名聲好,四世三公門生故舊遍布天下。
要不然韓馥也不會在擔心之下自盡而亡。
鄭玄這種大儒,要是能夠來到兗州的話意義非凡。
這也能夠吸引不少讀書人前來兗州,人才隨之而充盈。
于是荀彧便開口說道。
“恭喜曹公,賀喜曹公,若是此事能成的話,兗州定矣!”
但是曹操可沒有這么樂觀,捋著自己的胡須,臉上的笑意緩緩消退。
“可是兗州乃是四戰(zhàn)之地,并不足以憑借,徐州也是打算借我之力以自保。”
“若是將來袁紹做大,我兗州未必能敵。”
這時候戲志才則是若有所思的說道。
“自明此一去在徐州做下好大的事情,恐怕所圖非小。”
“如果我所料不差,他謀的是整個徐州!”
曹操一聽,眼睛頓時一亮。
“此話怎講?”
戲志才便開始分析道。
“陶謙之子能力平平,在徐州無甚威望,而且陶謙年事已高。”
“依托陳氏父子與徐州富商糜竺來治理徐州。”
“曹公只要有耐心,等到陶謙病重,或是撒手人寰。”
“在此等情況之下,徐州為了自保,自然就會依托于曹公賬下!”
怪不得曹操對于戲志才如此看重。
他的這個說法,基本上把趙寧的心思猜了一個一清二楚。
相比于江東孫氏和尚未崛起的劉備。
曹操有一點非常好,那就是沒有門第觀念。
戲志才雖然出身貧寒,但是的確有才華,曹操與之相見之后就引為知己。
如今還在袁紹帳下混日子的郭嘉,也是出身貧寒。
跟曹操見了一面之后,便委以重任。
袁紹難道那么糊涂,不知道郭嘉的本事嗎?
實際上是因為袁紹要借助袁家的聲望來招納士族子弟。
短短時間之內自己身邊已經(jīng)有了不少人才。
既然大家都有才華,寒門出身的人自然就要靠邊站了。
這是階級立場決定的。
而曹操能夠主動打破這個壁壘,能夠立下后來的種種功業(yè)也是正常。
聽到戲志才這番話以后,曹操笑著說道。
“志才所言不錯,我心中也是如此作想。”
“這一切都是有賴于自明在徐州的謀劃。”
“我得自明,簡直是如虎添翼!”
荀彧心中也是非常感慨,沒有想到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還有這樣的心思。
一開始還覺得,這樣的人不去沖鋒陷陣而來當謀士是有些貪生怕死。
可是到了如今趙寧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完全顛覆了他的固有印象。
眼光之長遠,心思之縝密,可以說是一時之選。
既然這做法非常合曹操的心意,于是回信很快就被人給送出。
這信一共有兩封。
一封就是曹操寫給徐州牧陶謙的。
另外一封是寫給趙寧的,讓他全權處理徐州之事。
這就相當于說他不管在徐州做什么,曹操都認!
趙寧心中也是非常的感慨。
曹操能夠成事,絕對不是偶然!
雖然都說他多疑。
可是在徐州這件事情上,他秉承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
這也讓趙寧更加有信心將此事給做成。
次日一早,他便帶著書信前去拜訪陶謙。
將信看完之后,陶謙的臉上也是充滿喜悅之色。
“如此一來,徐州與兗州能夠兩家結好,當真是一件幸事。”
旁邊的陳登也是笑著說道。
“徐州與兗州一衣帶水唇亡齒寒,當今天下將亂,若彼此扶持,必定能夠護佑一方百姓。”
糜竺輕輕點頭,很是認同的說道。
“這當真是一場喜事,可喜可賀啊!”
從這話里面就能聽出來。
不管陶謙也好,陳登糜竺也罷,他們希望的就是守住徐州,避免出現(xiàn)刀兵之禍。
說白了就是守成之輩,沒有進取之心。
既然這樣,那趙寧就吃定他們了。
于是趙寧笑著開口說道。
“聽說張子布因事得罪陶公,我聽聞此人頗有才華,想要登門拜訪。”
“不知能否成行?”
這時候陶謙因為徐州和兗州結盟一事,心中高興的很,想也不想就答應到。
“那張子布持才孤傲非良才之選,若是自明有心自可前去。”
陳登聽到這話微微皺了一下眉頭,想要開口阻止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其實這事情陶謙早就答應下來了。
不過陳登覺得要等一等,最起碼要弄清楚趙寧想要做什么再說。
就是這樣,所以糜竺這邊一直都沒給回話。
身為謀主,陳登心里面很清楚,亂世將至,想要護一方平安。
光有錢糧和士兵還不行,另外還必須要有人才。
張昭現(xiàn)在雖然說身份不高,但是也是名聲在外。
陶謙一開始是準備一殺了之,也是陳登在旁勸阻。
這可并不是因為他對張昭有什么好感,而是為了長遠打算。
不能因此讓天下多數(shù)人覺得徐州不是容人之地。
而糜竺對于此事無可無不可,只不過就是一個讀書人罷了,有沒有沒有太大關系。
趙寧就是察覺到這一點。
所以主動提出,聽到這話以后當下便笑著說道。
“如此便多謝陶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