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篇 學術性和創新性:學術期刊審稿的兩大迷思

學術期刊審稿的兩大迷思

迷思和問題、疑問這些詞匯的區別在于:一個問題或者一個疑問的指向其實是非常明顯的,而迷思則指幾百年來、幾千年來一直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的東西。施特勞斯說:迷思其實是指在很長時間內積累下來的一個故事、一個神話。在學術寫作領域或者學術出版領域存在著兩個這樣的現象,幾百年來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那就是學術性和創新性。

什么是學術性?什么是創新性?可能很多人經常會碰到這個問題,明明感覺自己論文的學術性、創新性還是可以的,但是為什么投稿以后會被審稿人或者編輯打回來,其中有一條審稿意見就是創新性不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在關于學術寫作的很多詞典及理論書上,一般的解釋都是,論文就是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思想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是主流的詞典式的解釋。但是,類似于這樣的解釋有助于我們對論文這個詞的理解嗎?或者說這種解釋對我們論文的寫作有所幫助嗎?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對詞匯的理解、誤解對我們的寫作與投稿的操作實踐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導致我們更加迷茫。我們對學術性和創新性的一般理解往往就是教科書式的、靜態的、描述式的理解。還有一種主流的理解,比如,對于學術性,有的文獻從歷史的角度下定義或者是舉例式的下定義。再比如,創新性有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創新,一共有四種創新,這就是列舉式的創新,但其實這是創新的分類,并不是創新的概念,所以你沒有辦法給它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這就導致我們對它的理解非常茫然,這也是我們把它叫作迷思的一個原因。

事實上,關于這兩個詞匯,一般的理解就是這種讓我們越想越茫然的理解方式。事實上,在我們對這兩個詞匯的認識過程中,不僅有這種讓我們越來越茫然的理解,而且存在一個問題,即作者與編輯之間的矛盾,有時候也叫作作者與編輯的陷阱。很多時候,從作者的角度出發跟從編輯的角度出發,對這兩個詞匯的理解又是截然不同的,而這種截然不同會導致我們的寫作跟我們的投稿方向有所偏差。我們經常猜,一個期刊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稿件,這個期刊編輯到底喜歡什么樣的稿件,但是,我們經常猜不準,原因就在于,我們的理解跟編輯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為我們的論文創新性很大,編輯卻說創新性不足,這就是因為我們從兩種不同的角色出發,對學術性和創新性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在我們對這兩個詞匯的一般理解里,會出現這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就是越想越茫然;另一個就是你怎么想都不是編輯想要的那種。那是因為我們不在那個位置、不在那個角色,如果有一天,你自己做了期刊編輯,相信你對學術性和創新性的理解會與今天你處于作者身份時對這兩個詞匯的理解大相徑庭。很多編輯自己也講不清楚,何為學術性、創新性,但是他們的理解跟我們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個毫無疑問。但是,到底有什么不一樣?他們說不清楚,我們也說不清楚,就和我們不能理解這個詞匯到底指什么一樣,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它到底有什么不同。

從傳播學角度說,它其實指的是一個信息不對稱,而且這個信息不對稱是沒有辦法彌補的。學術投稿的難度,自從十七世紀英國第一本學術期刊出現一直到現在,這個問題就一直沒有被解決,未來也不會被解決。為什么這個問題不會被解決,因為如果這個問題得到解決,那么它會違背一個常識。這個問題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期刊的數量比作者的數量要少,所以這個問題才會存在。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也就意味著期刊的數量跟作者的數量要相當,這是不可能的。這意味著人人都要辦一本自己的學術期刊,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不可能被解決的,而且永遠都不可能被解決,我把它叫作學術出版領域的一個矛盾律。雖然我們搞不清楚它到底指的是什么,但是我認為我們有辦法避開它。

我們有什么辦法能夠避開對迷思的理解,避開這種茫然的狀態?從學術出版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厘清編輯以往篩選出來的、出版發表的稿件有什么樣的特征。在學術性和創新性方面有什么樣的特征——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清楚了解。雖然編輯和作者對學術性和創新性的理解不同,作者和編輯雙方也沒法講清楚對這兩點的具體理解,但是編輯篩選出來的稿件在學術性和創新性這兩個問題上是有規律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锡林浩特市| 卓尼县| 鸡西市| 榆树市| 阿拉善左旗| 汪清县| 吕梁市| 沙坪坝区| 武隆县| 舒城县| 青龙| 涪陵区| 安徽省| 加查县| 盐池县| 湖北省| 平定县| 冀州市| 鹿邑县| 来凤县| 廉江市| 漾濞| 绥中县| 沂南县| 华亭县| 黑河市| 沙洋县| 龙门县| 林周县| 张北县| 和林格尔县| 内江市| 普格县| 纳雍县| 晴隆县| 禄丰县| 杂多县| 华安县| 台山市|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