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動機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動機

企業之間在買賣商品時,通過延遲付款或延遲交貨(即提前收款)所形成的借貸關系,就是以商品形態所獲得的商業信用。大量研究表明,商業信用作為企業重要的短期融資渠道和市場競爭手段,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Rajan and Zin‐gales,1995)。美國約有70%的企業、英國約有80%的企業向客戶提供商業信用(Petersen and Rajan,1997)。Coricelli(1996)、Mc Millan and Woodruff(1999)、Fisman and Love(2003)等人的研究表明,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以及經濟面臨轉型的國家,商業信用都有助于企業發展,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Al‐len et al.(2005)的研究也表明,在金融體系尚不健全時,商業信用作為企業獲取融資的重要渠道,對國民經濟(尤其是非國有經濟)的支持可能會超過銀行貸款。而我國作為轉型經濟中的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發展較快,金融發展卻相對滯后,企業融資渠道有限。長期以來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企業主要的融資來源是銀行信貸。但特定的制度背景導致我國銀行信貸資源的配置存在著較強的所有制歧視,國有控股的大中型商業銀行控制著大量的信貸資源,存在明顯的“信貸歧視”行為(王彥超,2014)。存在較強融資約束的企業難以從正規金融渠道獲取所需資金時,會轉而依靠供應商或客戶提供的商業信用這種非正規的融資渠道來滿足其融資需求。

表1-1列示了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期間,商業信用[1](非正規的融資渠道)和銀行借款[2](正規的融資渠道)的年平均值。其中,商業信用以企業從上下游供應鏈所獲取的商業信用總額占當年總資產的比重來衡量;銀行借款以企業從銀行獲取的長短期銀行借款之和占當年總資產的比重來衡量。從表1-1可以看出,滬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期間所獲得的商業信用占總資產的比重平均達到了16.6%,這與同期銀行長短期貸款占總資產的比例16.9%大致相當。但從年度變化趨勢來看,銀行借款的規模逐年下降,由2007年的21%下降到2015年的13.9%,而商業信用的使用規模則保持穩中略升。

表1-1 2007—2016年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分別占總資產的比例

從圖1-1可以更直觀地看出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的規模變化與趨勢對比。在2010年之前,銀行借款的規模比商業信用高,但從2010年開始,商業信用的規模明顯高于銀行借款,這充分說明了商業信用這一非正規的融資方式在我國上市公司債務融資中的重要地位。

圖1-1 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分別占總資產的比例變化

這一客觀現象也與國內外學者關于商業信用的研究結論一致。王彥超和林斌(2008)認為,在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不發達,正規金融系統的信貸資源配置效率低于商業信用這種非正規的融資渠道。Ge and Qiu(2007)認為中國經濟雖然實現了快速增長,但較差的融資環境、有限的融資渠道仍然制約著公司的發展;通過比較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方式,發現我國民營企業難以從正規的金融渠道獲取銀行借款,更多通過獲取商業信用來滿足其資金需求,證明了商業信用在民營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促進作用。石曉軍和張順明(2010)從生產函數的角度檢驗了商業信用通過緩解融資約束促進規模效率的提高,通過資源配置機制實現比銀行借款更大的規模效率。

我國作為轉型經濟中的發展中國家,商業信用對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善文,1997;王彥超和林斌,2008),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放緩,商業信用在公司債務融資結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劉歡等,2015),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意義日益突出,研究商業信用的促進和抑制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商業信用在公司債務融資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學術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外學者分別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展開對商業信用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縱觀現有關于商業信用的研究,主要圍繞其大量存在或產生的原因來展開,微觀方面主要從企業的產權性質、企業規模、企業年齡、盈利能力、經營現金流量、市場地位、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的替代或互補關系等展開;宏觀方面主要從貨幣政策、經濟周期、金融環境、市場發展水平、產業競爭程度等方面展開。然而,這些研究卻忽視了企業戰略這一重要因素對商業信用的影響。這也許是現有對企業戰略類型的劃分方法大部分只能通過對公司管理層進行訪談或調查獲得,利用現有公開財務數據對企業戰略進行客觀計量較為困難所致。

王化成等(2011)提出,企業戰略、經營模式所起的作用等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應該加強企業戰略對財務管理實踐的研究。而企業戰略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的財務、會計研究領域中都較少,這也許是因為現有對企業戰略類型的劃分方法大部分只能通過對公司管理層進行訪談或調查獲得,而利用公開的財務數據對企業戰略進行客觀計量較為困難,限制了企業戰略的相關研究。Bentley et al.(2013)的研究指出,Miles and Snow(1978,2003)依據企業產品和市場的更新速率將企業戰略分為進攻型戰略、防御型戰略和分析型戰略,這種分類方法不僅涵蓋了已有的主流戰略劃分類型,還可以利用檔案數據進行度量。為此,Bentley et al.(2013)利用財務數據將企業按照Miles and Snow(1978,2003)的戰略分類方法進行評分分類,解決了企業戰略的度量難題,此后企業戰略逐漸得到財務學者的關注和重視,關于企業戰略影響財務行為和財務特征的研究開始展現。

縱觀現有企業戰略在會計、財務方面的文獻,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從企業戰略差異度入手,分析企業戰略偏離行業常規的程度與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葉康濤等,2014)、銀行借款契約(李志剛和施先旺,2016)、會計盈余管理行為選擇(葉康濤等,2015)、企業現金持有(楊興全和張兆慧,2018)、股價崩盤風險(侯德帥等,2018)、商業信用融資(黃波等,2018)等之間的關系。另一類是按照Miles and Snow(1978,2003)對企業戰略劃分的類型,采用財務指標度量企業戰略的不同類型后,分析企業采用不同的戰略類型與財務報告舞弊(Bentley,2013)、稅收規避(Higgins,2014)、股價崩盤風險(Habib,2014;孫健等,2016)、現金持有價值(程菲,2015)、過度投資(王化成等,2016)、盈余管理(孫健等,2016)、會計盈余特征(劉行,2016)、風險承擔水平(張先治和柳志南,2017)、企業經營績效(王百強等,2018)、財務困境(高夢捷,2018)等之間的關系。從現有企業戰略在會計、財務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雖然有研究從戰略差異度角度研究企業戰略與銀行借款契約(李志剛和施先旺,2016)、商業信用融資(黃波等,2018)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文獻研究企業的戰略類型對企業債務融資,進而對企業債務融資中的非正規融資方式——商業信用會產生什么影響。

企業采用不同類型的企業戰略,相應的企業目標、市場定位、經營模式、組織結構等方面也不同(Miles and Snow,1978,2003),進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經營管理等方方面面產生的影響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商業信用作為企業營運資金的組成部分,必然也會受到企業戰略類型的影響。那么企業戰略對商業信用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影響呢?

從商業信用的需求來看,企業戰略不同,意味著企業目標、市場定位、經營模式、組織結構、經營策略等均表現出不同,進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經營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會產生較大的差異,戰略實施過程中所需投入的研發支出、人力資源、營銷費用等也會不同,這些都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導致企業對融資的需求不同,進而對企業的融資方式和渠道產生不同的影響。

從供應商和客戶對企業提供商業信用的意愿來說,企業戰略不同,相應的產品特征、盈利能力、經營風險、不確定性、風險偏好、盈余管理程度等也不一樣;而供應商或客戶在與企業長期的業務交往中,比銀行具有更強的信息優勢,相應的提供商業信用的意愿也不一樣。

商業信用是供給和需求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企業戰略不同,導致企業對商業信用的需求不同,供應商和客戶對企業提供商業信用的意愿也不同,企業實行不同的戰略會對商業信用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值得研究的話題。

1.1.2 研究視角

本書利用現代企業財務的相關理論,借鑒Bentley et al.(2013)的度量方法,基于商業信用研究的已有成果(替代性融資理論和買方市場理論),以企業戰略為切入點,探討了企業戰略對獲取商業信用這一非正規債務融資方式的影響;分別從企業戰略影響商業信用的內在機理、企業自身的微觀特征——市場地位對二者關系的調節作用以及宏觀經濟政策中的貨幣政策對二者關系的調節作用三個角度,論證了我國特定制度背景下,企業戰略如何影響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行為,如何影響商業信用這一非正規債務融資方式的規模等,并在討論過程中將企業的微觀特征和宏觀的經濟政策相結合,分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企業戰略對商業信用融資是否有影響?如果有影響,是正向還是負向?

2.企業戰略影響商業信用的內在機理是什么?即企業戰略通過什么中介變量來影響商業信用?

3.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商業信用的存在機理是什么?商業信用的替代性融資理論是否能解釋企業戰略對商業信用的影響?

4.企業戰略對商業信用不同的獲取渠道分別有什么影響?

5.企業戰略對商業信用模式的選擇有什么影響?

6.引入企業的市場地位作為調節變量,市場地位是否會對實行不同戰略類型的企業選擇債務融資的方式產生沖擊?市場地位越高、戰略越激進的企業,是否傾向于選擇成本較低的債務融資方式?

7.市場地位是否影響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的關系?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影響,是否論證了商業信用的買方市場理論?

8.當企業面臨不同的融資約束程度時,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9.當企業所處行業競爭程度不同時,市場地位對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10.引入宏觀經濟政策中的貨幣政策作為調節變量,貨幣政策是否影響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的關系?

11.在我國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相比,貨幣政策對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關系的影響是否有差異?

12.與寬松的貨幣政策時期相比,企業處于緊縮的貨幣政策時期時,不同的市場地位是否影響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的關系?

1.1.3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本書的理論意義在于:

(1)首次探討了企業戰略的激進程度對企業債務融資方式選擇的影響,特別是對企業債務融資方式中非正規融資方式——商業信用的影響,拓展了企業戰略在財務和會計領域的研究。

本書按照Miles and Snow(1978,2003)對企業戰略的劃分類型,參考Bentley et al.(2013)利用財務數據對企業戰略進行度量的方法,分析了企業戰略對商業信用的影響,豐富了企業戰略在會計和財務領域的研究,拓展了企業戰略對財務管理實踐的研究。

(2)豐富了商業信用的已有研究。現有關于商業信用的研究雖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主要圍繞其大量存在或產生的原因來展開,并由此形成了替代性融資理論和買方市場理論。微觀方面主要從企業的產權性質、規模、年齡、盈利能力、經營現金流、市場地位、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的替代或互補關系等展開;宏觀方面主要從貨幣政策、經濟周期、金融環境、市場發展水平、產業競爭程度等方面展開。然而,這些研究卻忽視了企業戰略這一重要因素對商業信用的影響。作為企業全局性和長遠性的規劃,企業戰略是企業一系列決策的起點和基礎,必然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進而對商業信用融資產生影響。本書從企業戰略入手,研究企業采用不同的戰略類型對商業信用的影響,不僅豐富了商業信用的已有研究,還從企業戰略視角論證了商業信用的替代性融資理論。

(3)本書還進一步檢驗了市場地位這個重要的微觀企業特征對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關系的影響,確認了企業所處市場地位不同,對企業戰略和商業信用的影響不同,進一步豐富和論證了商業信用的買方市場理論和競爭性假說。

(4)拓展了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企業行為相結合的研究范疇。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學術界更加關注宏觀經濟政策和外部環境對企業行為的作用機理。貨幣政策、經濟周期、金融環境、金融危機等宏觀經濟政策和外部環境對企業投融資行為的影響日益成為研究熱點。本書選取貨幣政策作為研究切入點,結合已有貨幣政策與商業信用的研究成果,討論了企業處于不同貨幣政策時期時,企業戰略對其債務融資方式的影響,并結合企業產權性質和市場地位,研究我國特有制度背景下,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在不同的貨幣政策時期采用不同的戰略類型對商業信用的影響,有效拓展了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企業行為的研究范疇。

2.實踐意義

(1)為政府提升企業融資效率,鼓勵企業創新提供決策依據。

在Miles and Snow(1978,2003)劃分的企業戰略類型中,進攻型企業戰略最顯著的兩個特征是創新化和差異化,這也是實施進攻型戰略的企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途徑。但長期以來我國實施進攻型企業戰略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僅為5.4%[3],企業的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企業面臨有限的融資渠道和信貸歧視有很大關系。因為實施進攻型戰略的企業要想實現創新化和差異化,就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營銷力度,大力開發新產品和新市場,在研發支出、人力資源、營銷費用等方面需要大量支出,對資金的需求更強。如果企業不能有效解決其融資問題,那么實施進攻型戰略的企業將會面臨極大的市場風險,更容易陷入財務困境,最終導致失敗。融資難極大地限制了我國上市公司在企業戰略上的定位選擇。

十九大報告中有大量關于創新的內容,將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確提出要支持企業創新。2016年1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重大技術裝備等的信貸支持,促進培育發展新動能。2018年3 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帶動各方資金鼓勵企業創業創新。這些舉措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鼓勵企業創業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本書研究企業采用不同的戰略類型,特別是實施進攻型戰略的企業在債務融資、商業信用方面的影響,能夠有效幫助政府了解我國上市公司在企業戰略方面的選擇、商業信用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為政府制定合理的財政、貨幣政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企業融資效率,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2)為上市公司采用不同的戰略類型以獲取商業信用,改善公司績效提供實踐建議。

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以及經濟面臨轉型的國家中,商業信用都有助于企業發展,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金融體系尚不健全時,商業信用作為企業獲取融資的重要渠道,對國民經濟(尤其是非國有經濟)的支持,可能會超過銀行貸款。如何更好地發揮商業信用對公司經營績效的促進作用便成為一個值得討論的重要話題。本書通過實證研究方法檢驗了企業戰略與商業信用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拓展研究企業的微觀特征——市場地位和所處宏觀環境——貨幣政策對二者關系的影響,有利于進一步揭示企業所處市場地位不同、所處不同貨幣政策時期時,實行不同的企業戰略在獲取商業信用融資方面的差別,尤其是采用進攻型企業戰略在不同條件狀態下獲取商業信用融資的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商業信用對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作用。


注釋

[1]商業信用=(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總資產

[2]銀行借款=(短期銀行借款+長期銀行借款)÷總資產

[3]見第3章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阿巴嘎旗| 尚义县| 扬州市| 沙雅县| 罗江县| 南皮县| 台南市| 临海市| 定边县| 赤城县| 宁波市| 洪江市| 会泽县| 秦安县| 昌平区| 汾阳市| 吕梁市| 陈巴尔虎旗| 法库县| 新干县| 嫩江县| 陵川县| 突泉县| 富平县| 德州市| 泗洪县| 双流县| 黑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 铜鼓县| 岳西县| 呼图壁县| 太白县| 集贤县| 新营市| 老河口市| 昆山市| 玛纳斯县| 通化市|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