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英明!土地兼并的主力軍,正是藩王貴胄們。”
陸燦點點頭,解釋道:“放眼天下,也只有藩王貴胄們有那個能力,可以做到大肆兼并土地資源,而恰恰又是這些人,他們有著免稅的特權,不止名下土地越來越多,而且還不用交稅。甚至一些地主士紳,為了達到逃稅的目的,于是會把田地寄放在有免稅特權的貴胄們名下,名曰寄主。如此一來,我大明王朝這才導致當下的這個局面,不僅窮人失去了土地,而且朝廷也同樣失去減少了一大半征稅的田地面積。”
作為穿越者,陸燦顯然是看得比嘉靖更加的明白。
大明王朝的滅亡,主因是土地兼并的問題越演越烈。而土地兼并的無兇,就是來那些藩王貴胄們。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大明的封藩制度直接成為了明朝滅亡的催命符。
明朝開初朱元璋給每位百姓都分發了土地,后來因為諸多原因致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所以土地逐漸集中到了這些藩王們的手中。
而明朝稅收里也又恰恰有一個重要的漏洞,就是士紳及公爵王室可以免稅。同時,朝廷還按照月歷分發俸祿供養他們。
所有的錢財最后都從失去了土地的窮人身上來,而這些藩王的子子孫孫都享受其成,藩王的子孫數量越來越龐大。
按照歷史記載,浙江兩個富饒的縣供應皇族的開支都不足,何況那些窮鄉僻壤之地。所以,藩王子孫成為了拖垮明朝財政的主因。
久而久之,國庫就虧空的更加厲害,再加上北方蒙古部落不斷侵擾,南方倭寇不斷進犯,源源不斷的軍費開支增大。更不幸的是,明朝正好趕上地理氣候的“小冰河期”,極端氣候下,旱災和瘟疫不斷。
這就讓原本就陷于嚴重財政危機的明朝,直接無法收拾爛攤子的地步了,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
所以,作為一個穿越者,陸燦十分清楚,要真正改變這個困局,必須得從土地兼并這個源頭上下手。
畢竟,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說到底一切外因都是表象,財政破產才是一個朝代走向滅亡的主因。
歷史學者,之所以會說“明朝始亡于嘉靖”,其實更多原因指的就是明朝的財政破產,就是從嘉靖時真正突顯出來的。
據史料記載,到公元1566年嘉靖去世時,國庫存糧僅夠王朝一個月的開銷。
可以說,此時明王朝的經濟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了,不解決就要滅亡。
怎么解決?從明史看,解決明朝財政危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革,也就是張居正實行的改革。
張居正推行了考成法、清丈法和一條鞭法。特別是一條鞭法,這項法令在中國賦役制度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只不過,張居正的改革,在他去世后,除了一條鞭法有所保留,其余法令基本都被廢止,改革半途而廢。
所以,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大明王朝完全是靠著張居正給續了命。
這也就可以明白,為何歷史給出“明朝始亡于嘉靖”這樣的評價了。
因為說到底,張居正不過是給大明王朝續了命,但大明王朝的核心問題并沒有解決,所以嘉靖之后不過是在茍延殘喘。
想到這些原因,陸燦不得不提醒道:“皇上,土地兼并,這可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百姓失去的土地,很容易變成流民,而兼并土地的貴胄們,坐擁土地財富,卻又不需要交稅,如若不改變這種局面,朝廷的財政問題就沒辦法得到解決,而且流民問題還將影響社稷的安危,不得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