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科幻小說的發(fā)展現狀
書名: 文豪:考不上北大我只好另辟蹊徑作者名: 滕椒18本章字數: 2030字更新時間: 2024-04-14 12:00:00
黃家興把雜志塞進書包里,然后回請了張鵬一頓麻辣燙后,各自回了家。
剛進門,就看見盧瑞麗正坐在沙發(fā)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昨天播的那部感人的愛情電視連續(xù)劇。
黃家興簡單瞟了兩眼,發(fā)現劇情已經進入到了高潮階段,男主角為了救小鎮(zhèn)上的村民,把女主角給獻祭了。后來他發(fā)現女主對自己是那么的重要,于是他又獻祭了十個小鎮(zhèn)把女主給救了回來。
盧瑞麗看得格外入神,眼睛眨巴眨巴,一滴眼淚在眼眶里出了又進,進了又出,連黃家興回來都沒有看他一眼。
黃家興樂得如此,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間,然后把門鎖死。
他把這些雜志從書包里掏出來,然后板板正正地排成一排,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些雜志在插圖、排版、小說風格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唯有一點基本保持一致,那就是頁數,都在80頁至90頁之間。
至于內容,簡單地翻閱后發(fā)現,不同的科幻雜志,在收稿范圍上并沒有明顯的差異。但如果仔細比較仍然可以發(fā)現,這些雜志在細分領域上,還是會有不同程度的偏向性。
比如在《科幻世界》發(fā)表、刊登的稿件,更傾向于世界探索和技術革新,刊登的小說更多的是涉及對地外世界、地球未知區(qū)域或微觀世界的探索,以及以自然科學領域的技術進步為焦點。
《探索》刊登的小說更傾向于電腦技術、虛擬世界、機器人等類型。
《萬物新知》則更喜歡推出涉及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或者去到未來的故事。
等等。
黃家興通過網絡搜索才知道原因。
這些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科技進步、科技幻想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很多人開始關注起科幻作品來。由此導致科幻小說的讀者日益增多,但隨之而來的,科幻雜志市場的競爭也變得愈發(fā)激烈。
為了突出重圍,同時也為了打出自己的風格,這些存量雜志和新興雜志都開始喊自己的口號。
而不同的口號又會吸引來不同類型的作者,最終,各個雜志逐漸積累了自己在細分領域上的底蘊。
但這種所謂的風格細分,并不是絕對的,甚至在各家雜志出版社每半月或一月一期的雜志當中,符合其主打風格的作品數量往往只能占到當期雜志作品總量的20%-30%,其他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各種類型遍地開花。
畢竟,沒有任何一家雜志,會因為稿件類型不屬于自家的主打方向而拒絕用稿。
那樣做只會自取滅亡。
所以通用做法一般是,這些雜志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時,也在刊登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作品,努力做到百花齊放。即在努力留存存量客戶的同時,又在不斷開發(fā)、拓展新客戶。
其中典型的例子有,經典的機器人作品《機器人暢想曲》就是在《科幻世界》上發(fā)表的。
涉及星際爭霸的《星際戰(zhàn)爭》則是在《萬物新知》上刊登的,同時《星際戰(zhàn)爭》也是目前大眾知名度最高的科幻作品。
甚至太空歌劇類代表作品《太空冒險記》直接是在《讀者》雜志、一家非專業(yè)科幻類型雜志上發(fā)表的。
但是有一點比較統(tǒng)一的則是,正如黃家興猜測的那樣,這些雜志刊登的科幻小說都是在確保科幻元素合理化的基礎之上,所衍生出來的。
同樣是通過搜索才知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整個科幻界有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共識,那就是:科幻小說如果連其基礎、也就是科幻元素都無法做到邏輯自洽的話,那么這篇小說的底層邏輯都是站不住腳的,又如何能夠被讀者所認可?
而可笑的是,提出這種說法的并不是“可以決定認可與否”的讀者,卻是那些少數的作家、專家教授們。
雖然這兩年已經有人開始提出質疑,認為這種觀點嚴重限制了科幻作品領域的發(fā)展,實屬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行為。
這種聲音認為:科幻小說說到底也屬于小說的一個分支,把自身限制得死死的,最后的結果也只會是死死的。
這種說法雖然已經開始逐漸興起,但到目前為止,仍然屬于非主流的聲音。更多的人仍然堅持認為,純正的科幻元素是科幻小說不可或缺的血液。
看到這里,黃家興才意識到,他把《喂——出來》投給《科幻世界》是有多冒險。
不是說《喂——出來》不好,而是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在挑戰(zhàn)人們的固有認知。一篇科幻小說再好,其作用也是有限的,而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挑戰(zhàn)認知無異于以卵擊石。
不過有一點比較值得高興的是,《科幻世界》作為LV0的雜志,最近在這方面有帶頭松綁的跡象。
嗯,這一點不是從雜志里看出來的,而是黃家興在檢索的時候,發(fā)現一位大學教授在上周剛發(fā)表的一篇論文,《科幻作品的流派之分》中提到這樣一項調研結果,并在最后表揚《科幻世界》“在開拓科幻小說的邊界中正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另外還有一點引起了黃家興的注意,在翻閱《萬物新知》三月刊的時候,他注意到上面刊登的一篇小說,題目為《教師的選擇》。
這篇小說主要講的是在一次學校組織的登山活動中,兩名同學同時因為淘氣險些跌落懸崖,而帶隊老師卻無力同時營救兩名學生。
在生死抉擇面前,經過痛苦掙扎,這位老師最終選擇放手平時成績較差的一個學生,而選擇全力營救另外一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
然而那名掉落懸崖的學生并沒有因此失去生命,而是被外星人所救。同時,這位老師在最后生死關頭放棄自己的行為,也讓這名學生心生怨懟。
在這種極端的仇恨情緒下,他最終選擇幫助外星人了解地球的文化,擊毀各國衛(wèi)星、劫持網絡通訊,借助外星人之手對地球發(fā)動了種族戰(zhàn)爭,致使地球陷入到無盡的戰(zhàn)火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