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震驚的諸葛亮!
- 三國:開局雷法退曹軍,相父傻眼
- 祁陽東君
- 2072字
- 2024-01-31 22:10:34
“唰……唰……唰……”
箭靶與箭靶之間的間隔并不遠,兩人在射出一支箭之后立刻從身后的箭袋中又摸出一支箭向著下一個箭靶射去。
劉禪射出的每一支箭雖然并不是全都中了靶心,但都上了靶。
糜照的準頭要更厲害一些,有不少箭矢都命中了靶心。
兩人比了一輪,最終匯總成績。
二十個靶子,兩人都全中,不過劉禪射中靶心十個,糜照中了十六個。
“伯陽好箭術!”
見糜照命中這么多個靶心,劉禪夸贊了一句。
糜照連忙道:“不敢當,多虧了陛下所制神器,人騎在馬上的時候可以完全放開韁繩不用擔心摔下來,就算張開雙臂用力拉弓也能穩住身形,這才射得更加精準。”
劉禪笑道:“伯陽勿要妄自菲薄,你的騎射本就厲害,朕的這兩件器物不過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劉禪并非什么都不會的胖子,劉備在世的時候,為了培養劉禪這個接班人,除了讓劉禪學習治國的知識之外,還找人教他武藝,畢竟天下還未一統,不會點武術怎么行。
所以騎馬射箭,刀槍劍戟劉禪都還是會一些的,只不過學的時候心不在焉,啥都只是會,并不熟練。
劉禪準備今后有時間的時候要勤加練習武藝,否則他這一身力量就白費了。
雖然不需要他親自上陣殺敵,但還是需要高超武藝傍身的,漢末三國時期被刺客刺殺的名臣名將可并不少,甚至連皇帝都有被刺殺的。
或許不會有刺客來刺殺自己,但自己絕對不能不具備應對刺客的武藝。
跟糜照簡單的聊了兩句之后,便帶著向著校場高臺走去。
劉禪早就注意到了諸葛亮已經到達,只不過剛才正在與糜照比試,就沒及時過來。
見到劉禪走過來,諸葛亮連忙上前行禮:“臣拜見陛下。”
劉禪微笑抬手:“相父不必多禮。”
諸葛亮起身后,劉禪便來到高臺主位的位置坐下,然后對糜照道:“伯陽,讓已經換上了新馬具兄弟上前操練起來。”
“遵旨。”
糜照行了一禮,然后便回到校場上,讓換上新馬具的一百名士兵來到校場上開始操練。
操練的科目并不復雜,就是騎射與障礙訓練。
才跑第一圈,諸葛亮便發現了端倪,他忍不住詫異道:“將士們居然可以在馬背上穩住身形?!馬匹過障的時候居然如此平順?!連在石路上都能如履平地,這……”
諸葛亮一眼便看出了這一百名騎兵與其他騎兵的差別。
這等騎射的能力,就算是一些騎術了得的精銳騎士都做不到如此穩當的坐在馬背上彎弓搭箭啊。
“馬鐙……”
諸葛亮不愧是諸葛亮,很快就發現了端倪。
劉禪聽到諸葛亮說出“馬鐙”這兩個字就知道諸葛亮已經發現了,隨即笑道:“相父,此乃雙邊鐵馬鐙,可以讓人騎在馬背上的時候穩住身形,別說是彎弓搭箭了,有了這雙邊鐵馬鐙,就算是在馬背上起舞都不成問題。”
“鐵馬鐙能夠讓騎術不錯的人騎術變得更加精湛,就算是之前完全沒有騎過馬的人,有了這雙邊鐵馬鐙在適應一下之后也能策馬奔騰。”
諸葛亮激動道:“那豈不是說有了此物,若是有足夠的馬匹的話,便能在短時間內訓練出大量騎兵?!”
馬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根據后世一些學者認為,在公元1、2世紀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出現馬鐙了,也就是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馬鐙。
不過那時候的馬鐙可能只是單邊馬鐙,而且還是最簡單那種,只是用一塊布條掛在一側,方便上馬。
至少要到東晉十六國時期,馬鐙才會趨于成熟。
就是在這個時期,重裝甲騎兵開始了大規模的發展。
在諸葛亮沒有回來的這段時間,劉禪可是將成都技術比較精湛的鐵匠召集起來,耗費了十多天的功夫這才打制出這一百幅雙邊鐵馬鐙。
并不是晉朝之前的人就不聰明,發明不出雙邊鐵馬鐙,而是冶鐵技術不夠發達限制了他們。
這個時期也有用金屬制造的馬鐙,比如青銅馬鐙,但形狀不太合腳,耐久度也并不高。
不過這個問題很快就不是問題了,等劉禪祭祀滿四十九天之后,應該能夠獲得灌鋼法。
到時候,不僅僅是鋼鐵的產量會大大增加,鐵器的品質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劉禪點了點頭:“正是如此!如今涼州已經收復,戰馬對于大漢來說并不算稀缺,明年魏國很可能就會反撲,我們若是能夠在魏國反撲之前訓練出大量精銳騎兵,那便沒什么好擔憂的了。”
緊接著,劉禪又露出一抹神秘笑容對諸葛亮道:“除了雙邊鐵馬鐙之外,相父還發現了什么沒有?”
諸葛亮聞言,繼續盯著正在訓練的部隊觀察。
沒一會兒,他便看到了馬蹄上包裹著的鐵片,連忙問道:“陛下,馬蹄上那是何物?”
劉禪回答道:“此乃馬蹄鐵,將馬蹄修剪整平,用鐵釘將馬蹄狀的鐵片釘入馬蹄當中,就如同人穿上了鞋子一樣,給馬穿上鞋子。如此,馬蹄就算是磕到尖銳的石子也不容易傷到馬蹄而導致失足跌倒。有了馬蹄鐵,戰馬征戰的年限將會大大增加,我們就不用經常采購馬匹來置換了。”
諸葛亮驚嘆道:“此真乃神物也!陛下,這是何人所制?”
一旁的糜照連忙道:“丞相,這兩種神物都是陛下命人所制。”
諸葛亮一臉詫異,眼眸之中露出震驚的神色。
隨即露出佩服的神色對劉禪一拜,贊嘆道:“陛下真乃奇才也!有魯班之能!”
先前劉禪送來的那漢威炮便讓諸葛亮嘖嘖稱奇,如今又拿出了兩件足以改變戰場局勢的神物,他怎么能不佩服呢?
劉禪謙虛笑道:“相父謬贊了,朕這只不過是一時的突發奇想,怎么能跟魯班相比呢?對了相父,您是知工巧的,朕閑著沒事的時候畫了不少器械圖紙,就在御書房中,可否請相父前去指教?”
諸葛亮連忙道:“不敢說‘指教’二字,不過臣愿隨陛下前去御書房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