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情書》的預告
- 我的緋聞女友是大明星
- 江城炮子
- 2273字
- 2023-11-09 19:10:08
《情書》的官博已經正式開通了。
第一支預告片也已經出來了。
出來后的第一時間,圈內就有不少人轉發。
首先自然是這部電影的主創成員。
但論名氣最大,影響最廣,粉絲最多的自然是女主角,陳幼鯉。
然后也有一些,和她之前有過合作的演員也轉發了這條預告。
娛樂圈正常的人情往來嘛。
他們之前有新作品的時候,陳幼鯉也幫忙轉發了。
所以這次,當她的新作出來的時候,他們自然也會幫忙宣傳宣傳。
另外就是,一些知名導演,制片人和影評人的轉發。
這些人當然是與王楚安有著情分,所以幫忙宣傳。
他們微博的粉絲雖然不及圈內的明星多,但勝在影響力大,尤其是這么多重量級咖位,一起同時轉發一部電影的預告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話題。
想不關注都不行。
路人觀眾都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樣的一部電影竟然能號召這么大咖的自發宣傳造勢。
#《情書》預告#的這個話題一舉沖到了熱搜榜第一。
而這部電影的導演,王楚安自然也得到很大的關注。
吃瓜群眾發現,這位導演現在竟然還是電影學院的在校學生,都還沒畢業。
他過往的一些履歷也被一些翻了出來,這不難。
但無非就是一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啊,最佳編劇之類的。
觀眾其實不太了解這些電影節,自然也不知道某些獎項的意義以及含金量。
但看著這位在校的學生導演,履歷還像那么回事,年紀輕輕的就拍過那么多的片子,雖然都只是短片,但對于只是一個在校的大學生來說,也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畢竟也還拿了不少的獎項。
于是一些娛樂圈營銷號也想吃一波流量,蹭蹭話題,也就像模像樣的介紹起了王楚安。
說他年紀輕輕便得獎無數,被圈內很多的大導看好,才華橫溢,《情書》是他的長片處女作,定檔今年的情人節。
很多觀眾其實對于一部電影真正的水平高低很難分辨,大部分人看電影其實都是跟風。
大家說好他們就去看,熱度高,周圍的人都在討論也就去買張票,湊湊熱烈,回頭,也能來聊上一嘴。
再不濟曬曬票,發個朋友圈什么的。
這也沒什么。
電影本來就是一個娛樂的東西。
至于它有沒有藝術的部分。
可能有,存疑。
但大部分電影沒有,尤其是現在市面上的,這點準確無疑。
能讓觀眾笑一笑,樂一樂,這種電影也就行了。
現在對電影的要求,也只能這多了,再多也沒有了。
至少不能讓觀眾掏腰包,花了辛辛苦苦賺點錢,進電影院看電影,看完后,覺得惡心,覺得簡直被騙了。
最重要的是,浪費了時間。
這是底線,一部電影的。
你可以沒有藝術含量,也就是說俗一點,爆米花,看完就忘。
這樣的電影也挺好。
至少能給觀眾帶來一樂。
這也不容易。
能讓觀眾在閑暇之余,打發一下時間,放松一下,這也不賴了。
那也就不算失敗,這部電影。
沒誰規定,電影一定要傳道受業解惑的,這太重了,又或者說一定要喚醒些什么,反映些什么現實問題,去教化誰。這是圣人干的人,電影沒有這義務,也不承擔這責任,從一開就。
沒必要,也做不到,電影不是用來干這么一件事的。
能讓人樂一樂,在當下,就是我們的電影最大的,主要的職責。
但問題是,現在我們有太多的電影,毫不客氣的說是垃圾。
讓觀眾買票看了之后,浪費錢不要,丫的主要還浪費了時間。
花兩小時,去干的什么不好。
坐在漆黑的電影院里,看著屏幕上放著一些垃圾制造出來的垃圾。
簡直像是在受刑。
如果有什么人,犯了點小偷小摸的事,就拿這個來懲罰他,他準在以后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這比其他任何教育都管用。
在漆黑的空間里,讓垃圾沖刷著眼睛,這一般人受不了啊。
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誰受得了。
關鍵是還有一幫子人,相互捧著臭腳。
幫著出來站臺。
明明知道拍的都是垃圾,完全看不下去,偏偏硬捏著鼻子說,是藝術品,現在的觀眾只是還沒有看明白。
再過個幾年就懂了。
這部電影只是領先了二十年。
再過個二十年,觀眾會道歉的,到那時候觀眾就會說這部電影是經典了。
呵呵。
垃圾再過兩百年依然是垃圾。
只是從新的垃圾變成了陳年老久垃圾。
你們拍出來的這坨東西,禍禍了現在的觀眾還不夠,還要去污染二十年后觀眾的眼睛,這么叫什么事啊。
這幫子導演,簡直了。
.
《情書》的預告一直高居熱搜榜首,吸引了很多的人,點進來觀看。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確實覺得這部電影有那么點東西。
雖然只是一個預告,透露出來的信息不多,但明眼的觀眾都能看出來,這部電影走的絕對不是一個已經拍爛了的,再過去那些年里,拍過無數次的國產青春愛情片的路子。
不是那一套東西。
導演完全沒走那路子,靠一些狗血的橋段來吸引人的眼球。
看多了過去的那些狗血校園青春片,讓很多觀眾都懷疑自己的青春咋就和電影里的完全不沾邊呢。
那些流產打胎的高考大題故意不寫,分手后的傾盆大雨,真的就是校園青春的主旋律嗎。
仿佛不在電影里有個以上的橋段中至少三個以上,都不配叫做校園青春電影。
觀眾們也納悶啊,難道這幫子拍電影的導演他們的青春都是這樣子的不成。
不然咋就這么愛用這么劇情呢。
還是說青春里沒有經歷過這些事,就沒辦法當導演。
電影學院導演系在招生的時候,難道考生的要求中有著規定,青春期必須有這些狗血的事,沒這些經歷。
不好意思,出門左轉,您沒法當導演。
這不純純的在給電影學院抹黑嗎。
現在終于好了。
終于有一部青春電影是沒有那些狗血的橋段的了。
還是有正常人的,對于青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還是有人有正確認知的,拍電影的導演,終于來了一個。
這就很要好了。
總算有那么一個拍點規矩的東西的導演了。
觀眾也送了口氣。
我們的電影也還有的救。
那幫子垃圾導演,還沒有污染下一批年輕的導演。
這是最主要的。
他們相互之間污染就完了,反正都是黑的,也不怕今天你把我染黑一點,明天我還你一點。
就怕他們帶到下一代導演的身上。
觀眾中一些對電影還有這憧憬和幻想的人,擔憂的就是這個,心懸著。
看到《情書》的預告片后,這懸了好多年的心,才算是放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