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王翦夜襲亡楚,項燕自刎言讖

公元前223年,河南平輿的寬闊之地,上將軍項燕率楚國四十萬大軍,與秦將王翦統領的六十萬秦軍,打了一場楚國青史上史無前例的惡仗。

迄今為止,秦軍主力已在亡楚之戰中被項燕掣肘一年之久,這位歷史上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合的秦王嬴政,終于要清除統一天下的最后強敵。此時正值寒冬,楚國雖號稱四十萬良將,但大多乃項燕東拼西湊,基本是壓上了整個國內兒郎,又以楚王負芻不堪大任,致使國存危亡之間,將士們貼身盔甲衣物綿薄不說,并有大戰前,野炊難起食肉不足,多有凍傷疾病,此三則緣由,斷不可比較秦王揮師可聚六十萬大軍,楚國的滅亡,仿佛早便注定。

兩軍對壘,主戰場人數近百萬將士,猶如怒海中拼命匯集的兩線浪潮嚴陣以待,秦軍旗甲兵手握的鐵桿大纛旗上,秦字觸目猙獰。行至對軍陣前,最前方刀盾手整齊排列,拉開遙不可及的一線陣法,后方長予架在列陣肅嚴的盾牌細縫間,半身鐵槍穿刺而出,從任何方位沖殺注定是難以突破的銅墻鐵壁,秦軍的黑色盔甲在寒冬日光下,照耀的微光凌冽,散發出冰冷的肅殺之意。

軍陣中最為醒目的秦字大纛旗下,建立起一個高出長予的木質平臺,王翦肅立在上,緊緊捏著一柄尚未出鞘的鋒利秦劍,神色陰冷刺骨。昨日,王翦與李信在營賬中推演今日戰局,不由得渾身激動顫抖,發現此戰竟高至九成勝算,十成十打的楚國再無一戰之力,這樣一來,秦軍揮師南下完成一統大業指日可待,其一,楚國王土除上將軍項燕外,再無能臣可用,也就是說,生擒或者就地斬殺項燕之后,楚國便大勢已去,其二,項燕對楚王負芻的無能早就心生嫌隙,若不是外患秦軍伐楚,此時發動兵變對楚國乃是雪上加霜,朝堂幾大世族又無穩住朝局新王人選,恐怕項燕在此之前便要圍城奪主,其三,楚國四十萬大軍老弱病殘居多,加之人數優勢,戰力不及秦軍四分之一,可以說此戰大體無甚懸念。

王翦想到這里,定了定心神,“狗娘養的項燕,區區十萬人拖了老子一年之久,害的老子在朝中屢屢抬不起頭,今日怎么說也要取你狗命!”

時年王翦已近耄耋,但這位一生奉獻給秦國的將領,渾身游走的殺意之重,非任何年輕將領可比,而且隨著年紀增長,王翦的戰場決策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次率軍伐楚,乃是采用項燕最為善用的拖字訣,不論楚軍如何挑釁,王翦始終不曾主動出擊,一直拖到楚國將士人困馬乏,才拍案決定打這一場十拿九穩的惡仗,如此一來,秦國便可輕易亡楚,不至耗費大量人馬為在伐楚之戰上,從而拖累后面剿滅齊國這個大國。秦國朝野上下并不知王翦此番穩妥計較,只道合李信蒙恬兩員大將,六十萬大軍糧草日日消耗巨大,但整整一年寸步不前,莫不是王翦年老智衰?

王翦雖然對此嗤之以鼻,但一生從未吃過敗仗的卓越將領,自然有屬于自己的驕傲,整整六十萬兵士,一個實力懸殊的楚國便如此小心應對,久圍而不攻,早就磨了他一肚子火氣,今日開戰前傳話給各位駐軍武將,生擒項燕者,官升十五級直封少良造,封地萬戶,所在家族終身免役外加十年免稅,斬殺項燕者,官升十級拜左庶長,封千戶,但有臨陣逃脫者,立斬不赦,如此賞罰并下恩威并施,全軍上下唯有死戰了。

王翦扭頭望了望全軍氣勢,當真是一鼓作氣,不由得輕輕點頭,長劍一聲清鳴,已然出鞘,王翦向前道:“殺!”一聲令下,秦軍先鋒刀盾萬人隊,齊齊向前開進,烏壓壓猶如黑云壓城,目標直指勒令在馬上的項燕。

此時項燕也是殺意濃濃,他雖貴為楚王親拜上將軍,但項氏已在楚都郢壽如履薄冰,一則項燕此前大敗李信,直給楚國上下人人之自信,猶然忘記秦國壯大事實,二則無能國君負芻昏招連連,此次王翦攻楚竟要求項燕強攻破秦,一月之內必須將王翦趕出楚國邊境平輿,當項梁快馬加急告知王命,項燕幾乎一拳砸碎桌案,繞著幕府大廳來回踱步。

他原善用拖戰,便是以戰養戰,秦國兵強馬壯毋庸置疑,最忌諱頭鐵般地橫沖直撞,項燕采用最穩妥的打法,與王翦其實算是不謀而合,秦國六十萬大軍駐扎邊陲,這兩年內項燕便屢屢派兵騷擾,大小戰役多是以兵多勝少,這便是這拖字戰的妙處,慢慢磨平秦軍一鼓作氣的氣勢,也就不戰而勝了,但時機未至大成決計不提早開啟決戰!項梁在大殿上磨破了嘴皮,仍被負芻這種自負到無藥可救的國君甩下一句話:一月之內項燕必須突破秦軍壁障,大舉移兵勝秦!

這是鐵了心要與王翦真刀實槍火拼一場。

項燕在營帳中繞了好幾遭,不斷思索著眼下戰局。打不打?打則聲勢做大,不在乎死多少人,只要蒙蔽了王翦與負芻,轉而淮南再聯合齊國從長計議共同抗秦,此局也就算解了。項燕身形猛地一頓,右手一拳狠狠擊在左掌上:“干他娘的!”

最終項燕傳來兒子項梁,吩咐他前去部署戰局,從平輿、寢城、汝陰三大營壘一齊開出,發動御秦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猛攻。項燕知此戰勝算不大,雖然是做給郢壽那位只靠坐在王座上指點江山的負芻看的,但也并非毫無準備,他親自引兵與王翦在平輿展開決戰,實則楚國江東精銳并未出動,項家世代忠良之輩,即便再對國君有意見,斷不可做那亡國之臣,若是在萬分之一的可能間戰勝,楚國自然得以喘息數年,轉而聯合齊國未必不可動搖那嬴政的根基,天下眾多能人異士也未必不可再出一個荊軻,然而一旦此戰告破,江東楚軍子弟兵便成了最后的家底。

這可謂是真正的孤注一擲啊!

項燕捋了捋捶至胸前的胡茬,絕不做那沖鋒陷陣的涉險勾當,手握長槍頂在腰間,猛地向前一指,亦是冷冷道:“殺!”

頓時一方黑色甲士,一方紅甲士卒便齊齊做那前鋒沖陣,在這片高達萬畝的平原上,百萬將士齊聲吶喊,聲如震天。

秦軍后方,弓弩手早已拉滿的彎弓蓄勢而發,聽一聲號令齊齊釋放,彈伸而回的弓弩震的嗡嗡作響,數千弓箭猶如一條條沖天巨龍,在寬闊無垠的天空中攢集起一道道黑點。箭雨當頭而下,勁道奇大無比,竟然將楚軍用精鋼制作的盾牌透心而過,不慎射在兵士身上的長箭,連帶著整個人往后倒退數丈,搽地飛出卷起一道道猙獰的溝壑,塵土飛揚,還未近身,楚軍已經折損近千人!

這不過是剛剛進入秦軍弓箭手的射程范圍內,楚國前鋒士卒便已經是活生生的人肉靶子。秦國箭士每一個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每人一張十石巨弓都可拉至滿月,殺力自然不需懷疑,百步之外均可一箭命中,血濺當場,但反觀的楚國這邊,項燕回頭望去,暗暗搖頭,頂在陣前沖鋒陷陣的將士都多乃老卒,更不用說挑出來選做弓箭手,能拉開六石弓箭都可用作寶貝疙瘩。秦軍百步外可以弓箭射殺,楚軍便要再向前推進數十米,箭雨才可發揮威力。

這一戰根本就是在讓這些為楚國浴血奮戰的將卒前來送死!

項燕策馬站立的左側,是先前在郢都大殿與君臣吵得不可開交的項梁,雖然以項家撒手不理軍事作為威脅,要來了國內各大王族糧草支撐戰事,但項燕心下清楚,如今抗秦最大的阻礙乃是郢壽那個只會紙上談兵的國君負芻,只要楚君一日不換,退秦的成功率是會大大的縮減,此戰之后,項燕是一刻都不想等了,必須親自回郢都接回項羽,然后領軍逼宮!

至于新君人選,項燕自有打算。與其并肩落座在白馬背上,比起項梁還要靠前一步的冷峻將領,四五十歲左右,留著一圈圍繞嘴唇的八字胡,與項燕的紅色甲胄不同,穿著一身泛著白光的銀色盔甲,微光粼粼。

這人是楚考烈王熊元之子熊啟,母親則是秦昭襄王的女兒(史書并未指出姓氏),那時秦楚兩國交好,熊啟自呱呱墜地,便一直生活在秦國,后來助秦王嬴政平叛嫪毐之亂,賜名昌平君一時風光無兩,自嬴政及冠親自掌權,再到后來逐一破滅燕、趙、韓、魏四大雄國,昌平君皆有立下汗馬功勞,但面對楚國的破城良策上,與老將李信犯了沖突,李信主張閃擊楚國,以秦國的強大,斷然可用二十萬兵馬逐個破敵,進軍郢壽。但王翦與昌平君知楚國戰力不弱,更有大將軍項燕坐鎮,不可輕視魯莽,唯有凝聚至少六十萬大軍,堵截在楚國邊境,待其兵卒坐吃山空,再一劍破之。

嬴政那時已輕易滅四國,已經看輕了天下大才,認為一個項燕翻不起太大浪花,沒必要打的束手束腳,況且六十萬大軍糧草的消耗便是天文數字,便果斷選擇了李信的破敵良策,昌平君多次進言無果,還讓嬴政漸漸冷淡了去,乃至最終被貶止郢陳。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凤山县| 武安市| 湖南省| 雷波县| 吉林省| 贵南县| 雷州市| 平谷区| 玉林市| 浦东新区| 吴忠市| 郴州市| 周至县| 南宫市| 柳河县| 平罗县| 苏州市| 罗山县| 麻江县| 和顺县| 莲花县| 富顺县| 河池市| 济宁市| 三明市| 连江县| 忻州市| 庆元县| 鹤山市| 铜山县| 宝清县| 辉县市| 鱼台县| 福安市| 金华市| 沛县| 清苑县| 凤庆县| 廉江市|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