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下課時,林盛忽然說:“諸位的學業漸漸有成,老夫忝為人師,甚感欣慰。明日,正值老夫休沐之日,諸位若有游興,不妨與老夫一起出城踏青,如何呀?”
咳,話都這么白了,大家還能如何呀?
眾弟子紛紛長揖道:“愿附恩師驥尾。”
于是,便敲定了來日出城踏青之事。
第二日天還沒亮,勤快的車夫老烏便喂飽了馬,套好了車。
楊清琳還是往常一樣,做了早課,用罷朝食,又做了會雕工。
看天色差不多了,這才更衣之后,領著寒霜、墨云和昭兒,一起登車去了林家。
楊清琳到的時候,張霆已經到了。
見了楊清琳,張霆便走過來,拱手笑道:“吾弟何來之遲耶?”
楊清琳微微一笑,調侃道:“吾兄渾身上下,有著說不盡的風流倜儻,實在是羨煞小弟矣。”
真論相貌,張霆雖然也稱得上是儀表堂堂,但是,楊清琳卻比他俊美得多。
這時,李正鼎的馬車也到了。
只是,李正鼎下車后,只是狠盯了楊清琳一眼,也不和張霆打招呼,徑直進了林家。
楊清琳絲毫也不在意李正鼎的無禮,因為,這家伙除了有錢之外,可謂是一無是處。
甚至,楊清琳有理由懷疑,李正鼎送了重禮,林盛才錄了他為生員。
等人都到齊后,林盛這才領著妻女和兒子,一起出了大門。
見戴著幃帽的師母和師妹,也跟著一起出來了,楊清琳和張霆很知禮的垂目行禮,故意避而不看。
林盛的兒子名叫林箏,中舉之后,便四處游學,昨日方歸家。
等林家人都登了車后,楊清琳和張霆一起登上了張霆的馬車。
啟程之后,大家才知道,原來是要去西山的永安寺。
永安寺,初名兜率寺,因寺內有一尊銅制的臥佛,俗稱臥佛寺。
為了禱祝兒子林箏能考上進士,因臥佛寺素有靈驗之美名,周夫人便在寺內常年供奉了香火。
這次,周夫人正好借著踏青之名,過去添些香火。
車隊出城之后,速度逐漸提了起來。
張霆手持折扇,指著窗外的農田,感慨說:“說出來怕你不信,我也下地干過幾年的農活。唉,種地真苦啊!”
楊清琳點點頭,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聊農事的時候,張霆驚訝的發現,楊清琳對耕田之事,居然了如指掌,不由驚訝問他:“莫非,你也下過地?”
楊清琳解釋說:“我喜歡看雜書,包括但不限于《齊民要術》、《王禎農書》和《農遺雜疏》。”
“《農遺雜疏》?莫不是玄扈先生所著?”張霆急問楊清琳。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時人又稱之為玄扈先生。
“然也。不過,玄扈先生譯著的《幾何原本》,卻更為出彩啊。”
在楊清琳看來,徐光啟能夠把《幾何原本》翻譯成通俗易懂的文言讀本,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張霆喜歡研究農事,卻對自然科學沒啥興趣,并不在乎楊清琳所提的《幾何原本》。
楊清琳知道,《幾何原本》共15卷,徐光啟和利瑪竇只是一起翻譯了前6卷而已。
張霆對《幾何原本》的不屑一顧,其實很具有代表性。
由于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思想做祟,只讀對做官有用的書,成了這個時代士大夫精英階層的普遍共識。
楊清琳心里有數,他有很多治理地方的想法,都是在任縣里主要負責人之后,才一一落到了實處。
在其位,才能謀其政。
不在其位,即使爭論得面紅耳赤,也無卵用。
張居正能搞成一條鞭法,那是因為,他爬上了首輔寶座,并且,皇帝徒兒年紀尚幼。
與其和張霆辯論《幾何原本》的重要意義,不如想方設法的掌握大權,然后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
空談無益,掌權的說話才算數。
登山的時候,楊清琳無意中發覺,李正鼎頻頻偷窺身段窈窕的林師妹。
楊清琳暗覺好笑,李正鼎好象早就訂過親了吧?
在知客僧的陪同下,林盛和周夫人虔誠的挨個拜佛,求佛祖保佑林箏能夠金榜提名,高中進士。
楊清琳不信佛。但是,他也隨著大流的該拜佛就拜佛,只要看見了功德箱就扔幾文香火錢。
林盛只是七品的巡視京營御史罷了,從頭到尾,一直由永安寺的知客僧陪同。
中途,監寺過來陪著閑聊了幾句就走了,方丈壓根就沒有露過面。
最后,大家都領進了寺后的碑林。
在碑林之中,楊清琳居然發現了董其昌的題跋:黃文節公書世多摹本又多贗本,生平所見以此卷為灼然無疑,梵志詩較寒山更自奇崛書亦近之。
落款為:董其昌觀因題。
楊清琳的字,便是師法董其昌。
董其昌的書法,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董最擅行草書,小楷次之。
楊清琳練字十幾年來,也是行草的水平最高,小楷次之。
見獵心喜之下,楊清琳伸指似筆,照著碑上董其昌的筆意,一遍又一遍的虛空臨摹。
張霆見他入了神,也就沒有打擾他的思路。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楊清琳忽然哈哈一笑:“大悟矣。墨云,取紙筆來。”
墨云跑去取來了文房四寶,擱到了道旁的石桌上。
楊清琳提筆舔墨之后,略微思索了片刻,緊接著,一書而就。
張霆伸長了脖子一看,喲,居然和碑上的董其昌題跋,絲毫不差。
“好,寫的好,妙哉。恭喜吾弟,書法已經臻大成之境。”張霆由衷的替楊清琳感到高興。
練字,寫的端正很容易。若想大成,真的需要天賦和機遇。
楊清琳以未及弱冠之年,卻悟透了書法的真諦,實屬難得之極!
“好字,飄逸脫俗,飛流直下,真真的好書法。”
這時,從他們的身后,傳來了女子的夸贊聲。
楊清琳扭頭一看,卻見師母周夫人和師妹,就站在石桌的旁邊。
“見過師母、師妹。”楊清琳和張霆趕緊長揖行禮,絲毫也不敢怠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