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朝就快完蛋了
1.帝國的皇位該誰坐
公元前210年,在渡河前往平原津的時候,秦始皇突發惡疾。隨行的太醫們晝夜服侍在秦始皇身邊,每日忙前忙后,診脈、進藥,但即使是這樣,秦始皇的病情也沒有一點點好轉。到沙丘時,秦始皇已經病得奄奄一息了,隨時都可能駕崩。
李斯看著病危的秦始皇,心中產生了不祥的預感。他想問問秦始皇,有關國家的事情該怎么處理,但秦始皇怎么會接受自己即將死去的現實呢?李斯愁眉不展,不知如何開口。
可能是回光返照的緣故,有一天秦始皇精神大好,叫來李斯和趙高,寫了一封信,讓他們交給扶蘇,并且說:“告訴扶蘇,讓他趕緊回來,料理我的后事。”他剛交代完畢,便立刻昏過去了。
身邊的大臣們見此情景,連忙慌張地呼喊,正當眾人以為秦始皇已經駕崩的時候,他卻又突然醒來,無神的眼睛看向留給扶蘇的信。李斯立刻上前,以為他還有什么吩咐,結果發現秦始皇已經沒氣了。
趙高被剛才秦始皇的動作嚇了一跳。他必須確認這位權勢滔天的皇帝是否真的已經仙去,于是他湊近秦始皇,把手放在他的心臟上,臉都幾乎和他貼在一起,這才完全確認,秦始皇已經沒有了心跳,也沒有了鼻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迎來了他的結局。
此時,秦始皇歸天的消息,只有李斯、趙高等五六個人知道,其他人都以為秦始皇還在他的車內休息。為了掩人耳目,李斯、趙高等人只好把他的尸體弄到辒辌車上。這辒辌車,實際上就是古代的空調車,不僅能遮擋視線,而且只要打開車窗,車內就會清涼無比,尸體放在車中,可以避免發臭。把秦始皇的尸體放在這里是最保險的。
就這樣,李斯和趙高拉著秦始皇的尸體繼續出行。為了封鎖秦始皇已死的消息,一切事情都要跟之前保持一樣,飯和上奏的簡牘都依舊送到車內。奏章必須有人批復,無奈之下,趙高只好自己在車內批閱。這樣折騰下來,竟然瞞過了所有人的眼睛,所有人都以為秦始皇就在車內,只是不愿意露面而已。
除了維持現狀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處理秦始皇的遺書。按照李斯的意思,應該盡快把遺書送到公子扶蘇手里,讓他回咸陽主持喪事。但當時掌管大印的是誰?趙高。趙高不僅掌管著大印,連遺書也保存在他的手中。趙高是個心眼非常多的人,他知道,只要這封遺書送出去,一切就將成定局,公子扶蘇會立刻繼位,到那時再想換人,就不好辦了。此時,他已經在心中制訂好了計劃。
趙高和公子胡亥向來關系不錯。于是趙高找到公子胡亥,告訴他:“如果我把這封信送給扶蘇,公子扶蘇就會繼位做皇帝,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大秦畢竟沒有實行分封制,輪到您這里,就什么都沒有了!而扶蘇未來怎么對待您,也是個未知數!”
面對這番深水炸彈般的話,胡亥不為所動,他說:“天底下的君主,肯定了解自己的臣子,老爹肯定也最了解兒子啊!我老爹心里肯定清楚應該立誰為君主,我這個當兒子的聽話就完事了,想這些干什么!”
趙高看胡亥沒這個心思,有點著急,說:“哎呀!您這可就大錯特錯了!您想想,現在是什么情況?誰繼位,那還不是我們幾個說了算嗎?你,我,還有李斯,咱們三個人一商量,什么事都能辦成。現在這是多么好的機會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您是想天天聽別人使喚,還是想天天使喚別人?我是做奴才的,我知道伺候人的感覺不好受啊!”
胡亥聽了這番話,有點生氣了,說道:“您這話是越說越離譜了!我是弟弟,扶蘇是哥哥,哥哥做皇帝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我這個當弟弟的,如果把哥哥拉下來,自己繼位,那不就是不悌嗎?我這么做了,還有什么臉面對祖宗呢?”
趙高聽完,無奈地說道:“您啊,實在是太幼稚了,您怎么能墨守成規,守著那點禮儀道德呢?人要隨機應變,您想想,商湯殺夏桀,周武王殺商紂王,齊桓公逼死其兄,這群人哪個受到了天下人的指責?他們甚至還拍手稱快呢!您要是正義的一方,還在意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干什么!”
此時的胡亥,被趙高這么一說,不免有些心動。趙高索性再添一把柴,直接表示這都是為了胡亥好,一旦事成,受益最大的是胡亥;事情敗露,自己將承擔所有責任。
眼看勸得差不多了,趙高轉身離開,直接奔著李斯而去。李斯見了趙高,趕緊問道:“我正要找你呢,皇帝的遺書還在你那里,你發出去了沒有?公子扶蘇要在第一時間收到這封信,不能耽誤。”
趙高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不緊不慢地說道:“兄弟,這件事我們不急,慢慢來。按理說,遺書應該是皇帝活著的時候就發出去的,可是皇帝先走一步,這遺書就落到了我們的手中。您想想,現在知道皇帝去世的人,兩只手都能數得過來,咱們如果把皇帝的遺書這么一改,那豈不是想讓誰當皇帝,就讓誰當皇帝嗎?換句話說,現在選擇權在咱們手上,要不然,您來決定下一個皇帝的人選?”
李斯怎么都沒想到,趙高竟然會來這么一出,趕緊說道:“你這是什么話!咱們作為臣子,怎么能夠產生這種想法!我們就按照遺書當中的意思辦就成了,想那么多,反而會出岔子呀!”
趙高拍了拍李斯的肩膀,說道:“我的好兄弟,不說別的,你先想想這幾件事——你的功勞,比得過蒙恬嗎?你的兵法戰術,比得過蒙恬嗎?你的威望,比得過蒙恬嗎?是你和公子扶蘇關系好,還是蒙恬和公子扶蘇關系好?你要知道,現在他們兩個人可都還在一起呢。”
李斯有點摸不著頭腦,問道:“你怎么有這么多奇怪的問題?這不都是廢話嗎?蒙恬是前線的將軍,整個秦國誰不知道?我怎么跟蒙恬去比?我肯定比不過他。不過,你問這個干嗎?”
趙高笑道:“蒙恬和公子扶蘇走得非常近,你想想,如果公子扶蘇繼位,那么當丞相的,還會是你嗎?到了那個時候,蒙恬就是當朝一把手了。要知道,公子扶蘇是一個非常剛毅的人,做事說一不二,非常痛快,那個時候你后悔都來不及。我曾經也是一個奴才,伺候人的滋味可真不好受,所以我日夜攻讀法律,終于小有成就,得到了皇帝的賞識,進入宮中,一步一步往上爬,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想來也快三十年了。這三十年間,我沒見過一個當過兩朝丞相的人,只要君主更換,您的丞相之位必然不保。如果能夠放你回家種地,那都算是好結局了。可是實際上呢?商鞅變法,讓秦國變得異常強大。白起,人稱戰神。再看看呂不韋,他的功勞還小嗎?可是他們的結局都非常慘啊!這些都是前車之鑒,我可太清楚這檔子事了!如果公子扶蘇繼位,那么你我的性命都將不保,弄不好還要淪落到誅九族的地步。不過,現在咱們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公子胡亥。胡亥是我看著長起來的,從小我就教他法律知識,這孩子仁慈寬厚,是個好的皇帝人選。現在遺書就在咱們手中,如果咱們稍微修改一下,讓公子胡亥當皇帝,那咱們的榮華富貴可就不愁了!別看胡亥這小子不愛說話,實際上他是那種‘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的人。我看啊,立胡亥為皇帝就非常不錯!”
李斯聽了趙高的一番話,臉色都變了,趕緊說道:“行了兄弟,我們共事這么多年,就不要說別的了。你的意思我都懂,但是我不能那么辦。皇帝的遺書已經寫好了,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遺書送到公子扶蘇手中,其他的事情都往后放一放吧。”
趙高知道李斯害怕,所以繼續發動攻勢:“我知道你還在考慮很多事情,但這個節骨眼兒上就顧不了那么多了!你我都主動一點,日后還能夠享受榮華富貴啊!”
李斯說道:“我之前不過是楚國上蔡的糧食管理員,后來受到了皇帝的賞識,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如果不是他,我估計今天還在糧倉里趕老鼠呢。你看,現在我的子孫都有了官位,每年也都能從朝廷中領到不少的俸祿,我很知足了,咱們做臣子的,盡職盡責就可以了。”
趙高也沒想到李斯這么難啃,他知道李斯肚子里面還是有點墨水的,趕緊發動哲學攻勢:“聰明人要懂得變通,如果墨守成規,不順應潮流,那就要被歷史淘汰。天下事物都有發展的方向,現在的形勢這么明朗,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嗎?你想想,眼前的這個機會是多么難得,公子胡亥那里我已經去過了,人家已經鐵了心想要繼位。如今公子胡亥就在咱們身邊,什么事都好商量,而遺書當中所立的皇帝扶蘇還遠在外面,消息不靈通,這都是天意啊!春天萬物生長,秋天萬物凋零,這都是規律使然,都是天意!都到了這個地步了,你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此話一出,李斯終于服軟了,只是心中還是有點覺得對不起秦始皇。畢竟是因為秦始皇的賞識,他才有了今天,子孫后代也有了榮華富貴,自己這么辦,心里多少有點過意不去。但趙高的勸告聽起來也十分有理,此時的李斯心中非常矛盾。可為了自己的后代,他也只能同意趙高的意思了。
趙高這邊說服了李斯,立刻就前往胡亥的住處,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鐵三角如今已經形成,誰都攻不破。此時的胡亥早就不是幾個時辰前的胡亥了。幾個時辰前的胡亥,心中尚且存有一絲敬畏,對國家、對父子、對兄弟尚存一絲情意,此時的胡亥,腦子里面只剩下自己威風凜凜的樣子。他想象自己坐在龍椅上,下面萬民稱臣、高呼萬歲的場面。這感覺,實在是求之不得。
三個人一商量,計劃就出來了。他們可以做一份假的遺詔,蓋上大印,那他們所寫的遺詔,就成了正兒八經的真貨。至于內容,則全看他們自己的心情。遺書的問題解決了,但還剩下最后一個心腹大患,那就是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現在正在上郡,和蒙恬一起監督修建長城。如果不除掉這個后患,就算胡亥當上了皇帝,估計蒙恬也會鬧出事端來。于是鐵三角又以秦始皇的身份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大概為:我身為皇帝,為了這個國家忙前忙后,天天出來巡視,正是為了我大秦能夠延續萬年。但這么多年過去,大秦的疆土都沒擴大,不僅如此,你們在邊疆那么長時間,在戰場上還損失了那么多將士,你們該當何罪!扶蘇這個當兒子的,也太不孝順,所以我今天賜給你一把劍,你就自己了斷吧,省得我動手了。至于將軍蒙恬,放任扶蘇在外面那么長時間,也不幫忙管管,當人臣的心里過得去嗎?干脆就跟我兒子一塊兒去了,到地府中還能做個伴。軍隊的問題就不用你操心了,我直接把軍權交給副將軍王離,誰也不準違抗命令!寫完了信,趙高找了個靠得住的人,快馬加鞭二十四小時不停,立刻送往上郡。
此時的上郡,早已經亂成一團。蒙恬和扶蘇看著眼前送來的書信和寶劍,心中五味雜陳。扶蘇知道,自己是難逃一死了。這位大秦的公子和其他人不同,他寬厚仁慈,為人仁義,在他看來,雖然自己沒有犯什么大錯,可既然是父皇的命令,又怎么能違抗呢?扶蘇這樣想著,竟然哭出了聲。
扶蘇就像是一個大家庭當中最懂事的孩子,父親突然寫信責備他,賜劍讓他自裁,心中當然覺得委屈。扶蘇大哭一場,哭完后便拔出寶劍,在自己的脖子上一抹,倒地身亡了。他脖子上的鮮血噴出,染紅了一大片土地,眼神中還透露著不甘。
扶蘇軟弱,但蒙恬可不是個好惹的主,多年的戰爭早就讓他看淡了生死,要他死可以,但是必須死得明白。蒙恬沒聽使者那一套,直接表示:“不用勸我,我是不可能拔劍自刎的!我身為皇帝的臣子,不會違抗他的命令,但我必須弄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樣吧,我先去陽周縣的大獄里等消息,相信皇帝一定會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
與此同時,鐵三角已經帶著秦始皇的尸體到了咸陽城。他們匆匆忙忙進城,這一路上不斷有前來接駕的官員,都被趙高等人勸回去了,說秦始皇這一路上太勞累了,大家都回去吧!
他們前腳剛安頓好,后腳去上郡送信的人就回來了,說是扶蘇已經自殺,蒙恬也被關進了大獄。最大的心患已經解決,現在鐵三角可以掌控整個朝廷了,再也沒有了后顧之憂。
他們立刻宣布了秦始皇的死訊,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胡亥推上了皇帝之位。誰要是問起來,他們就把早就準備好的假遺詔拿出來,以示眾人。實際上,并沒有多少人過問這件事,大家都以為胡亥繼位是秦始皇早就安排好的。畢竟沒有多少人會親自到宮里打聽這樣的消息,對他們來說,不管是胡亥還是扶蘇,誰當皇帝都一樣,都是皇帝自己家的事,跟自己沒關系。
胡亥當上皇帝之后,自然就開始提拔趙高了。畢竟為這件事忙前忙后的都是趙高,如果不是他,估計自己也坐不上這個龍椅。因此,百官大臣,一律官職不變,只有趙高被升為了郎中令,相當于正部級官員。
眼看著大局已定,可趙高還不放心,眼下的蒙氏兄弟仍然是個威脅。胡亥和蒙氏兄弟本身沒有多大的過節,可是禁不住趙高忽悠。他不斷給胡亥洗腦,就說:“我在宮里這么多年,幾乎一直陪在秦始皇身邊,秦始皇一直夸您這么好那么好,早就想把您立為太子了,結果蒙毅那家伙天天說您的壞話,把您說得一無是處,我看留著他是個禍害,不如早早除掉,讓他永遠閉嘴,讓他的壞話都跟秦始皇去地府慢慢說吧!”
當上皇帝的胡亥,早就已經神志不清了,他已經分不清好壞了。聽說蒙毅對自己這么不忠,二話不說,直接把蒙毅也抓起來,押入了大牢。
被關進大牢的蒙氏兄弟,再也沒有等到平反的詔書,只收到一道自決的命令。在趙高的挑唆下,秦朝的兩大頂梁柱先后殞命,而趙高也如愿站在了大秦的權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