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局外人
- 觀后說
- 朱藝
- 1833字
- 2024-10-28 02:17:31
抖音有個博主叫-今天講了加繆,我一看他對加繆的贊不絕口,就知道,這肯定又是個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種枯燥文學的裝-佬。點擊主頁一看,果然,置頂上赫然一個“看完書后我淚流滿面在凌晨四點……”——月亮與六便士,哈哈。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甭管說的對不對,這博主故事講的還是挺有意思的,值得去看一看。
今天分享一本書《局外人》阿爾貝加繆,也就是李講的第一個故事,他講這個故事只花了兩分鐘不到,還大肆夸贊了默爾索先生。但是加繆花了差不多2.3w字去講,你就知道有多記流水賬,表述有多冗雜,還是第一人稱視角,寫的全是內心活動。簡單點說,就是默爾索失手殺了一個人,但是被判決死刑,原因只是在母親葬禮上太冷漠。我們主角默爾索先生,不是個正常人,加繆第一句就是“今天媽媽死了,沒準兒是昨天,我不清楚”,很難看不出來吧。這本書書名聽著像什么青春疼痛文學,“快樂是他們的,我什么都沒有”這種感覺,可吸引憂郁文青,但是講的確實不是這么個東西。翻譯立大功,跟《地球最后一個夜晚》的營銷一樣。第一視角的好處和麻煩之處就是你要描述一個人冷漠、理性,你得通過文字去讓讀者下定義,弊端就在于讀者(比如李)會不能理解作者態度和想表述的東西,小說體裁是這樣,只講故事,沒有意義,意義都是讀者賦予的。加繆描繪的其他人,典型的比如媽媽“不是無神論者,可她生前卻從未想到過宗教”死后卻希望按宗教的儀式落幕,每天罵狗的老薩拉馬諾卻在狗跑了之后痛哭,這些都很荒謬但是常見,但是常見不代表正常。在默爾索看來,這只是習慣罷了,媽媽習慣和他待在一起,老薩拉馬諾習慣了他的狗,所以在老薩拉馬諾為在警局也找不到狗難過的時候,默爾索說,這讓我想到了媽媽。他把一切的情感找到了具體的理由,所以他摒棄了情感,失去了人性,他像神明一樣用悲憫的眼光看待世間萬物。因為媽媽和我相看兩厭,去養老院對她更好,但“我”在媽媽走后發現房子對自己一個人來說太大了,對生活沒有任何追求和向往的人才會這么想吧,他把所有家具都挪到了一個房間,就用不上其他地方了,(果然男人沒了女人生活品質是直線下滑的),大老師比企谷八幡的節能主義也是出自于此吧。默爾索在給媽媽守夜的時候控訴“睡在他們當中的這位死者,在他們眼里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在乎嗎?我不覺得,大家好像都不過是因為種種原因被命運推著聚在一起,被共處一室,被迫要相處一段時間,然后形成習慣,而情感,我不知道,大家好像都沒有真心,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心,人本身就是復雜而且淺薄的。就好像默爾索說的,只要讓她待上一段時間,如果讓媽媽離開養老院,她也會難過的,也只不過她習慣了這里。然后在送葬的時候默爾索把所有時間干的事情都寫完了,說不知道為什么等著這么久才出發,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不理解。回答不上媽媽的確切歲數,一切結束了只覺得開心,終于可以睡覺了,可以睡12h。默爾索像是個被困在肉身的神明,除了吃睡性和海水浴,沒什么什么在乎的東西,骨子里透露出一股子神性。而他說的,又很客觀,讓人無法反駁“所有心智健全的人或多或少都期望他們所愛的人死去”,兩次拒絕了看母親的遺容,被問為什么,他說不知道。別人說出什么違背道德底線的抱怨的話,他也無所謂,只覺得能夠理解,很有趣。哪怕在法庭上被問到是否信天主,他回答說不信。死了以后還對著尸體補了四槍的這些無一不透露著默爾索對于人性的不屑,就像檢察官說的“沒有靈魂,沒有絲毫人性,沒有任何一條留存在人們心靈中的道德準則對他能有所觸及”,所以對于李所說的,因為正當防衛失手殺人倒也不至于被判死刑,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只因罪量刑的話,確實很冤。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的話,我們都有罪。所以默爾索判死這個結局客觀來說是個錯誤。但是站在道德層面,默爾索這樣自私無情的人千刀萬剮都不為過,不喜歡道德警察,說起來也很傲慢,對于我來說沒底線沒門檻的東西我是不屑做的。(也不懂李是怎么能把他奉為為大英雄的。)包括默爾索最后一句都是居高臨下的“為了一切止于至善,為了我感到少一些孤獨,我期待著處決我的那一天觀者如潮,他們以仇恨的呼喊迎接我的引項受戮”。所以在我的故事里,神之所以為神,是人所奉,而神的死,也是人所賜。
加繆對于死亡的看法是悲觀的,對于活著的態度也是悲觀的,不管是局外人還是西西弗斯,都是向死而生。這是我不喜歡的地方,因為我覺得生死都是瑰麗的,是美麗且值得歌頌的。死亡不是什么需要刻意避諱不可言論的悲傷的東西,就好像加繆這種大作家不是什么神一般不可批判的存在,可以是個朋友,甚至不是朋友,也可以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