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上清之行
- 剛警校畢業(yè),你告訴我靈氣復(fù)蘇?
- 豆豆飛啊飛
- 2037字
- 2023-08-16 19:14:03
“呵呵,男人。”
陳曦很沒有形象的翻了一個白眼,對著蘇彌揚(yáng)了揚(yáng)小拳頭,意義不言而喻。
“嗯嗯,女俠說得對,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蘇彌壓根就沒有去管陳曦在說什么,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陳曦手里的小茶包。
“給你給你,饞死你算了。”
陳曦?zé)o奈的搖搖頭,隨手把手中的茶包遞給了蘇彌。
“謝女俠賞!”
蘇彌的眼睛亮的嚇人,沒有拆包裝,隔著牛皮紙深深的一嗅。
頓時,百轉(zhuǎn)千回的濃郁茶香帶著干茶特有的澀氣縈繞在蘇彌的鼻端。
“好茶,好茶!好茶.......”
蘇彌連連驚嘆三聲。
“至于嗎?”
陳曦有些古怪的看著蘇彌,心說不就是一些樹葉根子,就這么好聞?
蘇彌沒有說話,主要是懶得去解釋。
“蘇彌小友這是在效仿陸羽舊事。”
這時,一位身穿道袍,長相周正干凈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一邊說,一邊對著蘇彌和陳曦行禮,道:“上清李子同,見過二位小友。”
“見過李道長。”
蘇彌和陳曦也點頭打招呼。
這位道長蘇彌剛剛見過,正是上清的大弟子,也是上清派目前在研究院的代言人。
“小友莫要如此客氣,以后都是一家人。”
李子同自然不會對蘇彌擺臉色,笑呵呵的說道。
畢竟,蘇彌馬上就是上清派的記名弟子,看起來地位不高,但不要忘了,蘇彌可是自家祖爺欽定的。
光這一點,蘇彌在上清派的地位就不是簡簡單單的記名弟子。
宰相門前還七品官呢。
“道長,您剛剛說的陸羽舊事是什么?”
打過招呼之后,陳曦好奇的問道。
李子同看了一眼蘇彌,見對方眨眨眼,便開口說道:“茶圣陸羽,算是九州茶道的代表人物,我剛才說的,是關(guān)于陸羽的一個傳說。”
相傳,茶圣陸羽不僅種茶,制茶,品茶,也好評茶。
經(jīng)由陸羽認(rèn)可的茶,無一不是精品。
這樣一來,便有無數(shù)的制茶人趨之若鶩,對陸羽的評價夢寐以求。
一日,大雨傾盆,陸羽也沒有喝茶的興致,實在是這雨太大,沒有絲毫的美感可言。
可就在這樣的天氣下,一個老農(nóng)闖進(jìn)了陸羽的家,言說自己有一道茶,請陸羽品鑒。
陸羽本想拒絕,但看老農(nóng)年紀(jì),還是點頭應(yīng)下。
老農(nóng)喜出望外,從懷中掏出一個紙皮包。
雖然老農(nóng)穿著蓑衣,但雨實在是太大,連帶著茶包都浸濕了一些。
陸羽一眼就知道,這茶八成是毀了,但既然答應(yīng)了老農(nóng),陸羽就不會食言。
按部就班的煮水,泡茶。
明明是平平無奇的茶葉,在入水的一瞬間,卻蕩漾起云霧一般的熱氣,在茶杯之上久久不散。
陸羽多了三分認(rèn)真,端起茶杯嗅一口茶香。
“好茶。”
陸羽很正式的評價,只看茶香,確實是好茶。
而后緩緩入口,輕飲一口。
頓時,那獨(dú)屬于茶葉的風(fēng)味讓陸羽瞪大了眼睛,在口中回了三轉(zhuǎn),才依依不舍的咽下。
“好茶!”
這一次,是驚嘆于這茶的滋味。
放下茶杯,口中仍舊是濃郁的茶香,陸羽閉上了眼睛。
“好茶......”
堂堂茶圣,竟生出了驚嘆與可惜。
驚嘆這茶的風(fēng)味之高,可惜在此茶之后,天下九成九的茶便不能再入口。
“這就是茶圣陸羽的三聲好茶。”
李子同最后笑著說道:“而那茶的名字,叫做云霧茶。”
“原來是這樣。”
陳曦恍然大悟的點點頭。
蘇彌看了她一眼沒說話,但他可以保證,這姑娘絕對沒有聽懂,更不明白對于茶客來說,這三聲好茶是最高的贊譽(yù)。
俺們文化人的東西,你一莽夫就不要附庸風(fēng)雅了。
當(dāng)然,蘇彌也就是想想,他腦子抽了才會說出來。
“李師兄來找我們,應(yīng)該不是為了寒暄吧?”
閑聊了一陣之后,蘇彌說起了正事,也換了一個更加親切的稱呼。
“瞞不過蘇彌師弟。”
李子同也順勢更改了稱呼,一切盡在不言中。
與蘇彌相視一笑,李子同心頭感嘆。
不愧是少年天才,光是這細(xì)節(jié)處的人情練達(dá),就不是一般人做的來的。
有的時候,不能太禮貌。
雖說禮多人不怪,但有時也會給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態(tài)度。
心里感嘆了一下,李子同說道:“祖爺對蘇師弟很是重視,命我隨行護(hù)送,也作為導(dǎo)游。”
“真是麻煩師兄跑一趟了。”
蘇彌自然不會拒絕,對著李子同拱拱手。
“師弟客氣。”
李子同笑呵呵的說。
一來一回之間,關(guān)系又近了一點。
三人一邊聊著,一邊走向停機(jī)坪。
主要是蘇彌和李子同在聊,一個想要知道上清派和如今修行界的格局,一個有心結(jié)交,自然相得益彰。
至于陳曦,則是安安靜靜的做一個看客。
陳曦不傻,知道自己這一趟有點陪太子讀書的味道。
不過陳曦也不會毫無收獲。
上清的鄭洞真老爺子是目前修行界輩分最高的人,也是底蘊(yùn)最厚的存在。
所謂一法通萬法通,高屋建瓴之下,只要稍微指導(dǎo),對陳曦的修行路就有很大好處。
別信什么天才都生而知之那一套。
沒有人引路,再怎么天才也不得其門。
正宗法門的優(yōu)勢也在這里。
有前輩時時刻刻盯著你,不讓你走偏,為你量身定制最適合的修行路。
這是散修夢寐以求的。
拿龍虎山舉個例子,為什么都是別人苦求天師府收徒拜師,而不是天師府去別處求法?
因為最高深,最正宗,最經(jīng)的起歷史考驗的法門,最受人推崇的大佬著作,本就在人家的藏經(jīng)閣里。
這一點,在正宗正派里是通用的。
細(xì)數(shù)如今九州的道佛儒等正宗,誰家祖上沒有闊過?誰家沒有一個或者很多個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
在這種情況下,蘇彌腦子抽了才會想著“我要走一條前所未有的路”。
那是修道到了極高深的境界才有機(jī)會去考慮的事。
沒有基礎(chǔ),沒有底蘊(yùn),怎么超脫前人?
師傅領(lǐng)進(jìn)門,修行在個人,那也得先進(jìn)門再說。
一邊跟李子同聊著,三人一邊登上了飛機(jī)。
上清之行,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