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丑時:四更晨鐘鳴,行者報曉聲

丑時,一點整至三點整。此時為“四更天”,又被稱為“雞鳴”“荒雞”,據說公雞會于此時打鳴,而牛在這時吃完草,準備開始耕田。此時夜色沉沉、天色如墨、萬籟倶寂。

這個時刻本來應是人們睡得正熟的時分,可是據宋人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記載,山寺道觀的修道之人已然起床,敲響晨鐘,開始早課,掀開了一天的新篇章。

各處庵舍的行者頭陀,或打著鐵板,或敲著木魚,行走在大街小巷,為睡夢中的人們“報曉”。報曉聲可以認為是最早的“天氣狀況推送”,睡得迷迷糊糊的宋人要想知道天氣如何,也不必起床推窗,只需在被窩中豎起耳朵,便可知曉。

如果是晴朗天氣,報曉人便會拖長聲音大聲吟唱:“天色晴明——”。另外,如果聽到“大參——”“四參——”“后殿坐——”這樣的報曉聲也表明今日定會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如果天陰,則會報“天色陰晦——”;倘若下雨天,那可簡單多了,就一個字“雨——”。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這天氣預報主要是“唱”給文武百官和有公差的人聽的,一些需要很早起床出門的其他人等也可以“蹭聽”,提醒大家根據今日天氣做好出行準備。若天氣不錯,多半便可以再繼續瞇上一小會兒;若是雨雪天氣,行路艱難,恐怕就得早做準備。

報曉的行者頭陀十分辛苦,不管春夏秋冬、四時寒暑、風霜雨雪,都不敢缺席不報。報曉者沒有薪酬,只是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逢年過節時,挨門延戶乞討一點齋糧。這樣苦累的差事做到風雨無阻、全年無休,也算是出家人的一種修行方式吧。

南宋杭城的御街之上,那些早點攤販“聞鐘而起”,在這時也開始做早餐售賣的準備工作:捅爐生火、淘米和面、洗菜切肉。宋代的早餐十分豐富,有“燒餅、蒸餅、糍糕、雪糕等點心者”,也有“細色異品菜蔬”這樣的下飯小菜,丁香餛飩更是當時人氣頗高的早點。更有一些面食店,通宵買賣,夜市剛剛收攤,緊接著又迎來早市,這大概就是中國最早一批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餐飲店了。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懂生活的宋人也將“生意”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清早起床,自然是來不及、也懶得開火燒水、做飯。《東京夢華錄》與《夢粱錄》中都有記載:每天一大早,就“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藥者”“又有浴堂門賣面湯者”,所以都城的尋常百姓家早上也可以選擇不開火。與其辛辛苦苦地生爐子,不如去洗面湯鋪,直接買漱口水、洗臉水!至于早餐,更不用操心,只需不到二十文錢就可以從早點攤上隨便買點兒包子、“炒肺”、粥飯之類的早餐。吃完之后,瀟灑地直接去工作地點上班。

多么會生活的宋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头沟区| 伊通| 东城区| 兴义市| 依兰县| 嘉黎县| 镇雄县| 铜川市| 巫溪县| 紫金县| 沐川县| 兰州市| 威远县| 长春市| 康定县| 福海县| 修武县| 太仆寺旗| 会理县| 桐城市| 镇坪县| 富民县| 台北县| 佳木斯市| 若尔盖县| 绥阳县| 堆龙德庆县| 太仆寺旗| 东海县| 梧州市| 拜泉县| 黑河市| 石楼县| 泊头市| 扶余县| 乌拉特前旗| 新民市| 赣州市| 永定县| 社旗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