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嘉靖的真實處境,楊廷和推舉其子上戰場?
- 權明
- 葉子莽
- 2406字
- 2023-08-14 23:59:22
有人會說你嘉靖既然是穿越者為什么不提前改變這一切?
朱厚熜還是會講他曾經不是沒有努力過,他最初雖然看起來不太想當這嘉靖帝,但人一直都是口是心非的生物。
他的那些努力……自寧王之亂出現,在王守仁一己之力的平反后,武宗在世時可是更加遵循太祖朱元璋的禮法了呀。
藩王不單單不能隨意進京,更是在未來數年由朝廷派了大量類似監察作用的士卒進藩王地界,他們是監視自己這等皇室子弟。
他最初也想于安陸興獻王府,直接籌集私兵算了,但就這想法也隨武宗的決定徹底失敗。
他也曾想偷偷買通父親生前留下的那些幕僚,那些在父親死后就進京做官的大臣們,可計劃也失敗了。
什么用文房四寶贈與這些在朝大臣以拉攏?那特么是在武宗面前找死!
所以什么穿越者的優勢,從一開始就是絕對的失敗。
而若不是登基之初袁宗皋出面幫自己說話,再加上后來面對百官逼宮大禮議之時,朱厚熜看到谷大用后才想起這位他一早就想招募的人……
袁宗皋幸虧有良心,他從頭至尾都是自己的人,自己父親下最存粹的臣子。
而今天走到這一步,或許有人還會覺得他好像一直小家子氣的和大臣爭論什么大禮議,爭論認不認大宗子弟為父的事,可實際是他現在這個狀態,這是他必然要去做的事罷了。
今天。
大禮議也只是短暫勝利了,他還要冷靜...他知道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他知道什么大禮議爭論輸贏都不過是他心中的意氣之爭。
真正當皇帝后,他面臨的就是無人可用的現實,就是武宗一手導致的...什么穿越者的優勢,那都是建立在時勢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做的。
‘武宗你可真‘算’幫助了我這下一任登基者,你死前也留下了一些人,江彬、王諒等大臣,還有那還沒來及被清理的八虎....但恐怕你到死也沒想到自己就那樣死了,你嚴加管理防藩王叛亂,你卻害我到現在這般處境,你只留下這些臣子...我真是太難了!’
再到今天這會,回頭看也會發現江彬什么早已經被楊廷和解決,八虎就算知進退,現在也明白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原本得勢的太監群體了。
王諒就算是吏部尚書,他也根本沒有什么亮點,其就是一個城府稍稍有點低,急著想拉攏皇帝依靠他的普通臣子罷了。
思緒結束,他嘉靖回神來后就明白一點,現在一切都只能一點點靠自己的手段操作,拿回本就是他當皇帝后該有的權勢!
而當這句再議說出去后,朱厚熜現在唯一想做的事也開始了,他必須要在這葡萄牙入侵的屯門戰役中做點文章。
目光中的楊廷和幾人都是沉默著。
王諒是第一個沉不住氣,他滿打滿算被武宗死前提為吏部尚書的時間也不過幾個月,他這會必須要站隊,站他新登基皇帝的隊。
即使這與他最初想讓皇帝依靠自己的想法不同,但他必須要做這件事。
他出列就高呼:“陛下圣明!登基之事既然已過,于常理而言大明戰事就是最重要之事,豈能如內閣所言,以壓力向壓將領就能解決戰事?這非人子該為!”
楊廷和看都不看王諒的見縫插針,他只是注視皇帝。
而王諒察覺到朱厚熜似乎很滿意...他又嚴肅的接著道:“此理應再議,不可不管不顧啊!”
毛澄有一瞬間是很生氣,他是楊廷和曾經的弟子,也是這一派的中堅力量。
楊老已經說了他的理由,你王諒怎么還能在這皇帝面前搬到是非,他們大臣怎么就不在意戰事了?
毛澄想開口否認嘉靖的再議意見,他卻還沒等開口,自己派系之首的楊廷和行禮說話了。
“陛下所言非虛,以軍令狀相逼完成戰事是下成....臣等倒是確實該多考慮考慮邊境之事,應更加在乎此事,給出更好的解決之策。”
大人,你何故先降啊!?
毛澄看到楊廷和都這樣說了,他也只能心中長嘆一下,轉而也行禮道:“臣也認可楊首輔之言。”
朱厚熜心中松口氣,他前世也并非什么編制內的人才,不過只是一個喜歡歷史的普通人。
能在時勢下盡可能不犯規,在寧王叛亂后的今天,在朝廷士卒的監視下安安穩穩到今天登基已不易。
他要的全靠自己在爭取呀!
“既然你三人都贊同朕的想法,爾認為這戰事該如何呀?”
王諒這次說話了,他心里現在也回過味來,知曉嘉靖到底要什么了。
他直言道:“非以權勢壓汪鋐立軍令狀的保我山河,臣認為應當派人支援汪鋐,我大明絕不能不管不顧邊防之事!”
這是廢話。
毛澄明白,楊廷和明白,嘉靖更是明白。
但他要的就是王諒在這時候表態,也是他叫毛、楊二人來之前也讓王來的緣由。
“那朕能派遣誰去協助?朕剛剛聽聞你王尚書背過大明的吏部官職表,可朕并沒有系統的了解這些臣子。”
朱厚熜目光看向楊廷和。
“首輔,你有何諫言?”
楊廷和再一次面臨提問,但他此時完全不慌不忙。
他思考幾秒后,他認真道:“臣以為...”
朱厚熜能想到的點是什么呢?
楊廷和派的人很可能是他派系的人,他要思考到底能不能用,或者說就不用他提議的人。
畢竟就算沒有他這超出歷史的操作,原本嘉靖忙于大禮議事件,對方并沒有過問此事……可汪鋐依然暴打了葡萄牙的軍隊,一樣也能打贏這戰爭。
但他朱厚熜能想到的事,楊廷和這身居要位數年的內閣首輔,他想不到嗎?
因此最意想不到的推舉出現了!
楊廷和突然一掃袖袍,然后猛地一跪,“自古推舉賢明都是舉賢不避親,舉親不避嫌,華夏戰國時期晉國國君所留下的千古名事就如此。”
“臣之子,楊慎多以才能著世,此非老臣自夸,乃明正天下之評。”
朱厚熜以為他插手這個時期的戰事能改變什么,沒想到楊廷和比他厲害多了,居然直接推崇他兒子去戰場?
他眼睜睜看著這老者侃侃而言,倒不是說他兒子多厲害,反而在講一個道理。
“臣之子非大明之重臣,也非臣想他擁有什么政績。”
“不以子看,其在老臣的一生中也算能看得有的才華之臣,其少時就學了很多軍家學說……總之,非以犬子命而惜,既以陛下之問臣罪,臣愿讓獨子親赴戰場。”
“無論生死,無關政事,只望陛下了以憂慮,也請信臣之子就可助汪鋐完成戰事。”
楊廷和你!
朱厚熜真想大罵他,但如果說實話,真的罵他了,自己這嘉靖真的就是什么都不是了。
他萬想千想,以為他楊廷和會趁機推舉一些他黨派的臣子,或者真的讓自己知道什么人是他不在乎的。
這老狐貍卻知曉自己的心思,他用親子赴戰場,也不讓自己知道這種情報。
“楊首鋪……”
朱厚熜沉默了,他沒有立刻回應,他陷入必須要有的此刻思緒中。
當真還是那句,不能小窺對方半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