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詳解
- 侯旭光
- 841字
- 2023-11-02 20:19:32
1.5.1 系統分解的目的和意義
在開發復雜度較高的系統時,最困難的往往是對其進行管理。系統分解是一種應對系統復雜性的方法。由系統的定義可知,系統的復雜性由系統的三要素決定:組件、外部環境、結構關系。組件數量越多,外部環境越復雜,內部的結構關系越復雜,那么系統的復雜度也越高。對于復雜系統的設計和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分解為復雜度較低的子系統,再將子系統不斷分解,直到分解為可以被設計、被驗證和被管理的較小的、基本獨立的系統,思路如圖1-9所示。系統分解是整個開發活動中難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系統分解的目的是便于管理和實現功能,而從哪個視圖對系統進行分解則體現了組織對各個視圖內容的重視程度。
系統的分解過程也是組織內部人員分工的過程:在將大系統分解為可以被掌握和管理的小系統的同時完成組織內部的分工。從這個角度來講,系統分解過程中既完成了系統邊界的劃定,也完成了個人或團隊之間工作邊界與職責的劃定。

圖1-9 系統分解過程
對于電子電氣架構設計而言,系統分解是設計工作的重要前提。而系統分解中最復雜的事情可能就是劃分系統邊界了。曾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多納拉·H.梅多斯在《系統思維》一書中說:“不存在單獨的系統,世界是一個整體。如何劃分系統邊界取決于討論的目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系統分解是一門藝術,完全取決于進行分解的目的。
良好的系統分解將大大提升組織的運行效率和系統的開發效率。盡可能提高子系統的內聚程度并減少子系統之間的耦合,可以減少系統開發過程中人力資源的消耗,并能通過有效降低系統復雜度來保證系統的質量并控制開發成本。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論述的,“有了分工,同等數量的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機械性勞動的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技術的更新,各個組織對系統的分解方式也在不斷進行著相應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