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058天命反側 何罰何佑?
- 從寶前狂飆的楊戩新傳
- 塵墨觴
- 2685字
- 2024-01-07 21:00:00
“道長胸有錦繡、腹藏珠璣,所出之良策誠為孤當下之所需,
只不過,讓孤不解的是道長這般人物縱使不信天命,
也該當順應天意相助西岐,在即將開始封神殺劫之中為己謀劃,力求平穩破劫,渡過殺劫才是!
可,讓孤想不通的是,道長為何會不智到選擇逆勢而為,投身到朝歌這盤殺局之中呢?
道長身為方外之人、修道之士,榮辱、安危皆系于背后一教的情況下,
于情于理都更應懂得天(闡教)之為物,栽者培之、傾者覆之的道理才對!”
帝辛語氣溫和的勸說著,臉上甚至有著淡淡的笑意,
可他落在楊戩身上的眼神卻仿佛有淡淡的火星被點燃,像是一團上升的火舌,欲要躥起來。
“陽雀受人恩惠尚知銜環相報,貧道雖屬方外亦是出身于人族,
酬恩報惠的道理又為何不能適用于貧道呢?
再者,貧道需要提醒商王一句,天道可從未言于三界說殷商必滅,
西岐當興只能說是圣意,而非是天意!”
楊戩豎起左手食指輕搖了一下,對帝辛的疑惑悠然回復道。
得益于帝辛前番真切流露的恨與情,楊戩能朦朧的感覺到帝辛當下的一些心理歷程,
精敏神銳偏偏還如此講究的帝辛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他和楊戩一樣,基于最初的那份安全感缺失而變得有些多疑,
但不同于楊戩的內斂,帝辛外露的七情六欲是如此的明顯,絲毫不加掩飾。
若是換作尋常人出于為謀己利的念頭,哪怕察覺到了不妥之處也只會委婉的稍加試探,
待確定與己無礙后,十有八九會刻意忽略楊戩面臨的隱患選擇轉移話題,
又哪里會像帝辛一樣如此直白的勸說告誡?
“酬恩?報惠?這個說法還真是第一次聽聞,不過孤倒是很喜歡道長的這個說法!
道長今日之言孤受益匪淺,卻不知孤又該當如何酬謝道長呢?”
帝辛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忍不住對楊戩打趣道。
其實也算是楊戩來的正是時候,此時的帝辛度過了初掌權柄為了穩固統治頻繁征伐四方,
動則盡戮全族的殘暴,經歷了被圣人算計,迷失本性自毀殷商根基的昏聵荒唐,
痛定思痛后吸收教訓、反躬自省的帝辛,
正致力于提拔白身任賢用能,開始了從霸道轉向王道的平易近人時期。
“貧道還真有一事需要勞煩商王,商王可還記得我曾對聞太師言說,
此來朝歌的目的只為救一人渡一人,
現下貧道厚顏想請商王能允姬昌早日返回西岐故土安享晚年!”楊戩起身拱手施禮道。
“道長原來是為救姬昌而來?那不知道長可否相告于孤,你欲渡之人又喚何名諱?”
帝辛嘴角抿起一抹淡淡的冷笑,望向楊戩的眼神中有些許諷刺的意味。
“終究是孤太過天真了,總將故事發展到最后一步的可能交由夢和情感來組成,
呵呵!區區一個姬昌,孤允你便是,就是不知曉待到親眼目睹孤埋下的后手會不會讓你們大吃一驚呢?”
自以為遭到背叛的帝辛思緒漸漸飄渺,他在心底喃喃細語,
不過短短一瞬,帝辛便因為楊戩的話語回過神來。
“貧道要渡之人乃是貧道師叔,至于名諱,為了避免牽連商王,請恕貧道不能透露!”
“嗯?道長你這是……”
帝辛詫異的審視著楊戩,楊戩的話雖然委婉,但透露的信息簡直不要太明顯。
聰慧如帝辛,頗為自覺的在心底把楊戩的話翻譯了一下:
“我要殺我師叔,為了避免后續的報復會牽扯到你,所以就不向你透露我師叔的名字了。”
雖然是首次見識上如此詭異的事,但良好的教養還是讓帝辛臉色掛著尷尬而不失禮數的笑容,
為了緩和氣氛,帝辛試探著跟楊戩商量:
“姬昌年事已高加之素有賢名,依孤看來,道長的提議不如就此做罷可好?”
“商王此言可是出自真心?要知道名之一字雖短暫束縛住了姬昌對殷商的仇恨,
可數十年如一日的賢名同樣成就了姬昌,縱使姬昌身死亦會遺澤周族后人!”楊戩意味深長的說。
“姬昌同樣可以死于朝歌,孤視道長為師友,有關姬昌一事孤不希望由道長來動手!”
帝辛深吸一口氣,搖了搖頭強勢拒絕了楊戩的提議。
這不是帝辛婦人之仁,有關殷商和周族的恩怨,沒人會比帝辛更清楚,
周族是在帝辛先祖武乙的扶植下逐步發展壯大的,
武乙死于天雷后,其子文丁(又名太丁/殷氏/子托)繼位,
文丁當政時期,國力略微衰弱,于是殷商對外便采取了懷柔政策,
曾經被武乙重用的季歷在目睹了殷商王朝的由盛轉衰后,
野心逐漸膨脹的他自此不再請示、朝貢殷商,
轉而開始擅自征討余吾戎、呼戎、翳徒戎等方國,隨著時間的推移,周族的地盤擴張得越來越大,
而文丁為了安撫、籠絡周族,將其女太妊嫁給季歷,
又嘉封季歷為牧師(牧師:地方伯長)讓其執掌殷商王朝西部地區的征伐。
文丁的連番懷柔措施使得殷商和周族雙方的關系略微緩和,
但,隨著周族日漸坐大殷商王朝開始戒懼,
最終導致商王文丁囚殺了周族首領季歷,殷商周族之間的矛盾至此走向惡化。
季歷被囚殺、文丁早逝,二人之間的恩怨雖然就此畫上句號,
可,殷商和周族的仇恨卻被繼位后的子孫延續,
文丁早逝后,其子帝乙(子羨)繼承王位,此時失了周族的殷商王朝進一步衰落,
更糟糕的是,東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亂,
帝乙為了避免殷商王朝遭受東、西兩方同時受敵的窘迫,
也為了修好因其父囚殺季歷而惡化的周族,
帝乙選擇了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姬昌,而初掌權柄的姬昌審時度勢后,
認為滅商時機還未徹底成熟,為了穩住殷商爭取充足時間,同意了與殷商繼續維持姻親之盟。
“商王繼續羈絆姬昌于羑里,不過是平白落人口實的無益之舉,
倘若無故殺了素有賢名的姬昌失了人心不說,更是會留給西岐一方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
所以貧道依舊建議商王:請將姬昌放歸西岐故土,讓其安享晚年!”楊戩仍在嘗試勸說帝辛。
帝辛嘴角輕微抽搐了一下,忍不住吐露心聲:
“道長與孤志趣相投,道長兩番勸說孤本不應拒絕,
只不過孤很想知道,姬昌真的能平安返回西岐嗎?”
“西岐不是有天命在身嗎?想來姬昌應是無性命之憂的,
不過天命反側,姬昌此次回歸西岐會發生什么,貧道也說不準啊!”
楊戩攤了攤手,漫不經心的笑了一聲,算是解了帝辛的疑惑。
對姬昌這種食子求活的人他并無惡感,但也不會因為天命在身的理由刻意去幫助西岐一方。
如楊戩先前對帝辛所言,他不僅自己不信天命,
還有意幫助帝辛踏上了信命不如信己的反抗之路。
沒錯,一路走來楊戩其實一直在反抗,
無論是初至時的危局、大金烏的追殺、太乙的陰毒、玉帝的狠戾熬煉……
哪怕面對通天這位圣人,也從未被其同化選擇成為截教的一員。
不屈、不服的叛逆之心早早便在楊戩還未察覺的時候,就已經根植于楊戩的骨血之中,
楊戩的傲從未流露于表面,他傲在心、傲在骨,
所以,楊戩這種人從來不會去篤信、依靠天命,從跌跌撞撞的命不由己,
再到憑一力報了破門毀家之仇救出母親瑤姬,
誰又可以拿天命二字去沖刷、否定楊戩自身那個從未迷失的自我本性?
在者,天命向來反復無常,又哪有什么必然的懲罰和必然的庇護?
天地萬物,都是由弱小逐步走向強大,能依靠的從來都只有自己,
區別不過是弱小者無力改變悲劇,從而被虛假的天命兩字束縛,
而內心堅韌的強者敢想、敢做成功逆天改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