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徐天嗣在土坡頂立馬,朝著后面伸手,臉上充斥著決絕與掩蓋不住的疲憊。
他們已經強行軍兩周,只為繞路奔襲至敵后,強取敵國首都,但哪怕一人標配三匹馬,此時也有些撐不住了,畢竟親兵雖要求很高,但也不是鐵打的。
回想起一個月前,紅巖國叛亂,以武裝暴力尋求王國獨立出日月帝國的機會。
當消息傳回明都時,監國太子徐天然震怒,宣布要以雷霆萬鈞之勢碾碎叛國者。
于是徐天嗣從皇家魂導師學院休學,以親王的身份加入軍隊,將帶領一千五百親兵,編入平叛師團的一個下屬旅團,成為其中的一支槍騎兵聯隊。
但平叛之路從一開始就出現了意外,由于太子監國,徐天然擁有臨時的最高權力,不知出于什么緣由,徐天然希望能夠盡快看見叛王的腦袋。
由于事出突然要求又緊,邊軍抽調不出太多人手,一個師團已是極限,盲目抽調過多兵力只會令其余方向的放手出現空缺。
并且因為強邊軍戰略,指揮權被收歸明都,事實上明都的填線部隊根本就沒有幾支,多數都是像帝皇衛隊這樣的精兵。
作為首都衛戍部隊,輕易不可調用,徐天然便下令由徐天嗣抽調親軍一千五作為第一支增援部隊趕往南境。
這一千五百人可以說是徐天嗣的全部家底,但作為親王,有守土平叛之責,徐天然的命令又是以監國太子的身份下的,徐天嗣難以拒絕。
但當徐天嗣帶著這些精兵強將趕往南境時,卻發現“愚蠢”的平叛師團師團長為了盡早拿下叛軍匪首,并且彰顯帝國邊軍之威嚴,竟然選擇了正面強攻。
于是大半個平叛師團的軍力就這樣被紅巖國的風暴要塞牽制住,作為永固軍事要塞,風暴要塞防御能力相當出眾,但當日月帝國后續抽調出的部隊趕來時,或許會被添油戰術活活沖垮。
徐天嗣趕到平叛師團大本營的第一個晚上便參加了軍事會議,與陷入攻堅戰的師團長等人見了面。
“參見靖王。”
與趕路而來的徐天嗣不同,師團長與他的部下并無幾分焦急之意,似乎對攻克風暴要塞很有信心。
在師團長的引路下,徐天嗣被請上了主位,作為明都指派來的親王,當徐天嗣到達平叛大本營時,在法理上講,徐天嗣立即獲得了平叛師團的最高指揮權。
不過徐天嗣只是個掛了軍職的閑散親王,平時在皇家魂導師學院肆意摸魚,也就張教練能管管他,所以沒學過什么軍略的他并不打算接過指揮權。
專業的事要有專業的人來做,手握一千五百個人就夠有壓力了,再將那些前仆后繼沖向要塞的帝國軍人的性命交給徐天嗣,他覺得自己受不住。
畢竟小三萬條人命要是因為一些諸如“機槍陣地向左移動五米”的命令折在他手上,恐怕徐天嗣這輩子都睡不好覺了。
只不過他很不理解這個強攻敵方準備好的堡壘是個什么想法,于是徐天嗣在首位上坐正,擺出一副親王的威嚴向軍團長發問。
“諸位大人請平身,我只有一處不解,為何我軍要強攻風暴要塞,這豈不是拿將士們的性命當兒戲?”
師團長和參謀長面面相覷,還是參謀長出面解答了徐天嗣的疑惑,“靖王殿下,想必您平時忙于工作,忽視了一些史學方面的學習。
先帝在世時,極為心善,對百姓臣子均施行仁政,后稱臣的諸多王國有了極大的自由權,名為一國,實為兩國。
當年便是這紅巖國第一個開始修建堡壘要塞的,但每年進貢的歲貢越來越多,還時常歌頌先帝的功德,先帝便被這幫狼心狗肺的東西蒙了雙眼。
事實上若不是我日月帝國陳兵四周,這些小王國早就讓人吞并了過去!
當年我們幼時便明白,這諸王國,遲早有一天要反,而他反的日子,就是這防線建成之時。
更何況太子教令,里面的意思便是要我們殺一儆百,讓其他國家不敢再謀求獨立。”
參謀長說的慷慨激昂,極富感染力,但徐天嗣還是很敏銳的找到了漏洞。
“那,我日月軍部這么多大臣,為何一個勸諫先帝的都沒有?”
參謀長只是行禮,師團長只是行禮,后面的諸多軍官也只是,跟著行禮。
有一些事,他們不愿說、也不能說,自古以來,軍人為馳騁疆場而生,這一萬年,太平靜了,平靜到日月接壤兩個斗羅大國,卻只有一點忽略不計的小小摩擦。
平靜到下屬諸多王國,無一國敢對日月有不臣之心,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帝國破,謀臣亡。
若無戰,日月無數沒有魂力的普通人晉升之路在哪?若無戰,軍官的良田美妻在哪?若無戰,軍部的那些老東西,他們的子孫,要安插在哪?
而先帝的宅心仁厚,讓軍部的老狼們抓到了機會,也讓徐天嗣的父親,先帝的弟弟抓到了機會。
作為軍部大佬,臥在病床的當今皇帝,靠販賣戰爭收買到的軍部的支持,靠給底層人一個晉升機會,得到了民心。
這個世界,純粹的善根本就活不長,于是,先帝死了,死于政變,或許是販賣戰爭與得國不正的報應,皇帝一直臥病在床。
也或許是父親的言傳身教,讓徐天嗣愚蠢的弟弟們想到了些什么,在父親病倒許久,徐天然在監國太子的位子上成年以后,他們便掀起了又一場政變。
這場政變帶走了徐天然的后代,帶走了他的心,也帶走了許多弟弟的生命。
往日腹黑的皇兄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一個與諸位親王保持距離,臉上掛著無法看穿的微笑的徐天然。
徐天然自幼時便胸懷大志,繼承了無數先帝那統一大陸的遺愿,但二子徐天嗣不一樣,或許他更像是那個死去的先帝,那個伯父。
徐天嗣一直覺得現在就挺好,百姓沒有什么衣食之憂,很多家庭都有余力上學,百姓樂樂呵呵、貴族樂樂呵呵、諸國間的往來也樂樂呵呵。
大家都樂樂呵呵的,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