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三年,臘月。
被圍城數月的大梁京城最終還是沒堅持住。
只是此次城破非是燕軍攻打。
而是單純的因為燕軍圍而不攻,所導致整個京城彈盡糧絕引起了民亂。
這場民亂,梁帝和朝中中樞大臣先后三次派京營鎮壓。
可到了第四次。
就連京營的將士都堅持不住,引發了嘩變。
畢竟長時間的糧食不足,京營的將士也是人也知道餓肚子也扛不住是一點,城中百姓更是有他們的好友或家人是一點。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看不到希望。
因為當初得到的消息是,只要堅持到月末就會有勤王救駕的兵馬來京城解圍。
然后這一等數月。
他們的眼里早就黯淡無光。
所以他們若想活下去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殺了皇帝和反對的人開門投降。
于是那晚原本應該負責保衛京城的御營精銳卻出現了皇宮,將屠刀落在了他們的皇帝頭上。
可以說梁帝致死都想不通。
他明明沒虧待御營的人,甚至寧可自己餓肚子都要先緊著他們。
可偏偏御營還是發生了嘩變,御營的刀還是落到他的頭上。
次日待燕軍進城之后,只見餓殍遍地哪里還有半點大國京城的氣象。
放眼望去整個京城宛如人間地獄。
而至于那皇宮。
更是亂象一片。
宮女太監餓死的餓死,僥幸活下來的都在不斷四處搜刮金銀細軟妄圖趁亂渾水摸魚逃出去。
最后還是神武侯受不了命人接管了整個皇宮內外還有京城的秩序,這才讓這座偌大的京城有了幾分平靜。
……
元狩四年,正旦過后。
楚皇還在大國美夢的自我陶醉中,東邊的戰火已經悄然燒起。
西漠諸國聯手靖南軍以當年‘諸國伐燕’為由開始對西楚動兵。
楚皇驚怒,派楚國大將屠雁江出兵奔赴邊關。
可待屠雁江行至黑山江一代,楚皇收到消息,屠雁江夜晚被人暗殺在軍中大帳內。
一時間朝野沸騰,楚皇坐臥難安。
而后不等中樞反應過來,邊關又八百里加急。
西漠諸國和靖南軍聯軍三日連下九關十二城。
至此整個西楚都暴露在大燕的刀鋒之下。
元狩四年,五月。
楚國大軍連戰連敗,同時國中還出現了起義軍。
隨后不過短短一個月,義軍和聯軍兵馬就逼近京城。
楚皇驚慌只得提出遷都打算。
可當晚,皇宮內又傳出一個勁爆的消息。
楚皇被毒殺在自己寢宮內。
霎時間諸皇子內亂,有的想法跟楚皇一樣想要遷都,有的則想要拒守京城。
可不等他們做出統一決定。
聯軍已經兵圍京城,而后楚京連半個月都沒堅持下就宣布城破亡國。
……
元狩四年,七月。
東乾太子控制中樞,順王得知大怒想要回京勤王救駕。
可次日不等發兵,他麾下親衛突然叛變,將順王軟禁,直至欽差到了邊關,這才將順王移交。
而后東乾太子以大乾天子名義質問燕國。
燕國不予回復,大乾太子欲發兵。
誰知兩國交界處卻驚現一只燕軍,還打著‘威’字旗號。
太子驚怒,下旨不得軍令不可發兵。
這一舉動無疑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都只是以為太子軟弱害怕威遠軍和大燕靖南王而已。
半個月后,京城傳出一則駭人聽聞的消息。
順王瘋了。
“哈哈哈,我的誰都不準跟我搶。”
“冷,好冷……”
“下雨了,下雨了……”
……
東宮。
石任梁將近期順王的種種行為一一向太子稟報。
太子聽完之后,卻只是淡淡道。
“既然八弟瘋了,那就好生讓百花郡主照料,沒我命令誰都不許靠近王府。”
聞言石任梁有些詫異。
“還不快去!”太子冷聲道。
石任梁回過神連忙退下。
偌大的東宮,太子一人無力癱坐在椅子上。
他冷冷笑道。
“瘋了?”
“真以為孤看不出來?”
“以八弟的腦子肯定也想不出這一招,那剩下的就只能是那個蠢女人。”
“吃豬食,大冷天光膀子,圍著火爐裹被子,真虧她想的出來。”
說罷,太子又忍不住發出一陣沉沉的嘆息。
因為現在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諸夏的局勢這次真的要因燕而變。
短短一年,盛極一時的大齊滅國了,茍延殘喘數十年的北梁也不見了,極盡繁華的西楚也破碎了。
西遼遠在草原一直按兵不動不知打的什么如意算盤,東晉估計也撐不了多久。
剩下的就只有他大乾看似還能跟大燕拼一拼對抗一下。
但事實是真的如此?
先前他想出兵是真的。
為何突然又改變主意。
其原因并不全是因為韋璟壽和其麾下威遠軍的到來。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他下達命令的當晚,他桌上多了一封信。
是一封陰司府君寫給他的信,信中內容很短,也只是簡單的問候之語。
但就是這樣的一封信讓大乾太子脊背發涼。
他承認他怕了。
但他并不是怕自己死。
而是怕自己死后,這大乾會亂。
不得不承認,這些年隨著乾帝的年事已高,昏庸之性已經愈發明顯。
現在大乾境內天災不斷,隨著各國戰火燒起,就連大乾不少地方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義軍。
這時候他若派兵跟大燕開戰,固然能減輕東晉的壓力甚至其他幾國余孽還會死灰復燃也說不定。
但結果也不言而喻,此舉絕對會將大燕大部分注意力吸引過來的同時也會將他好不容易維持來的局面推向深淵。
彼時兩國戰火焦灼生靈涂炭,他若再有意外,一旦換人掌權那蠢女人發揮自身不該有的余熱。
到時真就是以大乾百姓的生命換取其他幾國的喘息之機……
可……這些年大乾的百姓都已經夠苦了,真的沒必要為了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再去死。
所以他所能做的就是繼續維持現狀,保存現有實力。
等大乾喘過氣,等大燕因為戰事頻繁而出錯,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年二十年。
那時他未必沒有機會。
至于真正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只能聽天由命。
只要他掌權一天,就絕不容許大乾亂。
一人哭總好過百姓哭。
一家哭總好過天下哭。
委屈就委屈點吧,憋屈就憋屈點吧。
自打當上太子那天,他從記事起就從未奢望過有人能真正理解他。
……
一年后。
元狩五年。
東晉亡國,諸夏七國,燕得其五。
而后燕軍并未著急進一步擴大戰況。
因為當下之急,更重要的是派遣官員管理這幾年大軍打下的土地。
與此同時,蘇白玉私下從濟州離開。
他換上了府君身份,踏向草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