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河北西路置制使,沈放!
- 靖康之后,率岳飛拾山河
- 禿筆畫方圓
- 2480字
- 2024-04-21 19:07:44
沈放再三告誡李邈早做定奪后,拱手告辭回了土門關軍營。
在種師閔中軍大營里,沈放又見到了李若水。這個傾心為大宋國祉奔走不息的士大夫,哪里知道自己命將不久矣。
李若水見到沈放,極為親切的拉著沈放的手,從頭到尾好好瞧了一通。
“國守啊,可惜沒見到你穿上御賜戰袍的英姿,要是換上了,定是英武不凡。”
種師閔見李若水這般稀罕模樣,哈哈笑道:“清卿,你若想看,可親去山西,看著他攻城略地便是。”
“唉,今生怕是沒這眼福嘍!”
種師閔與李若水兩人一個勁贊嘆,反而把沈放弄得不知所措了。
好一會兒,種師閔才提醒道:“清卿,你還有正事呢?”
李若水收起滿臉笑意,從懷中取出一軸黃卷。
沈放當然知道那黃色卷軸代表什么,當即雙膝端端正正跪下,三拜。
“沈放聽敕!”
李若水整理一下嗓子,展開黃卷念道:“征西都統制,岳州團練副使沈放入討胡寇,殺敵八千,繳獲甚眾,靖吾國土,揚我軍威,朕甚欣慰。今敕沈放領河北西路置制使、岳州團練使,賜勛都騎尉,階游騎將軍,受河北、河東宣撫使司節制,欽敕。”
沈放再次叩拜,雙手接下了敕令。
這是沈放第一次接到古代帝王的任命狀,感覺著實稀罕……才怪!
末世王朝的官有什么好當的,從趙桓的口氣上看,他是想親手接管這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了。
不過,有些小細節卻逃不過沈放的耳朵。
趙桓任命自己為河北東路置制使,是不是就可以節制真定府了?
至于自己還要受宣撫使司節制,那就權且聽著吧,只要那個宣撫使司還能存活到那天再說。
沈放小心收起黃卷軸,問道:“李公,官家命我為河北東路置制使,是否沈放就此可管轄真定府了?”
李若水笑吟吟道:“河北東路上一應軍事作戰事項均歸置制使管轄,一應物資調動原則上也可調遣。怎么,還沒遂你的意?”
李若水知道沈放的抱負,也正是他在皇帝面前一直保著沈放,沈放那些出格的舉動才沒引起有心人的放大。
當然,就算將沈放的做派放大了,在當前局勢上也翻不起大浪,山西以南諸路大軍都接連吃敗仗,唯有土門那一支西軍未嘗敗績。
李若水苦心孤詣栽培沈放,沈放也沒教他失望,他哪能不開心。
而這些,沈放當然也清楚,李會一味遷就自己,定然是出自李若水的主意。
“李公,我正為真定府守御之事頭疼,剛剛還是從真定府趕來呢!”
“哦,李邈不聽你的?”
“李知府也是守土職責所在,不敢逾越罷了。”
“你所說的逾越是什么,我知道你向來不按規矩來辦事的,你這個逾越怕是李邈不敢尊命吧?”
沈放尷尬一笑:“什么都逃不過李公的眼睛。其實我不過勸說李知府將老弱百姓撤離真定府,讓將士們可心無旁篤守城罷了。”
李若水想了想,說道:“這也是個辦法,可真定府還是孤立無援啊。你的騎兵敢在平原中挑戰金人鐵騎嗎?”
“這有何不敢,為此我還制定了周密的計劃呢!”
“什么計劃,說與我聽聽?”
沈放撓撓頭,遲遲不開口。
李若水見了大笑:“國守,是不是又想讓本官幫忙。有話你就說,如今情況不同了,你想要什么,只要朝廷能辦到,盡量滿足你。”
沈放眼睛一亮:“當真?”
“這還能有假,你這個小旋風將軍的名頭早已傳遍汴京城了,能戰勝金人,什么話都可說。但是前提是,不能是違逆之言!”
“絕非違逆!有李公這句話,沈放心中大石落地了。”
沈放對真定府乃至華北平原抵御金軍的構想早已醞釀多時,只是牽涉太廣,以北宋官場的勾心斗角氛圍來看,不好實施。
如今西路的劉韐、解潛、折可求等大將接連敗北,西軍卻重新崛起,為他博夠了眼球。
當下,沈放將自己的計策合盤托出。
原來,沈放想讓河北的戰爭資源前移,在真定、井陘、欒城、獲鹿、稿城,甚至深澤、鼓城、束鹿、深州等城也包涵在內,打造一個指揮一體,防御一體的陣地。
這個連環防御城市群如果得以形成,將把金軍陷入攻防戰的藩籬之中,或者將金軍逼入黃河流域。
這個宏大的計策其實有李綱“八條對策”的影子,只是彼時趙桓才剛剛松了口氣,沒心思也不想建立防御線的事。
但是沈放現在提出來,有了實施的大環境。
因為一個月多之后,趙桓被逼得無奈,同意了宰相何?設置四大總管府的策略,只是四大總管趙野、張叔夜、王襄、胡直儒,有些還沒上班報到,金軍就已攻破黃河防線。
趙官家要想鞏固趙家的統治權的話,可能會同意,至于這個任務交給誰嘛,沈放清楚得很,肯定不是自己。
以趙宋官家的一貫做派,必然會設置一大堆相互制衡的衙門,權力也不會相對集中到某個人手里。
不過,只要朝廷同意了這個方案,開始調撥物資,沈放就有了貪污的機會。
李若水和種師閔聽了兩目相對,換作以前,他們根本不敢想象有人能把這事辦成。可是在沈放嘴里說出來,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去達成。
李若水說道:“你這個守御之策,李綱宣撫使提過,但是沒能做下去。”
“彼時不同今日,太原危在旦夕,山西一路潰敗,已不可取。反而河北這邊城池、人口受損較小,還有補救的可能。”
“兩路只要能夠保住一路,金軍哪怕再次攻到汴京城外,也難有作為。”
“國守,你不知朝中人事變遷,如今光憑一副拳拳之心難成大事啊。”
“李公,是否耿南仲又開始主議和了?”
李若水詫異道:“你是如何知曉的?”
“這有何難,自與金軍開戰以來,只要輸了戰爭,官家便考慮議和。”
李若水笑道:“你倒有見地,既是如此,你應該知道這個計策想實施是有阻力的。”
沈放沒想到在李若水這一關就碰了一鼻子灰。
可是他仍然不灰心:“既然計策牽涉太廣,我可在真定府這一路小范圍施行。李公,金軍若南下,真定是必經之路,只要湊效,定會讓朝廷改變態度。”
種師閔疑惑道:“在真定府路結砦聯堡?”
“正是!井陘道畢竟不是南下汴京的主要道路,結砦聯堡只是防御手段,在真定府路就是進攻姿態了。”
種師閔望向李若水,說道:“清卿,我看行。怎么說國守現在已是河北東路置制使嘛。”
李若水考慮了許久,終于點頭道:“我與李宣撫使商量一下,盡力而為吧。”
沈放聽了卻說出了一句令人吃驚的話。
“李公,你有時間商量,我卻沒時間等了。我現在就去真定,憑這道敕令接管真定府以及治下州縣防務,一刻都等不起!”
“我所需物資已在這個清單之上,李公若是有心助我成事,當盡心竭力。”
說要,沈放從袖中取出一張單子,遞給了李若水。
李若水接過單子,見上面寫著鐵匠、瓦匠、木匠、金石匠等等一大串匠人,更有火藥、硫磺、火硝、生鐵錠等一大批物資。
沈放這是……要重新打造一座都作院么?